科学发展观:60年来党的创新理论新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创新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坚持了重点论与全面性的统一,速度与质量的对立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一元与尊重多样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其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实践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艰辛探索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创新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实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创新理论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再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脉相承的崇高品格。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其中贯穿着一代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着眼于人类解放和人民幸福、殚精竭虑谋发展的主线,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崇高品格。
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理论体系本身看,科学发展观强调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强调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更加集中而又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理论体系,使发展的目的更明晰,提升了发展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创造性地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内涵、发展阶段、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规律、发展制度、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实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从时代发展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发展经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深刻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与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汲取与借鉴。从历史方位看,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既是立足当前、立足中国,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的理论,又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谐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理论,具有战略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的特征。
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首先,讲发展,首要的是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讲发展,主体和核心是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再次,讲发展,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单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只有坚持这几个方面的建设一起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最后,讲发展,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形成促发展的合力。只有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统筹好,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
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但是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群体事件日益增多;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给我国带来新机遇、新挑战。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迫切需要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
坚定科学发展的信仰。毛泽东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科学发展是历史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时代的选择。在当代中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科学发展的信仰,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坚定不移地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崇高政治使命和重大战略任务,是积极应对党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的根本要求。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基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提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执笔:张国骥湖南师大党委书记、教授)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