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70年湖南70件大事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9期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09日 05时01分50秒 编辑:redcloud

 

1.中共湖南省委员会成立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共湖南省委员会,并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分别组成接管湖南各地、市、县工作班子,随军南下。8月2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南下省委与长期坚持湖南地下斗争的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共湖南省委员会。黄克诚任省委书记。省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统战部。新省委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湖南执政,开启了湖南历史的新纪元。

 

 

2.土地改革

 

  1950年5月,省委决定成立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并先后在长沙、益阳、常德、邵阳、衡阳、零陵6个专区167个乡进行试点。1953年春,湖南土改基本完成,全省约有1890多万无地少地农民分得2610万亩土地。土改完成标志着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农村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全省粮食产量1952年比1950年增产38%。

 

 

3.剿匪斗争

 

  解放之初,湖南匪患严重。省委决定由湖南军区及所辖10个军分区担负剿匪任务。同时,中央军委决定留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军在湖南担负剿匪任务。全省共建立湘南、湘西、湘东北3个剿匪指挥部,担负所辖区域剿匪任务。至1952年夏,共消灭土匪20余万名,缴获各种枪支15万余支、炮400余门、弹药452万余发及其他大批军用物品。剿匪斗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大壮举。

 

 

4.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4年8月10日至14日,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周小舟致开幕词,省政府主席程潜作工作报告。会议总结了全省解放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作出了拥护决定,审查通过了省政府工作报告,批准了1953年度财政决算,通过了1954年度财政预算和增产节约、生产自救等5个决议,选举林伯渠等50人为湖南省出席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会议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在湖南确立。

 

 

5.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研制成功

 

  1954年8月16日,中国第一台M-11型航空发动机在株洲国营331厂试制成功。10月25日,毛泽东致信该厂全体职工祝贺,称“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该厂还取得了10多个国内第一的辉煌业绩。该厂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7个在湘国家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厂,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6.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1955年2月18日至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长沙举行。中共湖南省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22个单位(界别)的代表人物与会。会议听取了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湖南省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议,选举周小舟为省政协主席。政协湖南省委成立,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在湖南正式确立。

 

 

 

7.三大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后,湖南省委结合实际,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湖南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成为全民所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湖南初步建立,为促进全省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57年9月,经与土家族和苗族代表人士多次协商,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区为永顺等10个县,州府驻吉首。面积2135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湘西州成立,是湖南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成果。

 

 

9.湘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1958年11月,国家冶金部所属大型企业湘潭钢铁厂一号高炉建成投产。这是湖南第一座现代化的高炉。湘钢的兴建与投产,推动了湖南钢铁工业的发展。目前,湘钢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厚板生产企业、湖南省第一大钢铁生产基地。

 

 

10.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成功下线

 

  1958年12月28日,株洲机车厂与湘潭电机厂联合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成功下线。之后,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中国首台子弹头高速动力机车、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等多个中国机车、世界机车“第一”在株机诞生。目前,中车株机电力机车已成为中国装备走向世界舞台的“国家名片”。

 

 

11.大规模水利建设

 

  1958年,根据中央适当发展大中型工程的方针,全省掀起了水利建设热潮,共兴建27座中型水库,1582座小型水库,小的塘坝沟渠工程无数,同时兴建了蓄水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7座,即黄材、官庄、王家厂、水府庙、黄石、酒埠江和双牌水库。水利工程特别是7座大型水库的兴建,对湖南工农业生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2.柘溪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1958年7月,柘溪水电站开工建设,是我国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制造设备、安装建成的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1961年10月第一台机组试运行,1962年1月28日并网发电。该水电站一直是湖南电网主力电源,对全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用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韶山灌区建设

 

  1965年春,省委作出《关于修建韶山灌区工程的决定》。7月1日开工,仅用10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灌区主体工程洋潭引水枢纽、总干渠和北干渠。1966年6月2日通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0万亩,涉及娄底、湘潭和长沙3市2500平方公里土地。灌区建成后,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湘中河畔的一颗明珠”。该灌区是湖南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

 

 

14.长岭炼油厂建成投产

 

  1965年,长岭炼油厂开工建设,被列为石油工业部当年第一号工程——6501工程。1971年5月建成投产。1988年10月,与岳阳化工总厂、洞庭氮肥厂组成国家特大型企业——巴陵石油化工公司。1990年1月,该厂成为全国首批45家国家一级企业之一。目前,该厂已发展成千万吨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其产品支撑着湖南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5.率先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64年,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在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以增加粮食产量的设想,并研究培育出一批“野败”型不育系和保持系。1972年10月,该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立了全国研究协作组。1973年,袁隆平等在省农科院育成二九南1号不育系,贺家山原种场周坤炉等育成V20不育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黎垣庆测出IR26具有恢复力并成功实现3系配套,在全世界率先研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了杰出贡献。

 

 

16.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

 

  1972年6月,考古人员在长沙东郊马王堆发现2100多年前的西汉古墓群,出土了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女尸和3000多件精美珍贵的随葬物品。这是新中国考古发掘工作的重大发现,消息经新华社发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把湖南省博物馆一举推上世界舞台,这也是湖南省文博事业大发展的起点。

 

 

17.湘黔铁路建成通车

 

  湘黔铁路东起湖南株洲,西至贵州贵阳,全长902公里。中央作出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后,1970年,国家建委将湘黔铁路与枝柳(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铁路合并成一个总工程项目,决定在怀化成立总指挥部。湘桂黔三省区各自成立指挥部,负责本省区铁路建设。8月25日,湖南60万民工会战湘黔。1972年10月全线贯通。1975年1月全线运营。该条铁路对连通我国东西交通、开发大湘西乃至我国大西南具有重要意义。

 

 

18.湘潭大学恢复办学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1974年,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湘潭大学复校。1975年9月10日,湘潭大学举行开学典礼。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该校已培养近31万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湖南是全国最严重的流行疫区之一。1956年2月,根据毛泽东“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湖南省委成立防治血吸虫病5人小组,领导全省血防工作。至1985年,全省已消灭钉螺面积324万亩,年查出血吸虫病人由30年前的34万余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血吸虫病得到有效遏制。

 

 

20.洞庭湖治理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更是长江历次洪水泛滥的重灾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着力治理,从20世纪50年代围堤筑垸、堵支并流,到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再到十八大以来的“五大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逐步修复,调蓄面积较1978年增加了779平方公里,防洪排涝效益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提升,“天下粮仓”逐渐再现人水和谐的美景。

 

 

21.平反冤假错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南省委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1989年2月基本结束,全省共为60多万人平反和落实政策,共向148815户清退“文革”中错抄的财物,补发“文革”中停发扣发工资7640多万元,解决1.6万多受牵连子女城镇落户问题。此举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全省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力量。

 

 

22.农村改革

 

  1978年春,华容县等地开始实行包产到户。1981年10月,湖南率先推行农村改革。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南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深化,被称为是“自土地改革以来的第二次生产大解放”,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三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79年10月,湖南在涟钢、株冶等60个企业首批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实行利润留成,标志着湖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之后,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在城市逐步深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24.与日本滋贺县缔结省级第一对友好城市

 

  1983年3月25日,湖南省与滋贺县领导正式签署了两省县缔结友好关系的协定。这是湖南对外缔结的第一个友好城市。不久,湖南在滋贺县举办湖南出口商品展销会,贸易成交额达1040万美元。双方开展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对各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5.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3年11月,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巨型机研制实现“零”的突破。2009年10月,“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算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天河二号”连续6次荣登世界超算榜首。超算在我国科学研究、信息服务、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6.对外招商引资

 

  1984年10月13日至31日,湖南首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长沙举办,共签订各类合同196项,成交额突破1.6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6854万美元,占总成交额的近43%。被定型为一年一度交替举行的“湘交会”和“港交会”,为湖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应。

 

 

27.五强溪水电站建成

 

  1986年9月复工建设,1996年12月,5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该电站创造了成功治理国内水电站最高边坡、采用国内最大表孔弧门、建成国内最大3级船闸等十个“全国之最”,是湖南首座120万千瓦大型水电工程,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建成投产极大地缓解了湖南电力供应紧张矛盾,为减轻下游洞庭湖区乃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湖南水电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28.全国推广汨罗素质教育经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情况,汨罗市坚持面向农村各类教育,面向全体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知识能力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全市基础教育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在北京召开第3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湖南作重点发言。汨罗素质教育经验在全省全国产生重大反响,影响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全省各类教育,书写了湖南当代教育史上意义非凡的一页。

 

 

29.“出版湘军”蜚声中外

 

  1987年,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获得第一届中国图书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和湖南省优秀图书特别奖。该丛书共计10册36种、800万字,在出版界、文化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出版湘军”以敢为人先的远见和胆识,书写了“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的传奇,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0.长沙黄花机场建成通航

 

  1989年8月29日,湖南第一个大型民用一级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正式开航。30年来,黄花机场从年旅客吞吐量几万人次到现在的两千多万人次、航线网络从国内延伸到国外、进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成为全球百强机场,见证了湖南飞向蓝天、走向世界的步伐,助推长沙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通往东南亚国家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大的城市。

 

 

31.“体育湘军”声名远播

 

  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湖南女子体操选手陆莉夺得高低杠冠军和平衡木亚军,实现湖南运动员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湖南获奖牌总数居全国第二位。此后,湖南涌现出熊倪为代表的一批世界冠军,称霸跳水、体操、羽毛球、举重等体育项目。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8名湘籍运动员夺得7枚金牌,“体育湘军”的称谓不胫而走。

 

 

32.长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993年开工修建,全长27公里,连接黄花机场和长沙市区。199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这是湖南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目前,全省已有14条高速,呈六纵六横分布,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跻身全国前四,省内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的“4小时高速经济圈”。

 

 

33.“电视湘军”影响视界

 

  1996年1月1日,“湖南经视”开播,其《经视新闻》开启省级频道直播时代,《幸运3721》成为国内首档直播综艺节目。1997年1月1日,湖南广播电视节目被送上卫星。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批有特色的栏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电视湘军”享誉海内外。自2000年起,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永久落户湖南长沙。

 

 

34.湖南第一个对外开放港口开放

 

  1997年5月,湖南第一个对外开放港口——城陵矶口岸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2009年12月,城陵矶新港区成立,已形成“一区一港四口岸”的格局,成为中部地区唯一拥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开发区,发展为湖南开放崛起“桥头堡”、创新引领“最前沿”、长江经济带建设主阵地。

 

 

35.邵阳市川岩村合闸成功

 

  1997年12月,邵阳市川岩村合闸成功,湖南大电网实现村村通电目标。2017年6月23日,祁韶特高压韶山换流站正式投入运行,湖南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该线路总长度2383公里,是世界上首个以输送新能源电力为主的特高压直流工程,犹如湖南在祖国大西北建了一个大发电厂。

 

 

36.石长铁路建成通车

 

  1993年初,石长铁路动工兴建。1998年10月16日全线通车。该线西起焦柳铁路的石门北站,东接京广铁路长沙段的捞刀河车站,横跨湘、资、沅、澧四水,全长264公里,途经常德、益阳、长沙的12个县(区)。它的建成结束了湘西北不通火车的历史,也拉通了京广、焦柳两条南北干线,对湘西北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产生了显著效应。

 

 

37.1998年抗洪救灾

 

  1998年6月20日至8月下旬,湖南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受灾人口2100多万人,倒塌房屋123.5万间,洞庭湖区溃垸83个。洪灾暴发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250万军民历经80余天苦战,夺取了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群策群力、团结抗洪的凯歌,铸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揭开了根治洞庭湖水患的新篇章。

 

 

38.湖南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2000年,湖南在永顺、沅陵、桑植、隆回4县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1年扩大到24个县市区,2002年在全省铺开。至2018年,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159万亩,惠及112个县市区的310万户农业人口,森林覆盖率达到59.68%,位居全国第六,为建设生态强省奠定了良好基础。

 

 

39.建立中国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2002年11月,被誉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的卢光琇教授负责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和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干细胞暨克隆技术研究上已达到世界同步发展水平,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治疗性克隆胚,建立了中国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40.韶山“一号工程”竣工开放

 

  2005年12月,毛泽东遗物馆奠基,韶山“一号工程”项目启动。工程建设包括12个子项目,主要是指“一场、二馆、三路、四坪、一配套、一整治”。2008年12月,主体项目竣工。2013年12月,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完成改造,对外开放。至此,“一号工程”全部竣工开放,突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主题定位,成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41.世界最长泵车下线

 

  2007年,三一集团研制的66米长臂架泵车下线。这是世界上当时最长泵车,随后又刷新到72米和86米。2011年5月,号称“全球第一吊”的超大吨位SCC86000TM履带起重机下线。2012年,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和“中国最聪明的工厂”全面投产。目前,三一已发展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42.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敢闯敢试,先后制定出台“一规划一条例”,开全国先河。开展了八大类制度创新,100多项原创性改革,进行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50多项“国字号”改革试点,两型采购、两型示范创建、两型标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等一批改革经验上升为全国经验。

 

 

43.全国首部省级行政程序政府规章施行

 

  2008年4月9日,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要求创新政府管理,建设法治型政府。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性行政程序法规,标志着湖南省各级政府朝着有限、服务、高效、透明、责任的法治型政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44.长株潭通信一体化升位成功

 

  2009年6月28日,长株潭三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通信一体化,三市通信同费同网,统一区号为0731,固定电话由7位升为8位,惠及湖南40%以上的通信用户。这在湖南乃至全国通信事业发展史上都是一项重大创新,标志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45.武广高铁客运专线建成通车

 

  2005年6月,武广高铁开工建设。2009年12月26日,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它纵贯鄂湘粤3省,是京广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武汉、长沙、广州3地联系更加紧密,标志着湖南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目前,湖南已有4条高铁线路,运营里程1730公里,居全国第四,覆盖全省10个市州,形成了2小时高铁经济圈。

 

 

46.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实施

 

  2010年12月,湖南正式启动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分三期实施。2017年9月,一期87个子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累计完成基本农田建设总规模310.82万亩,新增耕地24.10万亩,新增标准粮产能36.75万吨。该工程是全国布局开展的14个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之一,是湖南历史上建设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

 

 

47.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

 

  2011年5月28日,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ZCC3200NP成功下线。该起重机最大起重量达3200吨,最大起重力矩达到82000吨米,再次刷新了国产履带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量纪录,打破了国外在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上的垄断地位,使中联重科站到了国际起重机行业的最前沿,成为湖南工程机械行业高端装备制造的亮丽名片。

 

 

48.矮寨大桥建成通车

 

  2007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3月建成通车。矮寨大桥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大桥两索塔间跨度1176米,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其通车使湘渝高速全线贯通,大湘西旅游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了湘西脱贫步伐。

 

 

49.《湖湘文库》编纂出版

 

  2006年8月,《湖湘文库》开始编辑。2013年7月,全套丛书出版完成,共702册,近4亿字。2017年10月,推出数字版。《文库》分甲乙两编,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编著作品。丛书对湖湘文化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推介。其编撰出版,被誉为“湖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不朽盛事”。

 

 

50.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

 

  2013年9月,湖南启动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6年来,该工程“堵源头”“治调并举”顺利收官,共实施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整治项目3578个,关停涉重企业1182家,完成600余个重金属治理项目,新增造林面积500多万亩。湘江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干流水质近5年100%达标,干、支流2018年的水质达标率为98.7%。

 

 

51.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湖南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精准扶贫,探索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被作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向全国推介。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脱贫684万人,620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9%,贫困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面貌大为改观。

 

 

52.湖南第一条地铁载客运营

 

  2009年9月28日,湖南第一条地铁——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14年4月29日载客试运营,标志着长沙地铁时代来临。2号线横贯长沙城东西,从光达站至望城坡站,全程19个站点21.926公里。至2019年6月,长沙市开工建设地铁线路6条,长度190公里,完工线路3条,长度83.4公里。

 

 

53.全省首条“湘欧快线”开通运营

 

  2014年10月30日,全省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湘欧快线”开通运营,改变了湖南无直达境外国际货运班列的历史。目前,湖南已有“2空3水12路”口岸、电子口岸及特殊监管区域共26个口岸和口岸平台,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口岸开放体系。截至2017年底,“湘欧快线”累计开行班列320列,进出口货物2.6万标箱,总货值13亿美元,已经成为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开放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54.国产首台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下线

 

  2014年12月27日,国产首台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敞开式TBM)在长沙铁建重工下线。它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现代化隧道施工装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5.湖南湘江新区建设

 

  前身为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该新区立足“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进行“两走廊五基地”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成为带动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56.苏宝顶风电场投产发电

 

  2015年5月31日,湖南省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华能苏宝顶风电场正式投产发电。该电场总装机15万千瓦,年发电量3.15亿千瓦时,既是目前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也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高山风电场。它的投产对雪峰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雪峰山区扶贫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

 

 

57.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5年7月4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通过审议和表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第48个世界遗产。湖南由此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

 

 

58.长沙磁浮快线载客运营

 

  2015年12月26日,全长18.55公里的世界最长中低速磁浮线——长沙磁浮快线试运行。2016年5月6日开通试运营,成为中国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中低速磁浮线路。这标志着中国磁浮技术实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覆盖,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

 

 

59.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并网发电

 

  2016年10月11日,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的4号机组并网发电。至此,该枢纽全部建成投产。其建成投产,标志着湘江8个梯级枢纽中的最后一级开发建设完成,使国家规划的湘江高等级航道增至585公里。该工程对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打通湖南第二条水路出海通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0.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历届省委高度重视制定符合省情的发展战略。从“一化三基”到“四化两型”,特别是2016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驱动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战略引领下,全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涌现了超算、超稻等一批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走出去”“引进来”成效显著,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61.华菱集团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湖南样本”

 

  华菱钢铁集团是湖南省属第一大国有企业,全国十大钢铁企业集团之一,资产总额近1200亿元。2016年,集团大刀阔斧展开了“一揽子改革”,探索出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省属国企深化改革的“湖南样本”。2018年,集团实现利润总额79.05亿元,排名全国第四。目前,集团年产钢量占全省的85%以上,撑起了湖南钢铁产业的一片天。

 

 

62.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

 

  2017年12月20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开园。2018年6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国(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这是湖南首家国家级广电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15.75平方公里。目前,已有88家企业在园区完成注册落地。广电总局将与湖南携手合作,把该园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力的广电产业园。

 

 

63.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落户

 

  2017年12月23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政府在湖南设立的第一家领事机构,领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贵州。它的开馆,实现了湖南领馆零的突破,将有力辐射带动中部省份与老挝的交流合作,促进湖南加快建设开放强省的步伐。

 

 

64.湖南开展政治建设考察

 

  2017年底,湖南从抓领导班子建设入手,在全国率先对全省122个县市区的党政正职进行政治建设考察,以“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为具体标准,探索实现政治统领的有效路径,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该经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被中组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推广。

 

 

6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南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建立了“五级”合力推进机制,出台《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构建了“1+1+6”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2018年,全省共拆除“空心房”41.8万间,完成卫生厕所改造90.35万户,实现了良好开局。

 

 

66.湖南棚户区改造成为全国典型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2016年,湖南实际完成棚改47.99万套,其中货币化安置24万套。2017年,湖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41.19万套,新增公租房分配入住19.06万套。湖南2016年、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67.深海钻探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2015年,由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制的多用途钻机“海牛号”,在南海海试成功,首次实现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海底对海床进行60米钻探,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2018年5月1日至6月18日,由长沙矿冶研究院牵头,“鲲龙500”海底集矿车先后在中国东海和南海完成两阶段海上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开展500级水深海底多金属结核集矿系统试验,标志着我国深海采矿系统研发由陆上试验全面转入海上试验。

 

 

68.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建成

 

  2016年9月9日,该工程开工建设,2018年7月,二线船闸及鱼道工程,闸首、闸室墙土建部分基本完工,开始金属结构安装。2019年4月,引航道特大桥主跨钢箱拱成功合龙。该项目是国务院确定的湖南省对接长江经济带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湖南目前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运建设项目,对湖南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提升船舶大型标准化水平、实现通江达海新格局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69.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2018年11月15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批复。示范区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明确了四个战略定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该建设对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70.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为期3天的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53个非洲国家赴会,万余嘉宾云集,10万人次观展,14场活动,5大板块展览展示,中非共同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涵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航空、旅游、友城等领域,涉及金额208亿美元。该经博会永久落户湖南长沙,开启了中非经贸合作新航程。

 

 

  (执笔:桂新秋 李志铭 杨晴 李晓菲)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