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之举

作者:许达哲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1日 10时24分58秒 编辑:redcloud

  

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之举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 许达哲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呈现经济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循环基本畅通、经济增长明显回升态势。特别是持之以恒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五个100”项目完成投资781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6.8%,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其中,重大产业建设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引进“三类500强”项目都超额完成半年任务,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五个100”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既有力支撑了当前全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为湖南有效应对发展不确定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举措,作为实现“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以产业项目建设的实绩实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当前,湖南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要把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为重中之重,既要落实援企惠企政策,帮助现有企业渡过难关,使广大市场主体能够正常生存,又要加强招商引资、鼓励创新创造,通过项目建设引进和发展一批企业,支持企业实现更大发展。把“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的着力点放到产业项目建设上,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和产品创新项目,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大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把产业项目建设成果体现到达产达效上,抓落地、抓投产、抓达效,督进度、解难题、抓推进,提高项目履约率、落地率、投产率,形成更多实物量和企业主体。上半年,湖南“四上”企业数量是净增长的。切实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推动产业项目更快投产,从而催生更多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把招商引资工作聚焦到产业企业培育上,想办法留住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企业把生产主要环节留在省内,着力引进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和产业链“抱团转移”,支持核心企业带动零部件、原材料等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湖南。

 

  以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扩大就业。近年来,湖南围绕兴产业、强实体,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建成,既培育发展了当地特色产业,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充分发挥产业项目吸纳就业作用,抢抓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成批、成链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大力对接“三类500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生态环保达标、就业吸纳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发掘优势产业和核心企业的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和配套企业,在完善产业链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把推动就业工作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结合起来,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小镇建设等谋划和实施一批产业项目,促进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移就业。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我们要坚决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采取更精准、更有效措施,将用工需求与就业需求对接起来,根据产业项目需要精准提供就业培训服务,确保投产项目招到员工、劳动人口找到工作。

 

  以产业项目建设巩固产业链供应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通过实施“五个100”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做强重点优势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聚焦优势产业做强做优,围绕以工程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先进轨道装备为重点的交通装备产业、以中小航空发动机和卫星应用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以及以两化融合、智能技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谋划和推进一批价值链和产业链中高端项目、上下游延伸配套项目、新技术转化和新产品生产项目,以制造业为重中之重推动产业振兴,加快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地。聚焦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积极参与国家工业“四基”问题攻关,大力推动省内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突破,尽快组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实行“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增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聚焦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以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医药康养等未来产业发展等领域,布局一批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施一批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推进一批军转民、民参军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及产业链之间融合联动。聚焦畅通市场和产业循环,梳理湖南受国际疫情影响部分关键零部件、高端设备进口受阻等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一批替代研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关联配套企业项目落地湖南,支持企业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重塑,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

 

  以产业项目建设支撑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靠发展解决面临的问题,关键是要把产业项目建设好,把财税收入和质量提上来,用“真金白银”保民生、保运转。衡量产业项目建设实绩,就要看产业项目建设到底形成了多少新产值、贡献了多少就业岗位、创造了多少财税收入,着力提高产业项目的亩均产出和综合效益。在招商引资时要把着力点放在改善营商环境上,依靠环境制胜;充分考虑项目的综合效益和自身的财政实力,把落脚点放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不承诺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事项,但承诺了就要兑现,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朝令夕改等现象。同时,对产业项目建设进行“回头看”“回头帮”,已竣工投产的要扶持企业做强做优,正在建设的要支持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为财税收入提供“源头活水”。

 

  以产业项目建设实绩检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把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产业项目,省财政厅要当“过路财神”,确保财政资金惠企利民,但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加强资金监管,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真正让企业有获得感、有信心,真正把政策红利体现到企业投资扩大和产值、销售收入增加上,体现到实体经济振兴上。对重大产业项目,建立问题清单,实行跟踪督办,加强土地、用工、资金和煤、电、油、气、运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需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好民法典、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继续下放一批行政权力和审批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擦亮湖南“一件事一次办”品牌;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款项,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好关于规范政商交往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厘清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与企业交往界线,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更好地落实惠企政策、优化涉企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发展,坚决维护市场公平、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当前,要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健全有利激活民间投资的信贷制度和风控措施,定期向民间投资者推介项目,更好地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制度规程,全面整治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工程施工、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打造质量标杆和放心工程。产业项目大部分都落户在园区,要着眼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广园区市场化建设运营,以提高亩均产出为重点,依法推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健全低效用地、高能耗企业退出机制,确保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今年全覆盖,并纳入实时在线监测,做好土地、环保、市政、标准化厂房等配套。

 

  需要强调的是,建设产业项目、振兴实体经济,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特别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和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企业家队伍。从政治安排、法律保障、政策落实等方面着力,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引导广大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勇于创新、诚信守法,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产业项目建设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