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以忧患意识筑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本期我们刊登陈云的《继续稳定金融物价》,并刊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王德蓉的赏析文章,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2月22日下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备预不虞,为国常道。”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同志对稳定金融物价问题采取了“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的举措。1949年,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却连续出现多次大的物价波动。在最大城市上海,几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商品价格狂涨,其中棉纱价上涨3.8倍,棉布价上涨3.5倍,米价上涨5倍多。而全国13个大城市的批发物价指数如以1948年12月为基数100,则1949年11月的指数已达5376,物价涨势凶猛,经济形势十分险峻。随后,1950年2、3月至4月间,上海投机势力大肆抢购套购,引发物价暴涨。上海的涨价风很快拉动全国性物价上涨,全国15个大中城市(不含东北地区)25种商品的批发物价指数1950年3月比1950年1月上升了100个百分点。猛烈的物价上涨与战争、自然灾害交相肆虐,恶化了整个经济形势,更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时任中财委主任的陈云创造性地实施了治理通胀的“组合拳”,取得了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胜利。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指出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然而,当新中国成立初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风波被平抑下去后,陈云仍对金融物价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并提出解决办法。他在1950年5月5日起草的一份财经简报中分析了金融物价领域可能出现风险的原因,指出:“三、四月份物价平定之后,货币流速大为降低,贸易回笼大为减少(三月只完成原计划的百分之四十,四月只完成百分之二十),银行存款则大为增加,计五万亿元左右,其中私人存款占百分之二十。用这些存款收兑了相当数量的美元,并大部贷给贸易公司。三、四两个月金融活动的特点之一,是银行存款对财政贸易周转起了大作用。银行存款增多,这很可能是好现象,但由于我们对这一方面历来没有经验,不能不从坏的方面着想,预先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在于,物价如有幅度较大的上涨,则存户立即提存。由于银行已将这些存款贷给贸易公司或收兑了美元,为了支付存户提款,就只能大量增加发行,以应急需。因存户提款增加发行,市场抢购物资,其结果,物价又可能发生更大的波动。”
陈云还指出,“对此危险,必须预筹对策,力争物价平稳。这不仅关联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而且关联到中央人民政府的信誉。我们必须预先防止这种危险性的另一原因,是目前人民币阵地尚未有很大的扩展(虽然华北赶集农民已要人民币了),多数人对物价平稳尚未相信。经过十二年通货膨胀之后,也决不能希望两三个月人心即变。”他为此提出了继续稳定金融物价的四项办法:掌握足够数量的纱布;扩大人民币的流通面积;吸收定期存款;单靠上述办法还有危险时,最后一着就是把军政经费迟发半月二十天,同时限制一切机关、国营企业及合作社在银行存款的提取数量,把大部存款作短期冻结。由于中财委的正确估计和得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可能发生的金融物价波动的危险。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体现了我们党对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自觉。当前在我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许多领域的风险不仅有可能最终诱发出金融风险,甚至许多经济风险本身就表现为金融风险。从一定意义上说,打好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以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就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这三个重要论断,从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三个角度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出现了一些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方向的现象,一些五花八门的类金融组织纷纷兴起,部分实体企业热衷于对金融业投资,一些地方乱批滥设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场所。金融活动和投资的泛滥,导致社会充斥着浓厚的投机氛围,这种偏向必将极大损害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即金融业的根在实体经济,其发展动力和发展目标也在于服务实体经济。
要使金融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个别金融风险。其中,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其负面效应最终可能传导至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因而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但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依旧复杂多变,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抬头,各类不确定因素有可能诱发货币危机和经济衰退,我们面临的外部金融风险增加。从国内环境看,前期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显现出来,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不断累积,具体表现为宏观经济总体杠杆率较高,房地产价格泡沫严重,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不断攀升,企业负债率高企,家庭债务水平持续提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高利贷、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违规违法金融行为导致的重大金融风险问题频发,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等等。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五点具体举措。他指出,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要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要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深化金融监管改革。我国金融领域近年来出现一些风险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责任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金融改革开放任务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推进新的改革开放举措。他强调,要深化准入制度、交易监管等改革,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要统筹金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金融监管力量,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要建立监管问责制,由于监督不力、隐瞒不报、决策失误等造成重大风险的,要严肃追责。要解决金融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要培养、选拔、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干部队伍。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