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马褡子的故事

作者:周迅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期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8日 09时39分27秒 编辑:redcloud

 

 

 

 

  马褡子,一种搭在马身上的大型口袋,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也叫“捎马子”。今天,许多人可能不熟悉这种东西,但在战争年代,它可派上了大用场。衡东县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珍藏的一件马褡子,是罗荣桓长女婿陈卓捐赠的,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马褡子是延安被服厂生产、统一配发的,罗荣桓1937年在延安以及抗日战争前线和解放战争中使用过。当时,罗荣桓所有的家当,就是马褡子和它里面装的东西,包括个人物品和办公用品。卢沟桥事变后,它又成为罗荣桓过黄河、挺进山东的唯一行李,也是罗荣桓所带领部队行军的“公文袋”。

 

  从行军开始,这个马褡子几乎就没有和罗荣桓分开过。行军时,罗荣桓把马褡子驮在他自己骑的马背上;宿营时,他就把马褡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罗荣桓妻子林月琴背着儿子罗东进,同时还要照看随部队南征北战的其他家属和孩子,但总是操心着这个马褡子,时刻不离马褡子左右。每到宿营地,林月琴总要把马褡子仔细地检查一遍。如果发现有开线或破损的地方,她都会立即缝补好。

 

 

  马褡子,其实就是一个布袋子,何以如此重要呢?难道它比罗荣桓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吗?罗荣桓说,那还真是重要得多。因为马褡子里面装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文件,包括行军经过各兵站所需的介绍信和各种证明等。

 

  1941年9月,中央书记处决定,山东分局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四人组成,朱瑞为书记。中央军委决定,将山东纵队和第一一五师的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由罗荣桓任书记。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为执行这一决定,陈光、罗荣桓率师部于10月间到达临沂青驼寺。

 

  罗荣桓将这些重要文件,一件一件都珍藏在自己的马褡子里面。

 

  11月初,驻山东的侵华日军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纠集日军3个师团、4个旅团,再加上伪军,共50000余人,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

 

  5日拂晓,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的日伪军,兵分11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留田合围。

 

  这时,一一五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战工会机关,共2000余人,就驻扎在留田一带,战斗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

 

 

  当天下午,罗荣桓在留田东南面的牛家沟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确定突围的方向。罗荣桓主张,先向南突围,跳出包围圈后,转而向西,进入蒙山和鲁南的接合部。

 

  罗荣桓的意见出人意料,但仔细琢磨,又合情合理,很快得到大家的赞同。

 

  散会后,罗荣桓将这次军事会议的重要文件,一一珍藏在自己的马褡子里面,随身携带。

 

  黄昏,罗荣桓骑马并配上马褡子,带着作战科和侦察科几名干部,随前卫连出发了。

 

  第一道封锁线到了。左右两股敌人还没有连接,中间还有三里的缝隙可钻。罗荣桓吩咐往后面传令,成3路纵队快速前进。队伍在敌人的缝隙中宛如一条游龙,腾挪闪避,迂回穿插,越过了3条公路,几次听到敌军的车马喧嚣,又悄悄地避开了。

 

  到了高里,已是敌人的后方,果然这里守备空虚。罗荣桓率领部队折而向西,到达埠山庄。此地紧靠临(沂)蒙(阴)公路,离临沂城只有25公里了。

 

  天亮了。罗荣桓在村边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敌人的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北上……罗荣桓命令派出警戒,然后部队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就地宿营。

 

  罗荣桓翻身下马,检查马褡子,发现文件还在。虽然疲惫不堪,但他心里感到十分安稳。

 

 

  当大家和衣躺下时,远方突然传来隆隆炮声。原来,敌人对留田的进攻开始了。对于劳累了一宿的指战员来说,这炮声不啻绝妙的催眠曲。罗荣桓和战友们酣然入睡。

 

  这次突围,八路军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跳出了日伪军的包围圈。

 

  罗荣桓曾经说过,这件马褡子,关系到部队干部战士的性命安全,关系到转移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终于明白,罗荣桓说的“人在马褡子在”这话的分量了。

 

  1948年8月,罗荣桓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

 

  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罗荣桓将马褡子一直带在身边,用它珍藏部队与中央军委联系的重要电报,寸步不离。每次部队出发前,他总是叮咛:“可别小看这个灰色土布马褡子,它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9月3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率东北野战军总部,乘火车由双城南下,夜行昼止,于10月2日清晨到达郑家屯以西,停车进行防空隐蔽。这时,他们获悉敌人新到4个师,并且已在葫芦岛登陆。

 

  本来,在酝酿南下作战方案时,林彪就迟迟下不了决心。听说敌人在葫芦岛增兵4个师,他又犹豫起来,命令列车暂停前进。

 

  此前,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已经明确提出“先打锦州、唐山”。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林彪夜不能寐。22时,他以林、罗、刘的名义起草致军委的特急电报,提出回师攻长春的设想。电报说:攻锦州和打长春“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彪签发这一电报后,攻锦州的部队仍按原部署继续向锦州推进。东北野战军总部乘坐的列车,亦于深夜继续往前开。

 

  10月3日清晨,列车到达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停车后,罗荣桓建议林彪仍然执行打锦州的决定。林彪征求刘亚楼的意见,刘亚楼同意罗荣桓的建议。林彪叫秘书告诉机要处,停发那份电报。但是,那份电报已经在凌晨4时许发出去了。

 

  罗荣桓建议不要等中央军委复电,重新向中央军委报告,我们仍然攻锦州。林彪同意并建议由罗荣桓起草电报,电报说:“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

 

  这封电报于3日9时发出。毛泽东看到这封电报已是4日凌晨1时30分。此前,毛泽东曾于3日17时和19时接连发出电报批评回头打长春的错误设想。他收到林、罗、刘重新表示攻锦决心的电报后,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

 

 

  东北野战军与中央军委、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重要电报,都被罗荣桓一一珍藏在自己的马褡子里,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1950年冬天,罗荣桓将自己使用过的这件马褡子,交给长女罗玉英,叮嘱她好好保存,作为纪念。这件马褡子从1937年保存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是一件很珍贵的文物。

 

  2008年9月20日,罗荣桓元帅长女婿陈卓专程从北京来到罗荣桓故居管理处,遵照妻子罗玉英生前的嘱咐,把这件马褡子赠送给罗荣桓故居管理处,作为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实物陈列。

 

  据陈卓回忆,罗荣桓元帅生前曾经讲过,这件马褡子来之不易,是延安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用当地棉花纺成棉纱,制成土布,用延安的黄土染过,然后缝制而成的,曾经在行军中为转运物资和保管文件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前来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参观的人们,可以目睹这件马褡子,缅怀罗荣桓元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