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持之以恒兴产业 坚定不移抓项目

作者:辛湘言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1日 10时27分14秒 编辑:redcloud

 

  2020年7月24—25日,湖南省委、省政府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省直部门和部分驻湘单位负责同志赴益阳、常德观摩重大项目建设,召开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这是湖南连续四年举行类似现场观摩会,彰显了持之以恒兴产业、坚定不移抓项目的鲜明导向,“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浪潮涌动三湘大地。

  

 

(一)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花更大的精力,研究产业、培植产业、壮大产业。这不仅是抓发展、抓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更是我们这一代湖南人的历史责任。”省委书记杜家毫3年前的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湖南省委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2017年起,省里接续部署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每年都组织高规格产业项目观摩和现场推进会,从长株潭到邵阳、永州江华,从传统重工业基地岳阳、娄底到传统农业大市常德、益阳,从往年只看新项目到今年这次既看新项目又看老企业,尽管每次观摩的地区和企业不同,但兴产业、抓项目的主题是相同的,思路和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始终注重树牢正确政绩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历史担当,把产业建设作为打基础、增后劲、带全局、利长远的战略任务,宁可在城建投资上压一压,也要把更多投资引向产业项目,让抓产业发展的同志有为有位,引导各级各地方自觉摆脱过度依靠土地财政、依赖资源发展的惯性思维,着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始终注重聚焦实体经济。坚持精准定位、精致招商、精细服务、精确投入,以打造“135”工程升级版、推进“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重点,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一套工作机制”,逐链摸清核心产品、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加快补链延链强链,优化产业生态。

 

  ——始终注重创新引领开放崛起。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四大创新”,以重点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核心人才团队为牵引,充分发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产业等比较优势,既促进全省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又着力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作贡献。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等“五大开放行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布局,吸引沿海智能家居、服饰、电子等产业成链条、抱团式向湖南转移。

  

 

(二)

 

  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考验。

 

  疫情暴发初期,全省医用防护服零生产,医用口罩等防护物资也处于紧缺状态;4月中旬,达到各类口罩日产量6000万只、N95口罩30万个、核酸检测试剂110万份、防护服10万套,测温枪、呼吸机、负压车以及氯喹药品等产业链一应俱全、产能充足,不仅满足了省内需求,而且有力支援了全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这得益于这些年我们持之以恒抓产业、强实体,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疫情防控形成了多品种、全天候的物资保障机制。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湖南见事早、行动快,精准有序复工复产,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主要指标率先企稳回升、由负转正。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进阶全国第八,增长1.3%,增速、增量均居全国经济总量十强省份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9%、4.7%、13.4%,增速均居全国经济总量十强省份第二。

 

  探寻“湖南速度”的背后,与近年来坚定不移抓产业、抓重大项目密不可分。比亚迪电子、新金宝、常德卷烟厂、奥士康等一批投产项目,带动全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长沙惠科、三安、三一株洲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省工业投资增长9.4%……

 

  实践证明,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要善于“反弹琵琶”、化危为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天湖南的“家底”是靠抓产业、强实体积攒起来的,经济指标亮眼的密码也蕴藏在一以贯之抓产业当中;未来湖南发展的后劲,仍然需要靠抓产业、强实体来支撑。

  

 

(三)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产业链是制造业的“骨架”。中美贸易战的焦点就是产业链之战,“国内大循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产业链内循环。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无疑是“国之大者”,我们既要有所作为,但又不能平均用力,还需握指成拳,找准与湖南传统优势产业的结合点,依托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升级,为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作更大贡献。拿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来说,长沙惠科光电的OLED项目,就是为了打破国外对大尺寸显示面板的垄断;推进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项目,着眼点也是实现新型显示领域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对信创产业链,省委主要领导牵头联系,连续三年召开联席会议,定期调度部署、帮助解决问题,推动形成从集成电路设计到长城电脑整机的产业集群,即将在长沙、株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抓产业既要注重形成产业集群,也要注重产业链条的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链的提升会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也会带动产业链的提升。但两者不一定呈正相关,即有产业集群产业链未必就长和稳。过去湖南有色金属产业是集群的,但产业链是短的,到了冶炼就基本结束;工程机械产业在湖南也是集群的,但产业链也有不够长和稳的问题。道依茨公司与三一合作,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三一把底盘搞出来了。

 

  这也启示我们,企业的供应链就是我们要招引的产业链,应抢抓产业链就近、本地配套机遇,更加注重引进一批产业头部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旅游、餐饮、商贸等许多传统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生活消费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已进入创新的时代。谁能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创新,谁就能率先发展起来,引领产业发展潮流,带来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

 

  5年前讲移动互联网,多数人脑海里还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那时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营收不足160亿元,首届岳麓峰会还只是“湖湘汇”成员的小规模论坛。到2019年营收突破1326亿元,是5年前的8.5倍,“冬有乌镇,春有岳麓”的岳麓峰会也已发展到300多位业界大咖出席、累计3万人参加。经过这次疫情,线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开发的“湘就业”“湘农荟”等平台,很受企业和劳动者欢迎。今后在5G手机等终端消费、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安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再看生物医药产业。湖南有袁隆平、卢光琇等一批领军人才,有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中信湘雅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基础、有优势,且技术突破很快。疫情期间,湖南源品生物提供的充质干细胞制剂,成功救治多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即是例证。然而,生物医药企业前期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得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前沿技术研究和核心产品研发,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市场推广,力争早投入、早见效。

 

  无论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还是从有到优的升级,无论是把难点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支点,还是将危机化为转型升级的契机,“后疫情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都大有可为。

 

 

(五)

 

  产业发展规律表明,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观念和技术。这次观摩的中烟常德卷烟厂、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项目,及此前观摩的加加酱油、盐津铺子、梦洁家纺等,都是传统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典范。

 

  培育新兴产业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喜新厌旧”。有时与其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去招商引资,还不如好好静下心来研究如何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这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去产能并不矛盾,去产能也不等于弃产业。过剩的落后产能当然要淘汰,但有市场、有技改空间的就要支持其加快提质改造,让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钢铁行业一度产能过剩,华菱曾面临很大困难。省委鲜明提出,钢铁行业不是夕阳产业,困难是暂时的,顺应产业和技术变革趋势转型升级就能渡过难关。这几年,华菱聚焦钢铁主业,既完成了去产能任务,又大力抓技术改造和深化改革,咬紧牙关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今年1-7月,企业克服疫情影响,经营业绩实现逆势上扬,利润同比增长9.9%,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样,烟花爆竹是传统产业,但从产业集中度来看也是优势产业。我们不能因为烟花爆竹生产有安全风险就一关了之,可以在整合重组的同时,通过推广自动化生产技术防范风险,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文创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乘新基建的东风,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湖南制造”迈向“湖南创造”必将指日可待。

  

 

(六)

 

  农业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来,随着“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的深入实施,湖南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万亿产业,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越来越多,角山米业打造高档优质稻全产业链,军杰食品把小辣椒做成大产业等等。实践表明,精细农业的路子符合湖南人多地少、山地丘陵为主的实际,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科技创新的方向。

 

  顺应人民群众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期盼,借鉴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发展精细(致)农业的经验,湖南农业产业化仍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大有潜力可挖。

 

  品牌建设更精致一些。既抓顶天立地大品牌、区域公共品牌,又抓“铺天盖地”小众品牌、特色品牌。品牌要立得住,也面临品种退化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需与农业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比如炎陵黄桃、靖州杨梅,通过品种改良、引进培育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农民增收。

 

  产品加工更精深一些。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既把农产品附加值提上去,又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比如茶油不仅可食用,还可加工成化妆品、护肤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

 

  质量监管更精细一些。逐步建立农产品“身份证”“履历表”制度,聚焦农产品质量安全抓执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安全可追溯体系。

 

  服务保障更精到一些。日本、韩国的农协组织非常发达,90%的农户都加入。应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打造农机产业链和冷链物流产业链,积极推动电商、物流进农村。

  

 

(七)

 

  今年上半年,长沙在全国营商环境指数榜单中排名省会城市第6,长沙县、浏阳市、醴陵市、宁乡市、邵东市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须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营商环境,坚持把“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推进好,把各类纾困惠企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好。

 

  “只有政府和企业彼此适应了,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诚哉斯言!“可以参加企业和商会、行业协会举办的外出考察调研、双招双引、项目申报、产品推介等活动……”前段时间,湖南省纪委监委出台相关意见,既鼓励政商正常交往,又列出负面清单,不失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有力之举。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既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以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为内核的企业家精神的生动诠释。日本、以色列自然资源匮乏,但经济、科技发达,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湖南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也得益于孕育了一批“吃苦霸蛮”的湘籍企业家。三湘大地期盼更多市场主体诞生,呼唤有更多爱国兴湘、聚焦主业、勇于创新、守法经营、回报社会的优秀企业家。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