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曾这样描绘创新的梦想:“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让全社会“皆创新之是图,无他志焉,无他思焉”。如今,创新引领正驱动湖南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创新发展摆在新发展理念的首位,2013年11月总书记视察湖南时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总书记的指示,湖南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2017年7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又出台《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2018年10月,《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正式获批。一步一个脚印,清晰见证着湖南以创新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湖南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战略抉择,是立足湖南实际抓住时代机遇的必然选择,是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迫切需要,是湖南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体现着决策层对湖南发展路径的冷静观察和深沉思考。
(一)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改革是点燃科技创新引擎的点火系。纵览四次工业革命,莫不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进而推动理念、制度、管理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湖南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袁隆平用毕生心血,回答了西方“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国防科大坚持自主创新,从“银河”到“天河”,让超级计算机领先全球。但平心而论,目前我们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太强,既有顶尖人才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的困境,也有投入欠缺、全社会科学素养亟待提高的问题。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1956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8年,毛主席把这个号召翻译成:“向自然界开火,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要发挥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科学、冶金矿业工程科学、农业科学等优势学科优势,健全“从0到1”的原始创新机制,加快从跟踪型研究向开创型、引领型研究转变。
大江奔流永无止境,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如今,社会发展已进入信息革命时代、科技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必须有决心、恒心、重心,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等已成为全球技术研发的热点,并逐步向消费者日常生活渗透。加强相关研发及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前沿技术与颠覆性技术研究是从创新高地努力向创新高原迈进,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力气、真功夫,把挑战变成机遇,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力争在战略性、前瞻性、变革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上走在前列。
平台是创新的孵化器。应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为重点,以国家实验室为标杆,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战略创新资源,建好用好一批工程中心、创新中心、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坚定创新信心,迅捷起步、持续加速,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走在创新型省份建设前列。
(二)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先一公里”,那么产品创新则是“最后一公里”,只有打通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新技术—新动能—新发展”链条才能真正形成。
市场偏爱创新者,会给领军企业以奖赏,但创新的步伐一旦放慢,就可能被落在时代的站台上。老品牌新飞冰箱,早年间曾是流行的嫁妆,最近却因产品研发和升级不力而陷入“离场”危机。这启示我们,实现产品创新,必须在主场发力,突出企业主体。
在创新之都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正是因为这“6个90%现象”,产生了腾讯、华为、大疆等一批创新领军企业。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借鉴深圳创新经验,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产品创新完全可以脱胎换骨,并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依托,培育发展新动能。
霍金在《大设计》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金鱼从鱼缸会看到歪曲的景色,但是,“难道我们自己不也可能处于某个大鱼缸之内”?当打破束缚、尊重多元尝试,创新的火花就会自我迸发。创新具有丰富内涵和多样形式,并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微企业也可以崭露头角。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创新,通过合适政策鼓励更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当好创新主角,可以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创新型企业。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激励创新。通俗地说,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你发现了,别人没做成的你做成了,这就是创新。但实践中,“康帅傅”“营养抉线”等模仿、山寨、抄袭已经成为创新路上的绊脚石。要对症施策,进一步确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综合运用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维权援助等手段,全面从严保护知识产权,让创新创造者得实惠。
只有越来越多产品创新“破茧”,才会有湖南智造、湖南创造的“成蝶”,也才会迎来湖南经济更加坚实的新空间。
(三)
文化创新、创新文化,是一切创新之母、一切创新之魂。乔布斯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苹果公司不仅是卖产品,也是卖文化,卖生活方式。
推动文化创新,不仅可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要,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2%,彰显出文化产业的持久动能。
文化产业发展,有空间才会有广阔未来。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数字视频为特色、以“文化+”“互联网+”为手段,实现“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愿景,打造媒体融合新地标,湖南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先的文化发展之路。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呼唤更多文化精品。故宫文创产品卖到15亿元,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高居榜首,这意味着,文化精品一定会得到市场认同。加强电视剧、电影、戏曲、动漫、游戏等产品创新,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发挥乘数效应和裂变效应。
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协同才能并进。新时代,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已经从“吃、住、行、游、购、娱”升级为“商、养、学、闲、情、奇”,给文旅深度融合带来了巨大想象空间。湖南山水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厚,要促进文旅融合,加快培育新业态,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全域旅游发展。顺应体育产业的蓬勃兴盛,繁荣体育文化,做强体育产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历来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坚持文化创新,三湘四水定能创造“敢为天下先”的更多传奇。
(四)
如果说科技创新决定了企业能走多快、飞多高,那么管理创新则关系到企业能走多稳、飞多远。没有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匹配,很容易在创新路上成为“瘸腿”,影响转型升级的速度与质量。
用好管理创新,解决“原动力”问题,也可以带来“魔法效应”。一项不动产登记,分散在多个部门,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加强数据共享,从30日到5日内办结——这正是管理创新带来的神奇力量。
让“看不见的手”更有效。只有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不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企业家的精力耽误了,不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让科研人员腾出精力搞研发,少用时光填表格;让数据多跑腿、信息多跑路,实现一件事一次就办好,创新源泉才能充分涌动,发展的动能才能充分激发。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出实招、见实效。在注重顶层设计同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形成上下联动澎湃合力,积蓄蹄疾步稳强劲动能。
创新管理不是放任管理。激发市场活力和公正监管相辅相成,没有公正监管,就没有市场公平竞争。只有建立健全适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全覆盖、保障安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做到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才能真正管出公平、管出秩序、管出活力。
新时代日新月异,大湖南山容海纳,每一次改革创新都值得报以掌声。融入改革大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定会迎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生动局面。
(五)
这是一个属于创新者、需要创新者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创新者必定能脱颖而出的新时代。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的细小泥沙。”以创新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需要科学家,也需要企业家;不仅仅需要广大科研人员埋头苦干,也要千千万万个创新者奋力拼搏。科学创新往往是多元尝试中的胜出者,鼓励创新不仅要支持大平台,也要为各种不同的主体提供参与机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哪里发展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破除“不看学识看出身,不重能力重学历,不论水平论资格,不问成果问年龄”的评价误区,突出抓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产业工人、湖湘青年英才、农村基层人才建设。以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智力支撑。
人才是创新根基。邓小平早在1977年就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现在早已不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哈佛耶鲁不如自己敢闯”的年代,时代越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就越凸显。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才强省,早日实现科教强省目标。
创新绝非坦途,它预示着自我否定之后的蜕变,意味着再辟蹊径的拓荒开垦,意味着做新尝试,走新道路,因而可能有风险。应构筑起鼓励开拓、支持冒尖,推崇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风尚。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我们立足“一带一部”定位,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在创新之路上攻坚克难,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产业新体系、培育社会治理新能力,让创新发展这道“乘法”激发出全新发展活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注入澎湃动力!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