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芙蓉古镇记

作者:杨丰美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1日 11时07分39秒 编辑:redcloud

 

  我到达芙蓉镇的时候是在晚上,这个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已是灯火通明。星星灯火洒在大湘西的静寂山林中,像扑闪扑闪的萤火虫。第二天一早,我便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进了这座享有盛名的古镇。

  

 

芙蓉镇:安全幸福代名词

 

  芙蓉镇原名叫王村,位于湘西州永顺县内,有两千多年历史,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千百年来,这里来来往往走过无数的客商,承载着湘西挥之不去的历史印记。因小镇中间有一条瀑布悬挂,王村又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后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遂更名为“芙蓉镇”。

 

  前来旅游的人很多,街道两边房子鳞次栉比,不少商家挂着“刘晓庆米豆腐”的名号吆喝生意,这自然跟电影《芙蓉镇》息息相关。那条闻名遐迩的瀑布就挂在古镇中间,将古镇一分为二。在古镇的任何角落几乎都能听到瀑布哗啦啦的流水声。瀑布上面的河道本来有路墩可以过河,遗憾的是恰好下了几场雨,河道涨了水,路墩便被淹没了。

 

  走在古街上,我努力寻找着古王村的印记。湘西州扶贫办工会主席唐其昭是永顺本地人,告诉我脚下这些规整的青石板都不是以前的道路,两旁的商户所沿用的也不是以前的柜台。唐其昭的老家就在离王村不远的地方,他了解王村的历史。正当我有些失落的时候,唐其昭说了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兴趣:走,我带你去看一段以前的路,去看看河码头。

 

  他带我看过的那段原始古道仅一小段,并不在正街中。古道用青砖竖向排列砌成,看起来很结实精致。由于下了雨,古道上很湿滑,体验了一段我们便折回了。而以前的柜台,我们没能找到它们的印记,只来到一户老木门前,望见了一把精致的小锁和安装在门上的老锁环。我驻足不前,望着那一方锁了的老木门发起了呆。唐其昭喊我快些走,说是要走完这条街,还得不少时间呢。

 

  沿着古街往前走可以直通河码头,可是距离却不短,走得人有些气喘吁吁。

 

  “这就走不动了?要说以前的王村古街,可足有五六公里长哩。”唐其昭走到一节上坡阶梯前,回头等我,“你仔细看,从河码头往集镇走,所有的阶梯都是上坡,意味着‘走上坡路’,只有一节是下坡。以前的人们就是沿着这条路挑着担子来赶集的”。

 

  “要走这么远,还要挑着担子走上坡路?”

 

  “那你就有所不知了,百姓们其实最爱走的就是这一段路,猜猜这是为什么?”唐其昭给我打了个哑谜。

 

  “因为挑来的东西卖了钱,又能买东西回去?”

 

  “并不是。”唐其昭料到我猜不出来,接着说,“以前生活在山里面的百姓挑东西出来要走很长的山路,再转水路,才能到芙蓉镇。在路上碰到土匪劫道是很平常的事。只有到了芙蓉镇,镇上人多,悬着的心才能落地,至少人是安全的呀!”

 

  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湘西土匪的故事早有耳闻,却不承想会这么形象地扎进普通百姓的生活里。与其说是穷山恶水滋生土匪,不如说是贫穷容易让人铤而走险。对百姓而言,最大的希求恐怕莫过于有一个太平世道了。

 

  当走完整条古街,我的脚已经开始发酸。古街的前面是河码头,以前的人们坐船到河码头,下了船挑着担子往芙蓉镇集市上走。眼下的河码头却出奇地平静,仿若一头关在动物园的狮子,已然失去了往日的野性和雄风,只成为芙蓉镇上一处温顺的知名的风景点。

 

  

小溪乡:怀抱千年脱贫梦

 

  在河码头的附近,坐落着一座很有名的村庄——小溪乡。小溪乡号称湘西的小西藏,居民多住在半山腰。很长一段时间,小溪乡的村民们就是沿着这条静寂的河流,乘船漂流而下,花很长时间才到达河码头,走向热闹的芙蓉镇,开始日常所需的买卖和交易。

 

  老百姓若是要赶集,得挑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凌晨两三点起床,走两三小时山路,远的地方可能是五六小时。到达芙蓉镇已是日上三竿。挑上一担重重的生活必需品,原路返回,又是好几个小时的水路加陆路,回到家时常是晚上八九点。小溪乡百姓将这样的赶集称之为“两头黑”,若不到万不得已,百姓们是不愿意出一趟集的。

 

  为了形象地描述小溪乡的生活,原小溪乡村民鲁开忠给我讲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以前有个科级干部去下村,寨子里的百姓心里高兴,决定杀一头猪以作招待。“要知道,在这样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寨,见到一个科级干部已经是很大的官了。”鲁开忠补充道。

 

  寨子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一些年过半百的老人家,杀猪的活儿也只能他们来完成。杀猪就像逢年过节,寨子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会来看热闹。几个老汉抓起一头猪,在地坪里开始宰杀,一刀子杀进去,没有致命,猪痛得一阵乱弹,老汉们使尽了浑身力气,愣是没按住。猪一个弹跳,直接跳出地坪,飞到悬崖下面。

 

  老汉们的房子建在半山腰,朝上朝下都是笔直的悬崖,猪跑了可是一笔大损失,必须捡回来。几个老汉拿着砍刀,绕道而行,终于走到悬崖底下,找到了猪。可猪太重,没人扛得起。几个老汉一商量,好在带了刀,原地将猪解剖了,砍成几块,每人背一块,气喘吁吁往回走,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吃上了猪肉。

 

  雨阳村算是小溪乡条件最为艰苦的村庄之一了。“雨”“阳”二字的美好寓意没有给这个村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日子,村庄穷得“鼎鼎有名”。没有人愿意嫁到村庄来,以至于娶老婆成了雨阳村的大龄青年们极为头疼的一件事情。

 

  这个有着美丽景致的原生态乡寨,百姓从前的日子苦不堪言。这种“美丽之困”终于逼走了绝大多数青壮年,留下了孤苦伶仃的老人和孩子。成批成批远走的人,成了大城市漂泊的孤影。他们盼望着回归,却也害怕着回归。乡愁,成了靠不了岸的一叶小舟。

  

 

精准扶贫:春风抚慰百姓心

 

  千年之困,也是国家之痛。为了解决这令人心疼的贫困,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可对小溪乡而言,或许唯一的出路,就是集体搬迁。可如此浩大的工程,谁敢想?谁能做?直到精准扶贫战役在中国大地打响,小溪乡才实现了百年夙愿。

 

  芙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目前一期已经入住。一期安置的贫困户都是从小溪乡搬迁过来的,有890户3517人。走进搬迁安置区,淡灰色的外立面,橙黄色的实木雕花窗户,古香古色的屋顶,主干道两侧整齐排开的房子,房子周围镶嵌着的成片绿色,耳畔传来一阵小孩说话、读书、打闹的嬉笑声。一切,那么美好,那么祥和,那么明丽,那么新鲜。

 

  鲁开忠还有另外一重身份——芙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服务中心主任。鲁开忠现在很忙,忙着为乡亲们营造一个温馨的新家,忙着帮助乡亲们改掉在大山里养成的陈规陋习。鲁开忠说:“小溪乡将整体搬迁,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这样的小溪乡,只是精准扶贫大计中一个亮丽的缩影,小溪乡的百姓也只是走出贫困泥淖,拥抱新家园的农民中一部分。

 

  站在河码头,望着瀑布下方不远处的河道,与喧嚣的芙蓉古镇不同,河水是静寂的。远处熙熙攘攘的民居与忽明忽暗的灯光点缀着静寂的夜,如此普通又如此祥和。这条小河见证着老百姓生活的富足,将幸福涌动在每一个人心里。

 

  芙蓉镇,承载着古往今来的历史。看似平凡,却隐藏着最大的不凡;看似陈旧古朴,却见证着最明亮的希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