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非民间合作的湖南篇章
近年来,湖南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积极抢抓中非合作机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务实开展对非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湖南民营企业对非合作的范围,拓宽对非合作的领域,提高对非合作的质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刻认识湖南省民营企业对非合作的必要性
湘非合作是落实“八大行动”的具体举措。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致决定,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习近平主席在给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非是命运与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长期以来,中非双方顺应时代潮流和各自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务实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合作成果广泛惠及双方人民。”湘非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湖南民营企业在产能合作、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带动非洲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可持续的湖南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非洲发展新格局,能够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湘非合作是提高湖南经济外向度的重要举措。去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3079.5亿元,增长26.5%,增速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其中湖南民营企业进出口2126.3亿元,增长37.5%,占湖南省进出口总值的69%,较上一年度提升5.5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湖南民营企业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南与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中非合作框架内的50个非洲国家与湖南有着经贸往来,涉及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外贸、建筑业、纺织服装和制造业等领域,参与其中的有隆平高科、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住工、滨湖柴油机厂、天一泵业等一大批民营企业。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等品牌活动,非洲国家对湖南省情和湖南民营企业的整体情况加深了了解,湖南民营企业对非投资热情被激发,对提高湖南经济的外向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湘非合作是缓冲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有效途径。当前,中美贸易情况复杂,湖南的陶瓷、花炮、建筑建材等部分传统优势产业,由于美国人为挑起贸易战,出口受到较大影响。非洲大陆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年轻、增速最快的地区,在乌干达等国家,青壮年劳动力资源充足,如果将湖南部分产业的产能转移,可以充分利用非洲当地大规模劳动力。民营企业加强与非洲合作,不仅可以加快企业“走出去”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可以淡化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府色彩,避免外界过度解读和误解,有利于缓冲中美贸易摩擦对湖南部分民营企业的影响,有利于促进中非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坚定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开放包容的全球贸易体系的伙伴关系。
湖南民营企业对非合作的基础扎实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6月28日,2019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在长沙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主持开幕式。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非合作,省人民政府是本次论坛主办单位之一,许达哲省长出席并致辞。近年来,湖南先后开展非洲国家驻华使节湖南行、湖南-南非经贸合作对接会、第七届中非共享发展经验高级研讨班、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湖南相继加入国家对非合作相关政府间机制,签订一批合作协议。如,作为唯一的地方政府代表,湖南参与了中国-乌干达经贸联委会机制;作为仅有的两个省份之一,加入了中国-安哥拉经贸合作指导委员会。先后与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签订加强经贸合作的备忘录(MOU)及相关子MOU,建立政府间协调联络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对非合作的落地机制,包括建立中非经贸合作市场化专业平台、设立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建立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调度落地机制、总结提炼中非合作经验模式等,力求为湖南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展对非合作提供全流程的系统化服务。
工商联积极引导和作为。注重规划设计,出台《湖南省工商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纲要》和《湖南省工商联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工作方案(2017)》,成立湖南省工商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领导小组。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专题培训、做好项目对接、提供服务保障等4大举措推进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在规划部署“一带一路”工作时,将非洲作为重点。夯实工作基础,建立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数据库,组建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团,为民营企业对非合作提供法律服务。今年2月,湖南省工商联依托15家境外湖南商会,设立第一批驻海外联络办公室,更好地发挥其帮助广大会员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近年来,指导乌干达、安哥拉等国家的湘商成立或筹备成立商会,为湖南民营企业在对非合作中掌握情况、了解政策、把握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民营企业对非合作整体态势发展良好。湖南的工程机械在非洲享有盛名,2019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以“助力中非制造业合作”为主题,共签约11个项目,签约涉及主体多元,特别是工程机械,如三一重工与中非发展基金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伊洛夫集团签署了几内亚铝矾土矿开发、物流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与肯尼亚代理商雷姆巴斯建筑有限公司签署了总投资额约10亿美元合作协议。湖南省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湖南民企抱团出海已成为共识。国企与民企合作组建了多个湖南走进非洲产业联盟,抱团走进非洲,如由湖南路桥、远大住工、泰富重装等组成的基础设施联盟,联合进行卢旺达建设项目的深度开发;由袁氏种业、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长沙润川以及省内农机农产品加工企业组成的农业产业联盟,深度开发尼日利亚农业项目等,湖南民营企业对非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有效拓展湖南民营企业对非合作的路径
注重强化民企与非洲合作的要素支撑。积极抢抓国家实施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发挥湖南制造业的优势,加快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对接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有效需求,科学规划民间投资主攻方向,鼓励和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分领域分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的企业有序“走出去”、抢占非洲市场、参与产业分工。建立非洲建设项目库,实施重点企业服务和重点项目跟踪制度,定期推出非洲政策指引。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解决共性问题,细化各项配套政策。强化金融支持,积极探索研究支撑民营企业与非洲合作的投资融资、信用担保的有效路径,探索研究贸易结算、大宗商品融资、供应链金融、跨境投融资等方面金融创新,设立以服务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资银行机构。强化人才培养,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多元化海外用人机制,推进中高级管理人才国际化、基层管理人才和操作人员本土化。
引导民营企业“抱团出海”和“借船出海”。从民营企业外向性程度来看,湖南为8.5%,远低于全国33.9%的水平。要大力实施“湘企出海+”战略,积极拓展“+制造、+贸易、+物流、+金融、+信息”,推动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价值叠加,激发和形成倍增效应。完善央企、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机制,推动民营企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出海、借船出海转变,推动单一企业“走出去”向产业链“走出去”转变。重视和发挥智库作用,建立面向非洲普遍国情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搭建非洲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和倡导民营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当地民生,尊重风俗习惯、多办实事好事,增强民间友谊、促进互利共赢。
充分发挥海外商协会和经贸合作机构作用。要用好“友好城市”资源,加强与驻湘各外事机构联系。拓展海外联络网络,充分发挥海外庞大的华人华侨商协会和民间商会在对外经贸交往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依托海外湖南商会设立一批海外联络办公室,构建常态化的民间交流合作载体,逐步实现湖南商会在非洲国家的全覆盖。鼓励、支持“走出去”企业成立商会等相关民间组织,帮助民营企业与当地海关、银行、税务、行业组织等建立常态化联系。通过各类培训等手段,挖掘和提高当地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和水平,逐渐将技术、管理和标准转移至东道国,持续深入推进合作共赢,为民营企业拓展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