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职业体验教育 培养学生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培养公民素养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纵观当前我国中小学公民素养教育,普遍存在这样一些不足:一是重说教、轻实践。学校公民教育大多以课堂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实践则太少,难以通过实践深刻感悟和接受公民素养教育。二是规章多、落实少。学校教育主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明令禁止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领悟公民生活的意义,难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三是视野窄、格局小。学校公民素养教育既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也要放眼世界、培养世界公民,而后者还多有欠缺和不足。
解决好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所谓职业体验,是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或在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职业体验教育应当立足于引导个体成人、发展个体良好的社会品质。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社会认知,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公民素养的内涵,激发其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逐渐懂得基本的社会准则和公民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当的职业兴趣,启蒙美好的职业理想。
职业体验途径要多样。依托校内公共服务岗位,体验校内不同职业角色。在校内,提供小小班主任、校史馆讲解员、书吧管理员、校长小助理等十几种体验职位,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方便快捷地接触职业体验,提升公民素养。发展校外职业体验基地,分批开展职业体验实践活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家长资源,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军人、医生、售票员、播音员、工艺师、海关报关员、法官、交警等职业。挖掘家庭和社区资源,常态化开展课后职业体验。在家长支持下开展角色体验,如小当家、楼道维护员、社区管理员等。通过这些职业体验,帮助学生感悟各行各业各职位的重要性,认识到公民在社会上必须遵守的社会准则和职业操守。
职业体验活动要多彩。一方面,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班级文化长廊、校园电视台、微信平台,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传统节日、阳光假期等主题活动日,分享职业体验心得。比如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开展“职业体验提素质、童娃绽放展风采”为主题的“六一”活动,少先队员全员参与,共展示了一百多种不同的职业,表达了全校师生对祖国繁荣和社会稳定的美好礼赞。另一方面,组织特色创新活动。开展“我的职业树”“小职业大社会读本”“我的职业初规划”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初步构想自己的职业愿景,从对自我规划职业的期待与设想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面对未来复杂多元的世界的挑战和适应能力。
职业体验课程要多元。体验课程可以保证学生的职业体验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体验课程有三个层级,一是以了解社会、公共服务为目标的全员参与体验课程,二是以认识职业、体验成长为目标的团队体验课程,三是以规划自我、提升素养为目标的个体体验课程。多元多样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了解职业、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
综合评价体系要多维。构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评价模式,以《职业初体验 公民在成长》学生成长足迹手册、智慧校园职业体验课程网络评价体系为依托,以学生问卷调查为辅助手段,以“示范中队与校园小金领”评价项目为激励手段,对学生参与职业体验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跟踪记录和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公民素养的养成。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