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桃花源文旅小镇:古邑新姿竞风流

作者:鲁融冰 张 捷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5日 04时11分08秒 编辑:redcloud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花源镇晨雾萦绕,美得如诗似画。万亩桃林,雨打花落,大地铺上了一层红毯;田间地头,泥浪翻滚,老农播撒希望,满脸堆满笑颜;集镇老街,生机盎然,吆喝声、嬉笑声汇集成一首美妙晨曲。

 

  1600多年前,晋代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和向往的“世外桃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桃花源开始规模宏大的修复开发高潮,成为湖南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今,在这梦幻般的山水间,现代桃花源人正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特色文旅小镇的绚烂篇章。

  

 

世外桃源流传千年神韵

 

  桃花源镇位于常德市西南部,风光秀丽。由于武陵山、雪峰山两大山脉隔江对峙,沅江在此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出现了形似太极的白麟洲,造就了三水合流、三日同辉、福地洞天的千古奇观。据出土文物资料证明,早在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捕鱼捞虾,繁衍生息。境内的桃花源景区,更是《辞海》《词源》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

 

  桃花源始于秦,见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漫步于桃花源镇,晋代的桃川宫、唐代的桃川书院、明代的菊圃、清代的寻契馆等15处古建筑群让游客大饱眼福。自《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文人墨客来此游历,留下诸多珍贵诗文墨迹。107副楹联、108方碑刻、1000多幅帝王将相、文人士子的字画,2500多首古诗词和45卷历代著作,铸就了桃花源的文化瑰宝,成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以来,桃花源镇以全球华人“心灵故乡”为定位,以恢复《桃花源记》意境、打造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对景区进行封闭式提质改造。于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秦溪,“土地平旷,豁然开朗”的秦谷,从陶渊明的笔下走进了现实。每当夜幕降临,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在观众的热切期盼中拉开帷幕,先民们在桃花源中放牧、浣衣、捕鱼、丰收的美好生活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震撼视听,洗礼心灵,不禁令人感慨“好一个世外桃源!”

 

  2019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桃花源与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著名景区等共同荣膺“2018中国旅游影响力十大文化景区”。

  

 

依托景区资源带动脱贫致富

 

  桃花源依托景区资源优势,打造了以4.6公里长的秦溪为剧场的实景演出《桃花源记》。演出中,随着艄公“开船了”的声声吆喝,游客们乘着轻舟,溯溪而上,兴致盎然,清流潺潺的秦溪变得热闹起来。

 

  在引人入胜的演出中,大部分角色由当地农民扮演。54岁的清江铺村村民刘明祥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一家三口住在破旧的祖屋里,靠种养为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桃花源记》剧组得知了这一情况,让他在剧中扮演一名牧羊人。现在,他每年演出收入就有3万多元,家里盖起了新楼房。

 

  和刘明祥一样当演员的,还有金井村村民高立平。高立平高度近视,家里有个丧失劳动能力的哥哥与读大学的侄子。有了演出收入,生活压力减轻不少。他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以前想都不敢想。”

 

  伴随着游客数量的与日俱增,水果消费也得到了极大增长,因此也催生了水果种植大户。在黄土坡村一处葡萄园里,44岁的杨四华正带领工人整垄、除草。这位投资近百万元的葡萄园老板,几年前还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四华的父母亲、哥哥均患有疾病,他的家庭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这些年来,为方便照顾家庭,杨四华不能外出务工,在政府的帮助下尝试栽种葡萄。

 

  “扶贫先扶志,他自己有想法,我们很欣慰,也一定会支持他。”桃花源镇扶贫办主任赵元介绍,去年,杨四华在父母过世后,提出了大规模种植葡萄的计划。政府为他科学规划后,让他享受了相关政策,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难题。杨四华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往后效益会更好,亩产1500公斤,绝对没问题。”

 

  桃花源镇将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本土居民创业、龙头企业用工、本地合作社入股等模式,使当地从事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居民接近20000人,占全镇人口的一半。据悉,桃花源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9户1443人,通过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社会救助、健康扶贫、产业发展等有效举措,已脱贫400户1258人,剩下未脱贫的人口将于今年全部实现脱贫。

  

 

景镇共兴绘就大美画卷

 

  近年来,桃花源秉承“共享桃花源”的理念,坚持核心景区带动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深度开发“文旅+”系列项目,一幅景镇共兴的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幅画的下笔着墨处,便在桃花源镇汤家山村。这里以前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年轻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留守村民靠传统耕种维系生活。2018年,汤家山村抓住全省农宅改革试点契机,发放了全省第一本农宅三权分置使用权证,结合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出台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方案,成立了归园居农宅合作社。汤家山村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农户农房及宅基地使用权,打造特色民宿产业集群。通过与各大旅行社深度合作,开设旅游专线送客入村,游客们欣赏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农家美食、选购农副产品,轻松做到好看、好吃又好玩。

 

  合作社领头,家家有奔头,户户有盼头,人人有赚头。目前,归园居农宅合作社发展入社农户20多家,两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00多万元。其中,本土民宿开办至今,平均入住率达70.3%。从广东返乡经营民宿的尚方客栈店主郑朋说:“家乡环境好了,游玩项目多了,城里人争着来,我这10间房小客栈,月均收入上万元。”汤家山村也因此摘掉贫困帽,并于2019年入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汤家山村的华丽变身,积累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如今,桃花源文旅小镇因地制宜,大力打造乡村精品旅游路线,扩大文旅协同发展范围,培育了以汤家山村千亩菊花、黄土坡村百亩荷花、清江铺村千亩果园、桃花源村百亩油葵等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春看花、夏观荷、秋赏菊、冬品雪”的独特景象。

 

  桃花源文旅小镇的路子越走越宽,文旅企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喜人。目前,辖区内登记注册的文旅相关企业达320家,形成了以百亿级的常德市文旅投为龙头,以桃花源盛典演艺、湖南同元文化古镇旅游、洞仙餐饮服务等知名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极大地完善并推动了辖区文旅产业链的提质升级。

 

  “道路加宽花种好,最美庭院勤打扫,一路骑行原野间,绿水青山随人跑。”骑行在桃花源镇精心打造的围山渠自行车道,白墙黛瓦的民宅、布置精美的庭院、生机盎然的原野让人心旷神怡。这条骑道延伸连接远方,象征着桃花源镇居民的幸福道路越走越宽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