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广泛凝聚多方经验智慧 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合作

作者:林毅夫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9日 05时14分59秒 编辑:redcloud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愿意同非洲国家一道,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非洲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拥有资源、人口、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非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大陆,11亿人口,70%在30岁以下,50%在20岁以下;未来10年非洲将新增适龄工作人口2.1亿,占全球的42%,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非洲将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红利”。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非洲大陆的整体发展大幅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GDP只占全球GDP的1.9%,43%的人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之下。

 

  促进非洲发展、让非洲11亿人民共享现代文明和繁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责任和义务。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经济体并没有为非洲的经济发展找到合适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过分要求非洲推行与发达国家一样的体制,一味照搬西方现有的经济模式,过度强调市场的作用,忽视了政府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和制度完善上应该发挥的因势利导的积极作用,导致非洲各国并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结构变迁,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农业和制造业,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减贫目标。过去的实践证明,西方结构主义的处方和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在非洲是失败的。

 

  在世行工作期间,我给予非洲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作为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框架的主张,并且在埃塞俄比亚等国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非洲经济发展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也要通过发挥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非洲各国应该基于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甄别确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在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欠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源和力量,设立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优先完善发展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所需的软、硬基础设施,为先行企业的进入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终使潜在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充分就业的机会,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繁荣。

 

  我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巨大变化。40年前我来到中国大陆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按照世界银行统计,当年中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当时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人均GDP是490美元,中国还不到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的三分之一。但是4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1978年到2018年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15.2%。4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目前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均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在高铁、航空航天、5G等高科技领域实现了国际领先。中国的探索和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大陆树立了标杆和榜样。非洲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相像相似、相辅相成,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非常适合正在渴求摆脱贫困和实现发展的非洲国家的参考和借鉴。

 

  从中国的现实看,中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成本上涨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非洲是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碧海蓝天,这给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第二次腾飞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载体,也给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商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非洲转移,不仅对中国经济有利,还能够促进非洲的工业化、现代化,这种转移将像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产业向亚洲四小龙、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向中国转移那样,使非洲经济像东亚经济那样快速腾飞,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非洲的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的繁荣。2011年,埃塞前总理梅莱斯先生听从我的建议,亲自邀请华坚鞋业赴埃塞投资。目前,华坚在埃塞已雇用8000人,华坚的成功坚定了埃塞以工业园和招商引资来发展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产业的思路,并且使埃塞成为非洲国家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这一案例已充分说明,只要各方形成合力,非洲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制造业转移的理想基地,也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比较优势来互利共赢地参与全球化,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近十多年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非洲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经贸联系日益紧密,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非洲国家普遍看好与中国合作的前景。中非合作的深入推进将为非洲带来以下三大机遇:一是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多数非洲国家制造业与中国存在梯次承继关系。成长为全球制造业主要基地的中国,工资水平上升,将带动新一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从而为非洲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利条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以互联互通为抓手,聚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十项内容,可以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基础设施方面的瓶颈,为非洲抓住工业化机遇创造条件。三是发展道路的全新选择。中国起步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背景条件与非洲国家接近,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愿意与非洲分享发展理念和经验,帮助非洲更好地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中国将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重点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为聚焦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机制,中国决定在湖南设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以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践行“授人以渔”的理念,着眼于中非经贸合作经验模式的总结与“方法论”的推介,聚焦农业、工业制造、商业贸易、能源电力、园区合作、建筑工程、融资合作、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产业,推出了100个契合非洲需求且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可持续、可落地的案例和方案。这批案例和方案展示了中国与非洲多年合作的成果和经验,展示了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探索和实践,注重操作运营层面的实用性、工具性,对于非洲国家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有利于形成中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进一步促进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虽然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宏观和整体发展背景上有很多相似性,但具体到54个非洲国家内部的微观发展条件上,则会呈现很多差异性。但我相信,思路决定出路,非洲国家利用好后发优势,广泛学习和借鉴这些模式和经验,把这些中国经验与非洲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并最终实现融合性的新发展,寻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逐步摆脱贫困、实现发展、走向繁荣。我相信,中非双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务实推进“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一定可以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崭新局面!

 

  (作者系世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