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作者:中共湘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2日 09时21分34秒 编辑:redcloud

 

 

  近年来,湘潭市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转化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新模式、新动能,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全市经济增长加快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和创新协同发力转变,产业结构加快由以重工业为主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经济发展韧劲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创新推出的“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盟长+牵头银行行长”的“三长”联动工作机制在国务院大督查中得到肯定和推介。

 

 

  突出“智能制造”,构建现代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湘潭市委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到湘潭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要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必须迈过产业转型升级这道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传统产业面临的困境,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产能转换推动升级换代;必须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立足湘潭制造业基础优势,把握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链。

 

  坚持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实施制造强市、智能化改造等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重点技改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海工装备、先进矿山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支柱产业,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全力打造“智造谷”。坚持以集群发展为方向。构建智能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1+4”特色产业体系,组建18个产业链和16个产业联盟,全力推动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以产业园区为阵地。持续推进园区体制改革、机制变革,不断强化园区政策支撑、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园区在全市产业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坚持以精准帮扶为抓手。实施“千百扶培”行动,围绕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家重点行业标杆企业”,推行一对一帮扶,助推提升产业聚集力和企业竞争力。

 

 

 

  深化“校地融合”,打造全面创新链,促进增长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湘潭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转换增长动能;必须牢牢把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主线,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必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全面创新链,为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必须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支撑,以一流的创新人才占据创新主导权。为此,湘潭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校地融合、产学研合作,打造全面创新体系,加快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出台人才新政二十条,构建聚焦创新、服务创新的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吸引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潭工作。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实力。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建成院士工作站15个、国省级创新、研发和孵化转化平台162个。着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发展基地,构建校地、校企“共生共荣、共建共享”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8%。

 

 

 

  聚力“招大引强”,完善重大项目链,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产业项目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过去湘潭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实体经济,面向未来,依然要靠实体经济赢得发展。近年来,在投资结构、投资规模、投资效益、投资贡献的基础上,扩大有效投资、产业投资仍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产业项目的大招引、大建设来积蓄势能,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基于这一认识,湘潭市持续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产业项目为龙头,以实施“招大引强”行动为抓手,完善项目全程链式推进机制,不断加大项目策划、引进、建设、培育力度,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围绕“500强”引项目。主动对接大企业、争取大客商、依托大平台、借助大院所,举办首届潭商大会,积极参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招商活动,推行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集中精力引进了京东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带动型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聚焦“一谷三城”,以湖南省“5个100”和湘潭市“五个一批”重大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新松机器人产业园、舍弗勒、湘钢技改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吉利SUV、桑顿新能源三期、湘电舰船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围绕补链强链育项目。推动产业项目向供应链上下游和价值链两端延伸,实现产业项目相互聚合、融合和耦合,逐步形成了以链条推动项目裂变扩张的发展态势。围绕要素保障促项目。促进资金、土地、人才、服务向重点产业项目集聚,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有力推进。

 

 

 

  坚持“改革破题”,优化营商生态链,提振区域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湘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等内容开展专题学习、深入研讨,形成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共识。全市上下进一步认识到,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体现。经济新常态下,营商环境直接影响客商投资意愿,直接影响企业市场预期,直接影响区域发展活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来保障。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湘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为抓手,在完善政策体系、狠抓降费减负、优化政务服务、推进项目落地等方面积极探索、破旧立新,全力构建亲商安商的生态链条,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了市场发展活力。

 

  落实公平透明原则。出台《湘潭市优化营商环境28条措施》《湘潭市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企业承诺制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持续提升行政效能。下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先手棋”,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不断让政府“放权”、对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给市场“腾位”。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以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出台“亲”的正面清单、“清”的负面清单,搭建常态化的政商良性互动沟通平台,制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个不准、十个停职”规定,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形成了与商为亲、风清气正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

 

 

 

  践行“四责四诺”,扣紧担当责任链,狠抓工作执行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普遍认识到,部分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佳,缺的不是思路方法,而是落实;缺的不是制度措施,而是执行力;没有执行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为此,湘潭市坚持把加强执行力建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全面推行“依责承诺、尽责践诺、问责督诺、全责履诺”,层层抓执行、强担当、促落实,坚定不移把谋实谋准的工作落下去、把认定看准的事情干下去,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氛围更加浓厚,干部执行力不断提升。

 

  强化责任担当。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健全体制机制。实行“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盟长+牵头银行行长”的“三长”联动机制,促进了政企银深度合作,形成了共促产业发展良好格局;实施市级领导联点产业项目制度、“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五定”问题交办机制,项目落地成效显著。狠抓目标考核。完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干部评价体系,精简考核流程,创新考核形式,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促进作用,有效推动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营造了谋实策、重实干、促实效的浓厚氛围。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