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里的“老长沙”
关于美,费孝通先生有句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不是刻板,亦不是标准化试题,它的最大魅力,恰恰在于它同时存在于宏大与细微处,需要你的眼睛和心灵去觉知。
由此而及想到长沙之美。
我常想,长沙到底美在哪里?智者胸有丘壑,似乎答案万千,但将美回归到城市的风韵,就能找到共同的注脚。
长沙的风韵,有优雅从容的古韵、市井烟火的亲民、处变不惊的笃定、不落窠臼的新颖。这样的风韵,在大街小巷的老茶馆,浮浮沉沉的茶水间,便可随意觅得一二。
胜日寻芳,可至太平古街,刚踏上麻石路就被人潮推进巷子,贾谊故居,太平粮仓,宜春园古戏台……老长沙沿着光阴的隙缝,如电影蒙太奇般闪回。
宜春园古戏台往东,有一栋老木楼隐于商铺,上面红底黄字,写着“洞庭春百年老店”。民国时期长沙四大茶馆德园、大华斋、徐松泉、洞庭春,如今独此一家,只是当年茶客,以及那些行栈老板和经纪商们,早已消失在无垠的时间深处。
今日洞庭春,是长沙老茶馆的“活化石”,保留着长沙市井茶楼最原始的景象,四方木桌,几杯清茶,三两茶客,聊出一个地老天荒。许多茶客喝了几十年,天天来,一坐就是一上午。
戏台另一侧,阿甘茶馆悄然映入眼帘。步入其中,世界顿时安静。茶馆按旧时格局,青砖铺地,珠帘为玄,帘后几方老茶台,捆扎好的黑茶挂在木栏杆上,展现着岁月光华。
阿甘茶馆前身为百年“玉泰和茶行”,甘家太爷创立“玉泰和”,以经营湘中黑茶为主,当年为湘军将士慰解乡情,曾国藩品之亦赞味醇气正。近些年太平街恢复长沙老字号,甘家后人闻之,归国重振祖业,百年老店故址新张,为太平古街、品质湘茶平添无限精彩。
长沙人爱饮茶,茶馆生意自古兴隆。闲暇时找个老茶馆,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打捞斑驳的历史印记,便是居于古城长沙的小确幸。
饮茶,除了品茶本身,品味周遭环境、意境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坐在天心阁的映山楼茶馆,恍惚间便回到老长沙,寻找到自己与过去岁月的某种牵连。
映山楼在天心阁景区,倚靠古城墙,毗邻昔日的午炮亭。几百年来,这里是长沙人文化祭祀、城市防御、聚会游乐的地方。
楼旁午炮亭成为古城长沙的传奇,缘于民国元年谭延闿主湘之时,每逢午时开炮,向居民示告“长沙时间”。端一杯清茶,古阁在望,砖墙斑驳,遥想当年竟有标准的“长沙时间”,那份惊诧与自豪足以震撼每个长沙人的心灵。
映山楼西北方是秦时长沙故城,沿湘江以东、建湘路以西、五一大道以南、樊西巷以北,方圆数里,小巧玲珑。城内旧有王宫宗庙、府邸衙门、市井街衢,虽时过境迁,至今仍是长沙市区最繁华的地段,许多街名都隐藏着一段神秘的历史。
拾阶而下,城南书院界碑藏在楼前的树丛。据《城南书院志》所载:“城南之肇自有宋,与岳麓先相等,其隔江对峙,各藉先贤之声以俱永,亦遥遥相望。”
城南书院为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始创,与岳麓书院齐名。两院一东一西,隔湘江互和。乾隆十一年城南书院曾短暂入驻天心阁,以方便市区子弟蒙学启智。从南宋至民国数百年间,城南书院历经战乱离合,却始终是湖湘文化的一块高地。
如今抚触书院界碑,在茶香中与历史倾谈,感叹“楚汉名城”“屈贾之乡”的深厚。
品读老茶馆之美,品味长沙之趣。在3000多岁的长沙城,茶不仅是生活日常,更是文化趣味,以茶为载体,“老长沙”记忆的阀门开合自如,这是茶之趣味;以茶为引,折射长沙人“居闹市而知沉静,处快时代而懂进退”的性格特质,这是人茶合一,茶之智慧。
毕竟,在每一块砖瓦都有历史的城市,茶水里滋长着灵魂与故事,茶水里生长着锦绣和光明。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