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迈向“智造” 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当前,长沙经开区正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加快复工复产达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前不久,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拉开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大幕。与此同时,比亚迪IGBT项目破土动工,将进一步提升长沙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部件生产能力。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项目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世界级智能制造样板工程加速推进。顶立科技星沙基地项目已进入收尾,这里即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特种智能热工装备生产基地及省内最大的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
项目为王,“智造”赋能,“智造”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始终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为发展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型发展。
长沙经开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智慧园区与人才高地“双臂支撑”,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深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跨越、长沙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当先锋、打头阵。园区在商务部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列第17位,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中位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一。
顶层设计,勾画智能制造实施路径
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产业的形成不会凭空产生。过去,这里是长沙工业经济出发的“起跑点”,今天,这里成为了长沙工业经济腾飞的“主战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了4000亿元,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破千亿元,呈现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发展局面。而聚焦智能制造抓好顶层设计,是长沙经开区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再出发的关键一招。
为抢抓智能制造发展制高点,推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转型发展,长沙经开区与中国信通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整合国内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排名第一的苏州工业园信息化团队等国内顶尖资源,设计出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推进机制,将其作为长沙经开区智能制造的核心特征。
长沙经开区先后编制出台《智能制造发展中长期规划(2018-2025)》《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行动指南》《关于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形成了智能制造“如何走”、企业“怎么做”、依托“谁来做”层层相扣的智能制造规划体系。
合理的顶层设计吸引了一批行业级和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园区,为实体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树根互联“根云”平台接入工业设备56万台,赋能61个细分行业,已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信通院中南基地成功举办了工业互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活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作组全会,区内蓝思科技、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长沙市工业互联网协会、湖南省CIO联盟等机构,不断拓展平台纽带作用。
基于对园区深厚工业基础的认识,加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长沙经开区公布了“两步走”战略:到2021年,长沙经开区将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应用基地、示范基地和创新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基础,构建智能制造人才高地,主导优势产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率先建成5000亿国家级园区;到2025年,主导优势产业全面实现智能化转型,打造三个千亿以上产业,建成“湖南第一,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自主创新,赋予智能制造实践效果
在长沙经开区,“智能智造”不是概念,而是切切实实取得实效的技术手段,与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息息相关。园区企业已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实现体系化应用,在智能制造应用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三一集团将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8号厂房进一步升级为世界级灯塔工厂,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大型复杂机械的离散智能制造,工程机械领域首次出现了“一张钢板”到“一辆泵车”的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在用地减少3万平方米的同时,产能提升了1.5倍,一次合格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0%。
在山河智能工业城挖掘机事业部机器人焊接车间里,通过智能化改造,5台焊接机器人为一个单元,只需6个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相比传统焊接生产线需要15人工作,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焊接机器人生产效率从传统人工每月600台提升到了1000台。
在上汽大众长沙工厂,5种车型共线生产,这里被誉为世界级智能制造工厂的典范。在蓝思科技“智慧车间”,厂房内6.7万台设备互联互通,整体生产效率提升60%,成本降低近30%。
龙头企业带头冲锋、引领示范,中小企业也展现出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冲压效率是金鸿顺的核心工艺环节。目前,他们实现冲压产线升级机械手取放料,由每件18秒提升至12秒,效率大大提升。普通的多个机加工中心需要配多台机器人,飞斯特通过应用具有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执行自控制功能的制造系统,多个机加工中心能在一台自动机器人调度下进行“圆桌式”协同工作,从“多对多”变成“一对多”,生产效率每班产量输出提高50%,产品不良率低于1%,生产周期缩短20%;在安道拓,自动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同步进行,开发应用了MES生产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人员效率提升30%,每年节省成本20万元,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
截至2019年底,园区共培育国家级示范企业(含国家专项)9个、省级示范企业(车间)12个、市级示范企业93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
相对应的,智能制造配套产业也向园区不断聚集。园区评选出的区级智能制造服务商名录中,智能制造服务商达到了123家,吸引了中电互联、用友、博世、蓝思智能等一大批区内外优质服务商的聚集。
在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作为有技术支撑的园区企业,彰显了强大的生存能力,经受了人员短缺、生产低效、管理困难等重重考验,依托信息化自动化和远程连接部署,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实现生产运营活动不间断。三一重起以智能化生产代替“人海战术”,大量采用智能焊接机器人等进行作业,减少现场生产管理人员,降低疫情对复工量产的影响。广汽菲克采取柔性办公模式,灵活安排人员进入公司或远程办公,顺利完成复工任务。树根互联上线“根云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免费提供给社会各界使用,可通过健康打卡、复工信息填报、园区分层管理等线上功能,利用微信完成疫情信息快速收集与数据的快速分析,帮助园区及企业及时掌握疫情信息,为复工提供决策支撑。
抢先布局,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产业催生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和产业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循环更替的互动关系。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核心在于以高质量项目为依托,实现创新链、价值链的持续提升。长沙经开区在“两主一特”产业上不断“落子”。据统计,近三年来,园区年均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投资额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其中包括三一智联重卡、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基地、广汽三菱研发中心及零部件产业园、索恩格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研发中心及工业园二期、比亚迪IGBT、博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等一批高质量智能制造项目。同时,铁建重工高端地下装备制造、中南源品生物科技园、广汽三菱发动机、广汽菲克K8、索恩格汽车部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目前,中央将“新基建”提到新高度,园区马上跟进升级,2.0版“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框架出炉:将原三位一体、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产业链融合推进,为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涌现出航天宏图、金龙智造、行深智能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4月22日,长沙经开区联合运营商召开5G对接会。未来,将由三一集团、树根互联牵头,联合园区、通信运营商、软件企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打造千亿级湖南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
长沙经开区高度重视区块链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发布了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试行)和实施细则,成功引进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等五家高端平台,开发了20余个科创项目。目前引进区块链企业108家,在谈意向入驻企业逾100家,打造了“公证确权、食品溯源、智慧党建、智能环保、智慧出行、项目云监管”等应用场景。
长沙经开区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三一云谷为载体,共建星沙区块链产业园,力争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以区块链技术为特色的综合性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
发展是永恒主题,实干的作风不变。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链布局深度调整的风口,长沙经开区正积极抢抓以5G为核心的“新基建”窗口期机遇,将依托新项目、新建设和新技改“三驾马车”,立足企业已有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和基础,大力推动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支撑的智能化改造,充分发挥技改投资的乘数效能,带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以市场订单催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为主的服务型制造发展,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架构出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