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怀化市:加强基层建设 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2日 09时30分16秒 编辑:redcloud

 

  怀化市按照“硬件升级、软件变硬、保障有力、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积极探索加强乡村治理的新路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有9个脱贫摘帽,贫困村由1024个减少到8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87.07万人减少到9.5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8%下降到2.32%。

 

  深化简政放权,做实做活乡镇。一是权力下放乡镇,做到有权办事。针对乡镇权责不对等问题,结合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乡镇便民服务功能的五项规定》,打破“条块分割”,拆除部门“篱笆”,把分散在县直部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9大类91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放或委托到乡镇,让乡镇能办事、办成事。针对乡镇人权、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赋予乡镇对县级职能部门派驻乡镇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乡镇规划参与权和综合管理权、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推动“放管服”改革向街道社区延伸,制定街道社区“简政放权”“减负赋权”两张清单,把市、区46项涉及民生行政审批权和公共服务事项向街道社区“一放到底”。二是资源下沉乡镇,做到有力办事。坚持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对乡镇人财物等要素给予重点保障。着力强化乡镇工作经费保障,乡镇人均办公经费从0.5万元提高到3万元以上。充实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每年招录一批年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乡镇。着力改善乡镇工作生活条件,建好乡镇小套房、小食堂、小浴室、小图书馆、小厕所、小运动场和便民服务中心“六小一中心”,让乡镇干部安心舒心工作。三是平台下移乡镇,做到有序办事。在每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实行A、B岗办公,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预约制;在每个村部、团寨设立便民服务站点,与便民超市、就业服务站、物流服务站、社会扶贫网点、简易金融网点、通信服务网点、保险服务网点等进行平台整合、功能结合、设施融合,以“互联网+”推进政务、事务、商务、公共服务“四务融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一站式”办成事、办好事。

 

  推动力量下沉,“四支队伍”到村集中攻脱贫。一是整合力量到村集中会诊查问题。构建“四支队伍”集村部机制,把联村县级领导和县直帮扶单位负责人、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作为责任主体,在村部常态化集中办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收入、住房、医疗、教育、饮水安全等8类问题,逐户查问题、建台账、列清单。建立“四方会诊、三级化解”机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由联村县领导和帮扶单位、乡镇、村的主要领导集中会商研究,能在村里化解的就地当即化解,须由帮扶单位、乡镇或县委、县政府化解的,在村部集中会诊、研究化解。二是整合资金到村集中连片兴产业。完善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机制,引导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方式结成产业联合体、利益共同体,集中连片建基地兴产业。目前,全市共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65个、“扶贫车间”236个,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15.6万人。三是整合项目到村集中实施补短板。坚持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等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整合资金项目到村,强力实施攻坚行动。去年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42个,帮扶贫困人口32856人;完成5864户23456人搬迁任务;解决了7975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省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3640公里;完成411个贫困村农网改造、222个行政村光网建设任务。

 

  推行能人治村,建优建强农村党支部。一是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以来,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1500名政治过硬的农村致富能手、民营企业主选为村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以“五化”建设提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深入开展党支部“五化”达标创建,选派“五化”指导员队伍299支2688人,树立标杆500个。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7483名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退休干部职工、大学生村官选进“两委”班子。建立软弱涣散党组织动态排查、常态整顿机制,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806个、转化率100%。实施村集体经济5年行动计划,市县财政各安排2000万元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三是探索建立“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党建新方式。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组织条件相近、资源相似、产业同向的邻近村,采取“1+N”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580个,实现抱团发展。比如,麻阳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依托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与周边9个村成立联合党总支,投资1437万元、集约土地2000亩建立扶贫产业园,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带动9个村462户1703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强化正向激励,鼓足乡村干部干事激情。一是让乡村干部发展有空间。制定出台《激励乡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二十条措施》,破除乡村干部晋升“天花板”,明确县级领导班子配备一定数量的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的干部,县直机关领导班子配备一定数量的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开展“三类人员”公开比选,注重从优秀村干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大学生村官“三类人员”中招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从优秀乡镇事业单位负责人中择优选任县直事业单位领导。二是让乡村干部干事有舞台。加大乡镇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流动力度,定期推动县乡基层和市直部门干部交流。在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历练年轻干部,选派1641名年轻干部下村担任“第一书记”,选聘大学生村务专干1392人,从乡村和脱贫一线选拔5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单位和乡镇任职。三是让乡村干部待遇有保障。建立偏远乡镇干部交流机制,对在乡镇工作满10年、表现突出的,统筹考虑安排到县市区部门或离家较近乡镇工作,边远乡镇党政正职的配偶可以酌情调到邻近乡镇或县城工作。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长效机制,贫困村按上年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确定村“两委”基本报酬,对完成年度减贫任务且没有发生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的,村“两委”干部按基本报酬的30%进行绩效奖励;对发展集体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的村干部,按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5%至10%提取奖励资金。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按最高档3000元标准缴费,县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000元;对符合条件的离任村“两委”干部,分类分档给予生活补助、困难救助。去年分批组织全市2455名村党支部书记、384名乡镇党政正职进行健康体检,对51名患病干部安排治疗和慰问。

 

  (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一室供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