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笔者认为,在组建应急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把握好“统”与“分”的关系。推进综合应急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应急管理规律的大趋势。当前,我国仍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安全风险分散在各地域领域、厂矿企业、社区村屯,没有哪个部门可以单独应对各种灾害事故的全部工作,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的多部门协同应对将是主要模式。构建明确、顺畅的应急管理新机制,顶层设计上要有利于中央的统一指挥、部署调度。应急管理部门要立足综合管理部门定位,健全制度、搭建平台,集中信息和资源,实现对灾害事故风险全方位的综合监测和指挥调度,发挥综合优势和力量优势,当好党委政府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专业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和力量积极作为,发挥好专业部门的特殊优势,立足灭早灭小的原则,防止灾害事故扩大。
把握好“防”与“救”的关系。应急管理的理想状态是“无急可应”,强调“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之一就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或减缓各种风险及其危害,从而降低应急救援的压力和损失。注重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强化安全风险全过程精准防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依法防控,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防”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应急管理部门要特别把好应急救援这一保障公共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建立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的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平时做好灾害事故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战时保障救援处置行动一致、力量聚集。
把握好“上”与“下”的关系。一方面,应急管理工作经常要进行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领域协调,需要集中统一高效的体制来保障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各地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程度差别较大,应急管理的基础在城市、在基层,需要赋予市县层面更大的自主创新空间。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中央的统筹指导作用与地方的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在中央和各级党委设立跨部门的应急管理委员会,保证政令畅通、协调有力、指挥高效。同时要强化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既能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在灾害应对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体责任,也能充分调动地方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反应快速高效的优势,做强属地应急力量。
把握好“平”与“战”的关系。“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应急管理不同于其他部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平时主要围绕战时做准备。预案准备要以重大突发事件“情景”引领和整合,加强应急演练,突出管用和实战化;能力准备要从血的教训中深度学习反思,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发现风险、认识风险、警觉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综合性消防救援、专业救援等应急力量准备要提前布防,时刻保持枕戈待旦的应急状态;装备和物资准备要针对各地主要灾害图景,配齐基本装备,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同时健全储备体系,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保证救援救灾需要。监测预警、监管执法、社会动员、值班备勤和信息报告,以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等基础性、前瞻性工作都要在平常夯实做牢,确保灾害事故发生时能够用得上、抗得过、打得赢。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