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新娄底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娄底位于湖南几何中心。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娄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娄底市委号召全市人民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部崛起作出娄底贡献。
来自初心:小康路上同步跑。在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处处呈现一派秀美宜居的乡村图景。油溪桥村位于新化县吉庆镇西北部,地处偏僻,山多地少,属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地区。200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村级集体收入负债4.5万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资源贫瘠、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仅12年时间就蜕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村民年人均收入19000元,村级集体收入超100万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娄底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四跟四走”“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工作要求,用心用情、精准精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调动方方面面的扶贫积极性、主动性,引导贫困群众开展“治惰”“治懒”“治脏”“治赌”“治愚”的“五治”行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2014-2018年,娄底市共计脱贫46万余人,退出贫困村397个,累计脱贫率84.61%,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5.36%下降到2.8%。2017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2018年,双峰县实现脱贫摘帽,群众满意度99.62%,居全省第一。
70年风雨兼程,70年城乡巨变。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40.41亿元,增长了1316倍。全市人均GDP从1952年的60元增加到2018年的39249元,增长了653倍,年均递增593.8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仅湘黔铁路通车至蓝田;到2018年,全市境内铁路通车里程475公里,沪昆铁路和沪昆高铁横穿东西,洛湛铁路和娄邵铁路纵贯南北,呼南高铁将与沪昆高铁在娄底南成“十字”型交叉,娄底将进入“双高铁”时代。潭邵、娄新、新溆、长韶娄、安邵、娄衡、益娄等7条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市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源于使命:高质量发展勇争先。今年9月17日,湖南省第十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简称“湘博会”)在娄底市开幕。本届“湘博会”共签约项目56个,投资总额301.6亿元。
本届展会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97个,总投资额2256.7亿元,累计签订贸易合同1464个,合同总额303.95亿元。通过“湘博会”,销往海内外的湖南制造越来越多,商贸成果越来越丰硕,品牌效应越来越凸显。
娄底,已经越来越吸引大众的目光。今年7月,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在娄底举行首站观摩。第一站是“娄底南·联创小镇”。娄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依托高铁南站广场21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探索推进“互联网+高铁经济”新模式,成功引进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目前已带动346家中小微企业入驻,建成“省级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和“省级大数据产业园”,成为湖南首个集聚互联网产业特色小镇。
近3年,娄底关闭煤矿460多家,关闭水泥企业121家,关闭非煤矿山120家,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到8家,共计淘汰落后产能2200多万吨,淘汰落后产能规上工业企业163家,新增规上企业363家。保留下来的产能全部是优质产能。
目前,娄底钢产品出售实现从“论吨—论卷—论片”的“三级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华安钢宝利(GONVVAMA)娄底公司二期竣工投产,标志着娄底已经拥有汽车钢板生产的完整链条,具备提供世界先进的汽车用钢解决方案的能力。有色、火电、水泥等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均达到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70年接续发展,70年不断转型。
2018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3860家,比1949年的54家增长了70.5倍。钢铁、水泥、电力等传统产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规模效应凸显。
195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2478万元,到1978年也只有1.62亿元。2018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90.29亿元,第三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锑品的开采利用,以及钢铁、水泥、化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全市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撤地建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娄底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好山好水好人家”正成为娄底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基于宗旨: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2016年4月,娄底市委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同步在全市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履职尽责、攻坚克难”责任心教育。2017年8月,为推进责任心教育纵深发展,市委又在全市推行“有事请找我”责任担当机制,将对象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
“有事请找我”责任担当机制推进2年多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共接受群众咨询29.01万人次,处理解决群众问题8.47万个,群众满意率95%以上。在娄底,“有事请找我”已经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成为连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70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
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巩固发展,大班额化解初见成效,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及教学成绩均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
卫生计生机构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智慧医疗有序推进,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全面落实,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科医生驻村服务全覆盖。
全市逐步建立并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全市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197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只有351元和148元。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916元和11657元,分别增长了78.5倍和77.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53年的6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302.1亿元,增长21.3万倍。
如今,娄底上下迎难而上、昂扬向上、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基本形成,风景一派大好;娄底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稳定向好、越来越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前景一片光明。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