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省民营经济出现了企稳向上的好势头。湖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基础和条件
整体发展趋优向好。2018年,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达到3.64万亿元,居全国第8,排名比上年上升1位。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总数达到370万家,同比增长16%;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1万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部GDP的58.3%。实缴税金2565亿元,增长19.5%,占全省税收的63.1%。民间投资增长25.2%,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加速。目前形成了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等领先优势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比较优势产业。省级以上孵化器62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0家(国家级49家),各类孵化载体服务创业团队6000余个,在孵企业9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其中民营企业约占85%,同比增长35%以上。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增长17%;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达4.3万家,营业收入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00%。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制成为民营企业普遍组织形式,占全部企业户数的85.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实有企业58.91万户,增长23.4%,占公司制企业总数的96.9%。近年来,全省新增上市公司17家,其中民营企业16家;全省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239家,居全国第13位;湖南股交所新增股改挂牌企业41家,新增挂牌企业641家,全年实现融资106.66亿元,同比增长19.7%。
参与国家战略主动。湖南民营企业100强选择参与国家发展战略144项,比上年增加29项。其中100强有73家企业参与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有29家参与了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湖南“民参军”的企业有8家,数量上虽然还不多,但进入军工领域的意向进一步增强,有25家企业计划参与“民参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更为积极。湖南民营企业100强中,4家企业已选择参股国有企业,9家企业选择与国企共同发起设立新企业。有意向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33家。
“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2018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126亿元,同比增长37.5%,占进出口总额的69%,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3607家,同比增长507家。湖南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较多。2018年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802.6亿元,同比增长36.6%,新的境外投资企业中,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占80.2%,创历史新高,东盟地区的越南、泰国等成为投资热点地区;湖南民营企业100强中,已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为29家,海外投资企业或项目132个,累计海外投资额11.5亿美元,其中20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40家企业未来三年在“一带一路”有投资意向。
问题和矛盾
发展基础不是很牢。民营企业“散小弱”问题比较明显,龙头企业不多。2018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湖南仅7户入围,在中部六省也只位居第三,排在湖北(15家)、河南(15家)之后。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就更大,分别只占浙江(93家)、江苏(86家)的7.5%、8.1%。目前,湖南尚无一家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民营企业,而全国千亿元级民营企业有42家。由于缺少“航母级”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不明显,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太强。
创新能力不是很足。由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不具备技术条件,技术研发又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等特点,自身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据湖南省工商联对165家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小于5%的多达66家,占40%;50%以上的企业研发人员为零;2018年度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比重小于1%的有42家,占比25.45%;拥有发明专利数量5~30件的企业占比36.6%,30件以上的企业占比7.88%,少于5件的企业占比55.79%;企业自主品牌产品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小于20%、20%~50%、50%以上的分别占比27.88%、19.39%、55.12%。
要素支撑不是很有力。湖南省经信委监测的1120家中小企业显示,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2.23%。土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一批园区建设较早且在城区,面临产业外迁、退二进三、土地供应不足等难题。融资难、融资贵更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调研显示,44.56%的非公有制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其中资金缺口在20%以上的占28.1%,45.1%的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结构性招工难、用工贵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难题,53.5%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招工不足用工需求50%的企业占28%。技能型人才不足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与转型创新发展配套的机械设备装配工、焊工、机修钳工等技能人才严重紧缺。民营企业人才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也常受到不公平待遇,人才有后顾之忧。
服务平台相对偏少。目前,湖南有2万多家中小型科技服务机构,但服务内容单一,“入园→孵化→培育→壮大”的完整服务体系欠缺,难以满足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仪器利用率不高;从事共性技术开发、检测、设计、加工、维修等服务业发育不良;技术评估、技术交易、商务代理等中介发展培育不充分;在产学研结合上,非公企业研发投入和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很难在产学研中起到主导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用技术研究相对薄弱,而小微企业往往对技术的产业化期望很高,致使双方在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等方面很难达成共识,合作关系比较脆弱。
优化营商环境仍在路上。企业反映,按现有渠道,企业难以及时、精准获得政策资讯;一些政策规定过于笼统原则,操作弹性太大,难以落地。如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减半征收所得税等政策,均面向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致使目前大多数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纳税的小微企业无法享受相关政策。一些企业反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不太合理,对研发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过高,大多数非公企业很难达到。
对策和建议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放管服”改革;借力《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效破解政策帮扶悬空问题,确保政策落实落地,管用有效。公正平等、一视同仁,是民营企业最大的诉求,必须从体制机制这一根本上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推动民营企业向高端发展。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支撑。必须全面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下大气力培育民营大企业集团,以大带小,加强产业集群和规模集约经济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建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鼓励民营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
加快服务平台建设。适应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变目前小、散、服务单一的状况,着力在培育一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上下功夫;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和服务平台;鼓励国企与民企发展合作,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行“企业+大专院校”的订单培养、“企业+实验室”的合作培养模式,贴近市场需求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大力鼓励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商会协会建设,加强商会协会党的建设。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更能激发市场活力,必须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可考虑在有关部门设立湖南省民营企业投诉中心,赋予受理和处置民营企业投诉和督查职权;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强化“谦抑、审慎、善意”司法理念,对涉企案件慎用强制措施;开展营商环境测评和评估,探索推行“民企考评官员”满意度,将之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作者系湖南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