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70年沧海桑田,70年三湘巨变。伴随着新中国铿锵前进的步伐,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三湘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湖湘儿女接力奋斗取得辉煌成就。
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
7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三个层次清晰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新中国成立,湖南从那时起全面兴起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基础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工业方面,布局建设了湘潭钢铁厂、江南机器厂、湘潭电机厂、株洲电厂、资江氮肥厂、湖南省维尼纶厂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成功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孕育形成了株洲、湘潭等新型工业城市。农业方面,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韶山灌区、酒埠江、水府庙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大力改良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1949年全省40%以上土地荒芜、农业歉收状况,到197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088万吨,是1949年的3.2倍。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富民强省是这一阶段的三个关键词。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国有资产、财政税收、金融市场、投资融资、价格体制、商事登记等领域改革,湖南多措并举深化改革,释放了发展动力活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到2012年底,成功引进127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湘投资,成功推进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巴陵石化等实现跨国经营,地处中部的湖南扩大开放奋力争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工农业生产,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全省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47亿元,到2012年达到22005亿元(现价),34年时间里年均增长10%(按可比价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分别为21319元和7440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66倍和52倍。湖南富民强省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在这个阶段,湖南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主题,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脱贫攻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七大行动”,完成了69.4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67万人,降至2018年底的83万人,贫困县由51个减少到20个。二是治理环境。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18年,全省市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4%,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三是夯实支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一大批重点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和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高速公路总里程和高速铁路总里程居全国第4位。四是改善民生。全省财政对民生支出始终保持较高占比,较好地保障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699元、14092元,是2012年的1.7倍、1.9倍。
经济社会发展的湖南特色
70年,湖南因地制宜、迎难而上、奋力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呈现鲜明的湖南特色。
经济实力实现大飞跃。经过70年努力,逐步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规模不断扩大。GDP总量在1993年突破千亿大关,2008年跨上万亿台阶,2012年突破2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元。到2018年达到3.64万亿元,跃居全国第8位,是1978年的30.3倍,年均增长8.9%。
产业结构实现大提升。经过70年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7.3∶12.3∶20.4调整为2018年的8.5∶39.7∶51.8。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已建立起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享誉全球。
体制机制实现大革新。经过70年探索,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一批影响深远的改革。稳步推进国企布局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整合,国有企业加快做大做强。通过实施一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在全国率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
创新开放实现大突破。经过70年的努力,实现了创新和开放的大跨越。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实施五大开放行动;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全省创新能力和开放发展水平实现了飞速发展。先后涌现出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磁浮技术、“海牛号”深海钻机等一批世界先进科技成果,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享誉全国。201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465.30亿美元,是1951年的5170倍,年均增长13.5%。
基础设施实现大改善。经过70年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骨干工程,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日益健全。交通方面,从1994年第一条高速公路长永公路建成通车,到2018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725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729.6公里,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轨道线。能源方面,1949年电力装机仅1.53万千瓦,年发电量0.23亿千瓦时,到2018年全省总装机4543万千瓦,年发电量1443亿千瓦时。水利方面,五强溪水库、江垭水库、涔天河水库、洞庭湖治理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实施,防灾减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6.4万公顷,比1949年增加196.48万公顷。信息化方面,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635.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增加到6302.89万户;14个市州城区实现光纤宽带网全覆盖,4G网络实现城镇区域100%连续覆盖。
民生事业实现大发展。经过70年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1949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4元。到201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699元和14092元,带动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温饱型、追求质量型和发展型转变。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每万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0.24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7岁,比1949年增加39.7岁。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重点,统筹推进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31.20%提高到2018年的59.82%。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4458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83万,累计减贫4375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近年来,全省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狠抓社会治理创新和平安湖南建设,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人民群众营造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平安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湘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不忘初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奋斗!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