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新”潮澎湃 行稳致远
——天津推进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作者:刘少生 胡雅南 陈湘敏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0日 09时07分32秒 编辑:redcloud

 

  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背靠北京、毗邻河北,是首都和雄安新区的“海上门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视察天津,对天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天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前不久,本刊记者随“壮丽70年——高质量发展看天津”全国党刊联合采访团,走进天津,实地感受“渤海明珠”在高质量发展路上闪耀出的璀璨光芒。

 

 

协同发展蹄疾步稳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正式启动,三地开始共下“一盘棋”,融入“一张图”。

 

  5年多来,天津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不断带动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提升服务辐射能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着力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探索出一条协同发展的新路,迸发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只见园区内环境优美,一栋栋红砖小楼鳞次栉比,“首都北京”的标牌随处可见,挂有北京牌照的汽车不时穿梭。2015年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天津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一基地三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并提出要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是京津两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科技园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王晓伟介绍,科技园自2016年成立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09亿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五个协同”中产业协同的众多举措之一。随着产业协同深入推进,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承接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速,一批总部机构和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天津。5年多来,天津累计引进来自北京的项目4000多个,目前到位资金7000多亿元,有效承接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特别是产业功能的疏解。

 

  与此同时,创新协同方面,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线上平台建成运营,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西青电子城等项目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18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京津冀三地30多所大学组建了新媒体、医科类、建筑类、轻工类、职业教育等8个创新联盟。

 

  体制机制协同方面,人才职称资格互认、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异地社保“同城化”认定等取得积极成果。三省市交界的通州、武清、廊坊(即“小京津冀”),共同签署了教育、科技、环保、人才等方面66项合作协议,产业提升、旅游共享等12项重点工程加快实施。

 

  环境保护协同方面,天津持续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对七里海、北大港、团泊、大黄堡4个总面积875平方公里的湿地全面升级保护,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流转、退耕还湿、河湖水系联通等重大工程,守护“华北之肾”。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为京津冀再造“城市绿肺”。

 

  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方面,交通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联通雄安新区的津雄城际铁路纳入国家规划,津石高速、滨海机场航空物流园等一大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京津双城之间将形成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滨城际、天津至北京新机场联络线4条高铁通道,京津两个特大型城市的同城效应更加凸显。

 

 

创新驱动点燃发展新引擎

 

  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国产第一辆无轨电车……不同时代的“天津制造”,显示了天津工业深厚的底蕴和实力。70年来,天津从没停下创新发展的脚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持续推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通过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天津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0.75%,连续16年稳居全国前三,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优势产业得到优化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津问世,第一架在欧洲大陆之外实现首飞的空中客车、国产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全球首台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使用磁悬浮技术的真空泵……曾经的北方工业重镇天津,不仅现代制造业基地形成规模,更以其全方位的开放和发展,让“天津智造”的响亮名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天津市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总数超过170家,“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基础软件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已经或即将落户天津。“‘天河三号’原型机系统开展大规模应用以来,在基础前沿创新、产业创新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涉及国家12个重大创新专项领域、数十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谈起“天河三号”如数家珍。

 

  近年来,天津把智能科技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系统谋划“大智能”战略布局,打造“天津智港”。据统计,目前天津智能科技产业已形成了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七大产业链条,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

 

  天津武清开发区内一幢灰色建筑略显低调,国内规模最大的常规测序原料提供商之一——天津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便坐落在这里。这家企业是从北京引进的,由北京擎科新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设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落户武清,就是因为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只有环境优、服务好,企业才会落户,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武清区相关负责同志的话充分表明优化营商环境的诚意和决心。

 

  武清区不遗余力为企业发展厚植沃土,是天津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近年来,天津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多措并举,做好“勤务员”、当好“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

 

  相继出台“天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特别是实施《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深入实施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到230项,96%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开展天津港口岸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实施“一站式阳光价格”“一次缴费、全港通行”、取消“二次集港”等系列措施,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大幅降低,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在津投资兴业,急需型人才由企业家自主确定落户条件”政策,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过22万人;

 

  出台政商交往“清”单和“亲”单,既为政商交往划出边界、明确底线,又针对政商交往中的“痛点”“堵点”开出“药方”……

 

  持续改进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产业布局,服务好、政策优、兑现实的企业扶持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创业者纷至沓来,人才、资金、项目聚集效应正在显现。2019年前三季度,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连续七个季度稳定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增速全国第一;市场主体增加20万多户,增长20.8%。

 

 

百姓生活乐起来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深切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滨海新区智慧大厅,一张硕大的显示屏横贯整个大厅,屏幕上城市各区域监控画面、市民反馈信息等大量数据共同组成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大脑”,为市民提供智慧民生服务。市民只需在手机APP“滨海掌上行”上发送民生清单,智慧滨海运营管理中心接单后告知网格员,网格员上门核实情况,再通过“滨海掌上行”传达给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后续处理。居民家里大事小事“一键送达”、全城社情民意“一图掌握”,智慧城市建设为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带来巨大便利。同样,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大到调节整座生态城的燃气输送,小到监测每一户的空气质量,智慧项目随处可见。

 

  为让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更多红利,天津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61元,同比增长7%。各镇、街道都建有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社保、民政、计生、工商、法律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真正让群众少跑路,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而各地的文化中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则让人们乐享文化大餐。记者在“网红”地标滨海新区文化中心看到,门庭若市,人气爆棚,有的带着小孩在科技馆参观体验,有的在图书馆静心看书,有的在美术馆观看展览……“生活在天津,我们觉得很幸福。”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市民,都这样不约而同地回答。

 

  与此同时,天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民群众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蓟州区的小穿芳峪村,是远近闻名的以“乡野公园”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特色村。穿行村里,平整的道路、乡野的木桥、静谧的河道、青砖碧瓦的仿清代建筑、园林式的农家小院以及农耕文化体验园、精品民宿等映入眼帘,令人留连忘返。而几年之前,这里还是环境脏乱差的穷山村。说起村里的蜕变,村支部书记孟凡全感慨万千:“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党员带头发挥作用,小穿芳峪村就没有今天。”就在前不久,天津印发方案,全力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不远的将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将在津门大地全面实现,农民群众将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