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共建共享共有的博物馆让文化遗产更具“颜值”
————专访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

作者:刘骄 佟秋月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04日 02时24分36秒 编辑:redcloud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集者、传承者和保护者,通过收藏来保护、通过展览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博物馆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

  

 

记者:您认为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怎样独特的作用?

 

  段晓明:博物馆是一座桥,连接历史与现在,服务公众、面向未来,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在新时代,博物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大局,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将文物保护作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在保护的同时做好研究和利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探索建立把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让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用文化自觉擦亮文化瑰宝,用文化自信守护精神家园,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就是博物馆的特殊使命。

 

 

记者:“湖南省博物馆开馆”曾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新湘博开馆以来,参观人数众多,最多时单日突破3.5万人次,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博物馆日益受到大众喜爱这一现象?

 

  段晓明: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馆热”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一件事情。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我个人认为,“博物馆热”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国家对文博事业发展的利好文件相继出台,提升了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二是中国个人收入的持续增长,拉动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全国博物馆数量的激增;三是博物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融合,以观众为核心的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四是社会力量的参与,跨界合作、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使博物馆融入了人民大众的生活;五是技术的进步进入了一个以“内容为王”的窗口期,使作为文化遗产收藏单位的博物馆成了内容资源的巨大宝库。

  

 

记者:湖南省博物馆作为国内有地位有影响的大型博物馆,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段晓明:湖南省博物馆是一家反映湖湘区域文明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立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致力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以激发公众的参与和热爱。建馆60余年来,湖南省博物馆持续通过“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研出版、文创开发”等方式保持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也试图以“打造数字虚拟展厅、推出移动博物馆、微展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方法来拓宽博物馆的服务范围,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具体来说,一是陈列展览做“精”。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除了“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和“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两大基本陈列外,我们还先后打造了“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等大型临时展览近30个。二是社会教育做“活”。开辟5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区域,满足了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不同年龄段群体接受文博知识教育的需求,这种做法在国内新建、改扩建的大型博物馆中尚不多见;密切联系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以移动博物馆、教师沙龙、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和渠道,不断拓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设立专职部门“教育中心”和专职岗位“教育员”,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博物馆教育队伍。三是科学研究做“专”。新馆开馆以来,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10余次,举办“湘博讲坛”46期,馆内业务人员、博物馆界同行、预约听众、志愿者及文化爱好者充分点赞,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2019年,湖南省博物馆承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跨界融合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对“传统的未来”进行了完美诠释。主会场活动成为现象级文化热点,成功登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央视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同步进行直播,当日总点击量达886万次,新浪微博等全网“博物馆日”话题总点击阅读量超过7.35亿次,媒体盛赞:5月18日,“博物馆燃爆了全中国”。

  

 

记者:您从事文博工作20多年,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

 

  段晓明:最大的感受和体会,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回归、升温,在不断创新、出彩。文物资源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党和国家持续推动的文化政策,成为文物工作对标提质的中心任务,成为普通百姓常挂嘴边的热门话题。文物场所,可以成为国家客厅,见证外交工作高光时刻;文物资源,可以赋能高质量发展,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物创意,可以点亮美好生活,“文物+”战略效果明显。

 

  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将博物馆打造成共享的文化空间,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体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建陈列展览、教育活动、收藏研究、文物保护、文创开发、公益讲座等多层次、多方式、全方位传播体系,形成世界文明、中华文化、区域文明、当代艺术的特展体系;其次,要更好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群体,策划、实施相应的教育项目,实现教育工作成效最大化,逐步把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记者:通过《国家宝藏》,新湘博的婉约风姿、雍容气度让全国观众印象深刻,请您谈谈如何讲好国宝故事、传承湖湘文化。

 

  段晓明:我馆与《国家宝藏》栏目合作,讲述湖南文物故事,传播湖南文化声音,是新时代博物馆与主流媒体创新合作发展模式的新典范。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让文物美丽起来、让展览亲切起来、让观众愉悦起来。《国家宝藏》让文物实现“从专家到大众”的语境跨越,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成为传承中华灿烂文化的有效载体。可以说,《国家宝藏》为传承与复兴传统文化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湖南省博物馆为了更好地讲好国宝故事、传承湖湘文化,始终坚持打造一座共建、共享、共有的“我们”的博物馆,不断解放思想,开放文化文物资源服务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工作;以文物保护为核心,努力实现文物的延年益寿和世代传承。在未来,我们将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状态,让文化遗产更具“颜值”,传承文化、赋能发展、服务社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