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家】钱学森眼中的钱学森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在很多人心中,钱学森是一个神话。在钱老自己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称钱学森是“无可争议的天才”。钱学森却说:“我不是天才。”不是天才,为何能创造出惊天动地的科学成就?
控制论曾被哲学界攻击为“反动的伪科学”。可钱学森没有被质疑吓倒,而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讲述工程控制论的专著,开创了工程控制论这门新兴学科。创新是科学的灵魂,是科学家最珍贵的品质。只有想别人没想过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才能创造出前人没有创造的业绩!
钱学森被誉为“科学界的泰斗”。钱学森却说:“在任何新的领域,我们都是小学生。”
当年,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是一张白纸,很多科研人员都有畏难情绪。钱学森勉励他们:“哪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解决。”聂荣臻曾问钱学森,造导弹,你觉得有什么困难吗?钱学森幽默地说:“困难就像老鼠,听见脚步声就吓跑了。”没有这种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中国航天事业“闪电般的进步”。
人们称钱学森是“导弹之父”。钱老却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两弹一星”,不仅见证了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代科学家的历史功勋,更检验了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在汽车都没造出来的情况下,决定搞最尖端的导弹和原子弹,没有伟大胸怀和气魄,谁敢做这样的决策?当时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火箭发动机等复杂精密部件,都是金工师傅用手工一点一点加工的。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协同攻关,没有累了就在板凳上打个盹的干劲,就没有大漠深处震惊世界的“蘑菇云”。
“现在中国有没有年轻一点、像我这样有名的科学家?”晚年的钱学森有时候问。
培养一批工程师加科学家加思想家的科技帅才,一直是钱老的心愿。在航天事业开创之初,钱学森亲自办“导弹扫盲班”,亲自编写教材。他还大胆启用新人,把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推上“箭头”岗位,挂帅研制第二代战略导弹。钱学森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正因为相信年轻人、培养年轻人、重用年轻人,才有了我国航天事业人才辈出的喜人局面。
钱学森曾说了?句诙谐而意味深长的话:“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在钱学森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如今,斯人已逝,何其痛哉!然而,钱学森做人“四不”原则和淡泊名利“金钱观”,更像是面镜子,映照出钱老的高尚无瑕,照出世间百态,发人深思。
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历经辗转,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钱学森的归来,使人们对导弹的认识变得具体起来,他的一句话,让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有了航天梦想。
1958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出版,获得了?笔不小的稿费。他把这笔钱捐出来,专门买些学生们的学习用品。1962年,他将3000多元稿费作为党费上缴给组织。1978年,他将组织上为父亲落实政策补发的?笔钱交了党费,同样,“100万港元的巨额奖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这一切,生动诠释出钱学森虚怀若谷,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的崇高精神。
“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这是钱老的心声,也是他人生境界的写照。
钱学森眼中的钱学森,是坚持真理的钱学森、科学求实的钱学森、谦虚严谨的钱学森。正因为他敢于创新、善于钻研,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因为他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在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正因为他不务虚名、不尚空谈,才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钱学森不仅是科学界的偶像,更是让人感动的一种精神,催人奋进的一种力量。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