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可虚无 斗争必须坚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列出了七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其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政治和意识形态风险。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重危害意识形态安全,意欲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明了根本方向。围绕如何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围绕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40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围绕如何正确评价党史重要人物特别是党的领袖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围绕如何坚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则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强调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围绕如何把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只是单纯的学术论争,更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必须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需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具体落实到以下三个方面上来。
紧紧抓住“唯物史观”这个斗争利器
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与历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动摇。
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属性。人类社会处于阶级社会阶段的历史特点决定了历史学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按照党中央作出的两个历史决议、历次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决定和文件精神、党中央审定的党史基本著作、各大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口径等为根本遵循,始终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在一个时期里,社会上乃至学术理论界有人把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40年的历史截然割裂开、甚至完全对立起来,把前30年的历史说成一团灰暗,认为后40年的历史和发展是对前30年的否定和纠正。在这股错误思潮影响下,相关话题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灾区。坚持唯物史观,就是要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认识到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虽然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之后的40年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本质上都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现在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
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由于在一些党史争议问题上没有定论、拿不出扎实有力的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泛滥。要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的研究,加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党史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研究,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和记述历史,使扎实、系统、权威的党史研究成果成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依托。要不断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领和能力,理论研究和党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思想的武器、真理的武器,捍卫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乃至新时代的全部历史。
牢牢掌握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主动权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历史清醒,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对历史虚无主义保持警惕。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主动权,需要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引导。
把握正确宣传导向。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重点宣传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英勇奋斗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宣传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光辉业绩,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抢占各类意识形态阵地。报刊、出版物、广播、影视、互联网、展览、讲座、文化艺术舞台等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挤压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上舆情生成演化机理,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加强互联网阵地建设,有力反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
构建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按照《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要求,通过主题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教育等形式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特别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史教育,推动党史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构建完善的党史教育培训体系,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滋生的土壤,使党员干部、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切实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领导
必须清醒认识到,宣传阐释党的历史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是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党的历史和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住这条生命线,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切实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领导,把握斗争策略,提高斗争本领。
压实政治责任。要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将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落细,不断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注意区分性质。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针对学术争论,要善于运用学术语言和学术方法,廓清模糊认识,不把小事说大,搞“泛政治化”。面对政治原则问题,要敢于斗争,不能把大事说小,搞“去意识形态化”。做到既让历史虚无主义无所遁形,又有效防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泛化。
坚持破立并举。发扬斗争精神,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时、度、效,既不能被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牵着鼻子走”而陷于被动应付的位置,也不能主动将“冷饭炒热”、盲目制造舆论热点。要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消极因素,既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又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通过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坚决捍卫党的历史、党的领袖、革命烈士和英雄模范形象,坚决捍卫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