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英模故里行
70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许多为信仰而奋斗的英雄没能迎来人民共和国新生的曙光,他们或壮烈牺牲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或慷慨就义于残酷血腥的刑场。李白,浏阳张坊镇白石村(原板溪村)人,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1949年5月7日,被敌人秘密杀害于上海浦东杨思区戚家庙。仅仅20天后,上海迎来解放。
大山深处
从长沙出发,向东上长浏高速,约130公里,直达浏阳张坊镇。一路只见崇山峻岭、云雾氤氲。待下得高速,往白石村方向,全是山间公路,起起伏伏,弯弯绕绕,车行其中,真有“过山车”之感。不到20分钟车程,便到李白故居。遥想当年,行走山间的少年李白,去趟集镇,或到县城,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山里男儿,能心系苍生、走出大山参加革命,更令人感佩。
李白故居,始建于清中期,系土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2010年,李白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由其独子李恒胜主持,有关单位及爱心企业捐资修复,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6间,现为浏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毗邻板溪水库,前有坪,后有山,绿树环抱、郁郁苍苍,显得清幽宁静。门楼上挂着“李白烈士故居”匾额,左右两边分别悬挂“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牌匾。进得门去,除李白卧室复原保留外,其余房间皆已布陈展览,堂屋和左厢房为李白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右厢房为中共湘籍隐蔽战线人物展。
堂屋正中立有李白半身塑像,以李白刚到上海时的相片为模本塑造,面容俊秀而潇洒,眼神坚毅而有力。雕像后设有浮雕背景墙,由浏阳大围山、延安宝塔山、上海钟楼等元素构成。两侧分别是于永波、罗青长、曾三、江文等同志题词的复制品。陈列室展览分“少年壮志”“电波情缘”“战斗在敌人的心脏”“永不消逝的电波”四个部分,以上海李白烈士陈列馆提供的史料为主,辅以家乡成长历程等素材,完整地展示了李白烈士的赫赫功绩和人格魅力。
1910年5月1日,李白在这里出生、长大。直到1928年,18岁的李白告别父亲家人,去平江,赴江西,走长征,潜上海,直至壮烈牺牲,再也没有回来。
李白是家中长子,几个弟妹都在家中务农,后辈亦多在老家。据李白侄媳黄田英介绍,故居常有人来参观,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平时,她兼着故居管理员,开关门由她负责,随叫随到,也很便利。和黄田英聊起,她和其他后辈一样,虽不曾见过伯父,但都为有这样一位英雄的长辈而自豪。
三次被捕
李白是值得后辈引以为傲的。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时,李白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虽是隐蔽战线,又很早牺牲,但人民没有忘记他。他的功绩,他的精神,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无数后人。
李白参加革命早。出身农民,又逢乱世,八岁丧母,李白的童年堪称苦难。也正是苦难的淬炼,特别是世道不公的现实,让他从小便有一种正义感,“要为穷人找出路”。12岁多,便能以“我们这班人长大了要干点大事,要干点对国家有出息的事”勉励同学好友,其志向之远大可见一斑。在同乡几位共产党员的影响和带领下,李白积极参加农民协会的工作,斗土豪,贴标语,烧地契,战斗在最前沿。1925年,年仅15岁的李白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白信念坚如磐。入党后,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李白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信念从未改变。1926年,他带领少先队员,巧用计谋,烧掉了张坊镇国民党团防局下设的一个团部,由此名闻乡里。1927年,李白参加了毛泽东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李白根据组织安排回到家乡,继续向农会会员做宣传鼓动的工作。1928年,李白离开家乡追随革命部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后便被推荐参加无线电学习班的培训,以优异成绩结业后担任红五军团十三军无线电队政委,从此与无线电通讯事业结下不解之缘。1934年10月,李白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途中,常遇敌人炮火攻击,李白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电台,一再强调他离不开电台,“电台重于生命”成了长征途中无线电队的口号,也成为李白的座右铭,信守一生。
李白硬骨不怕死。1937年10月,党组织派李白到上海从事秘密电台工作。做这项工作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随时有可能被捕牺牲。李白很坚决,他对组织说:“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只要我的工作对党有益,对人民有利,我一定努力去完成!”铮铮铁骨,其言可证。最令人感动的是,李白先后三次被捕,但视死如归、从未屈节。第一次是1942年8月14日深夜,发完电报的李白,被日本宪兵抓捕。敌人用老虎凳、老虎钳、电刑等逼供,李白一次又一次昏死、一次又一次沉默,始终保守着党的秘密。9个月后,经党组织营救才出狱。第二次是1944年秋,李白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往返于浙江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利用敌人的电台为党工作。一次乘船时被国民党查获收发报机,李白被扣押,后经党组织营救,有惊无险地脱离虎口。第三次是1948年12月31日凌晨,李白刚发送完重要情报,被破门而入的国民党特务抓捕。敌人对李白施以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连续逼供30多个小时,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暴露任何情况,保护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机密,保护了预备电台,为上海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血肉之躯,几经折磨,毫无动摇,这是怎样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必胜信念啊!1949年5月7日,妻子裘慧英带着儿子,借助看守所旁边老百姓家的阳台和李白见面。李白的两条腿被老虎凳折断了,手指甲被老虎钳拔光了,浑身是伤,满脸是血,站不起来,只能靠着难友的搀扶,透过监牢的窗户,与妻儿遥望。孩子呼喊着爸爸,父亲怜惜着孩儿,妻子心疼着丈夫……谁不求生?谁不顾家?谁不怜妻儿?李白用生命践行信仰,至死不渝,“天快亮了,我无论生或死,总觉得非常愉快和欣慰。”国民党无计可施,蒋介石手令“坚不吐实,处以极刑”。5月7日当晚,敌人将李白等12位同志押送到戚家庙,秘密杀害。这次见面,竟是一家三口的诀别。
浏阳精神
为了颂扬李白烈士的光辉一生,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于1958年在全国上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邓颖超同志曾高度评价李白“为了党的利益,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永远值得我们怀念”。1987年,陈云为李白上海故居题词。
瞻仰故居,重读李白,在行走和思考中,让人更多了一分对“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浏阳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浏阳是山城。山于人而言,或为屏障,交通不便,眼界受阻,限制了发展;或为阶梯,踏山而上,登高望远,反而激发了斗志,推动了发展。浏阳、浏阳人无疑属于后者。
山与人、山与城的思考,去大山深处踏访李白烈士故居,变得直观而强烈,似乎迎着山风扑面而来。自近代以来,浏阳人不以山为限,不以路为远,英雄辈出,谭嗣同、胡耀邦、王震、宋任穷、杨勇、王首道、张藩、寻淮洲等享誉海内外。李白或是其中不太知名却极具浏阳精神的一位:虽出身贫寒,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以四年小学的功底,勤学苦练,成为我党优秀的电讯人才之一;到上海后,为了更好地开展秘密电台工作,他不仅学会了维修电台,还摸索出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的规律,对电台设备进行改造,使之更科学、更安全……
这种“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浏阳人代代相传。革命年代那么多人走上革命道路,建国后将军之多、烈士之多,在全国都排在前列。如今,集“中国花炮之乡”“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蒸菜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众多“国字号”名头于一身,以闭塞山城之囿限,而有如此骄人之业绩,恰是浏阳人“敢为人先”的写照。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浏阳“以路兴县”,开全国、全省风气之先。由于大山的阻挡,原本从浏阳到长沙,需绕葛家、弯跃龙、转江背、过黄花,一路斗转蛇行,费时费力费心。为改变状况,1993年,“凝全市之心,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财”,拉通浏永公路,修建蕉溪岭隧道。3年后,浏永公路贯通,蕉溪岭隧道成为当时全省第一、全国第二长的公路隧道,成了浏阳的一张名片、一道风景,也成为“浏阳精神”的现实例证和时代注脚。
路通百通。随后,浏阳发展进入快车道,摘掉贫困帽,跨进百强县,2018年排名全国第13位。长浏、大浏、浏醴三条高速过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全省第一,域内任何一个乡镇都能在20分钟内上高速,在全省县(市)中是唯一一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健康食品、烟花爆竹发展强劲,产业体系越来越完备,规模企业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前行,“最多跑一次”、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创建金融安全区、成立县级产权交易中心等,领跑领先,备受注目……
李白家乡张坊镇,正充分挖掘秋收起义毛泽东脱险地旧址、王首道故居、李白故居等丰富红色资源,依托山多、谷深、坡陡独特地理优势,主打“红色张坊”“绿色张坊”两张特色牌。原来的“闭塞山乡”渐成“稀缺资源”,湖洋梯田、西溪磐石大峡谷、七星岭等景区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精神永不消逝,英雄永载史册。浏阳人坚信,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在新思想的引领下,浏阳正向着极富竞争力的强盛浏阳、极富开放性的活力浏阳、极富宜居度的生态浏阳、极富获得感的幸福浏阳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陈家琦/摄)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