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光辉典范的鲜活呈现
追看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深感这是近年来湖南深入开掘红色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文化的重大创作和收获。
定位准确,切入恰当。剧名中的“共产党人”四个字,集中体现了创作团队对这部剧主题的准确定位,对刘少奇形象和品格的准确定位,也确立了该剧最恰当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少奇同志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等经典著作,对党的建设功勋卓著,更因为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是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剧中着重表现少奇同志的这些崇高品质:一是从小矢志于“让天下穷苦百姓都吃上米”。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宗旨的一种朴素表达,是贯穿少奇同志革命一生的自觉追求。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每求真是,反对一切洋是、假是。这是刘少奇最鲜明的思想品格、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面对我党早期多次“左”的、右的错误,哪怕多次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少奇同志始终顶住压力,从不放弃立场,从不愿意“含蓄”,总是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而历史一再证明真理总在少奇同志这一边。三是注重党性修养,把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视为党的生命。少奇同志是党性修养的典范,他的革命经历之丰富、贡献之巨大、遭受境遇之坎坷与不公,在党内恐怕也是不多见的,但他却始终心底无私,相忍为党,自觉维护党的团结,无怨无悔地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正因如此,我们说“共产党人”四个字,体现了刘少奇同志身上最本质的特征,是这部电视剧的根和魂,也很好地回答了人们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个问题。
剪裁巧妙,形象丰满。少奇同志革命一生历史跨度长,史料纷繁,如果不进行精心剪裁,电视剧就难免流于一般化、平面化。该剧通过宏大历史叙事与细腻日常叙事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剧中对所有史料,突出少奇同志参与的重大事件和他的贡献;对少奇同志所有优秀品格,突出他矢志为民、实事求是、注重修养的品格;对众多的历史人物关系,突出刘少奇同志与毛泽东同志这一对主要关系。其间又用一条内在逻辑线索加以贯穿——刘少奇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品德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性,最终形成著作,并终身实践之。依此原则,或浓墨重彩,或惜墨如金。比如,叙写遵义会议,详写少奇同志会前、会中、会后的表现,其他同志只作背景点染;相反,却用较多笔墨描写了少奇同志的爱情、婚姻、子女,讲述了大量他与何宝珍、谢飞、王光美相濡以沫、携手艰危的故事,且都铺叙得细腻感人。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该剧力求全面、立体、丰满。少奇同志是领袖,也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把这三者处理好、表现好,才能使形象真实而鲜活。比如红军长征途经道县时,刘少奇在战斗间隙中请假去寻找和看望他的岳父母——何宝珍烈士的双亲,面对岳父母悬梁自尽的屋梁和绳索,他的深情一拜,无声胜有声地写出了共产党人的大情大义。写他自己几个子女流落各地不知所踪,他只能通过在笔记本上画像来寄托思念,但当他得知中共顺直省委书记高文华夫妇为筹措革命经费卖掉亲生儿子之事后,却千方百计帮他们找回骨肉。他深知失去亲人的痛苦,却关心同志胜过自己。这样就使党性、人民性和人性在少奇同志身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面向当代,培根铸魂。《共产党人刘少奇》既是一部少奇同志的传记剧,也是一部对当代共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担当了“培根铸魂”的使命。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全党即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这部电视剧的价值更不容低估,更值得我们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从这部电视剧中深深感受到了少奇同志对理想无比坚定、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光辉形象,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获得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湖南是红色文化的富矿,希望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更加努力地开掘这座富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优秀作品。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