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为脱贫攻坚注入“红色动能”

作者:李延堃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3日 04时00分58秒 编辑:陈家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服从服务、敢战善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是苏区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打赢脱贫摘帽这场新时代硬仗,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就要大力弘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释放“红色动能”,助力脱贫攻坚走好“最后一公里”。

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磁石作用,凝聚扶贫心志。激发扶贫斗志。坚持思想教育为先导,通过学红色历史、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当红色战士、写红色感悟等系列活动,强化红色教育熏陶,引导党员干部保持饱满的干事热情,敢担扶贫重任、勇于攻坚克难。点燃脱贫意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百姓向往光明,支援革命斗争,做出巨大的牺牲,体现了求翻身、谋幸福的高度自觉性。要将祖辈光荣事迹作为扶智扶志“活教材”,通过红色故事讲坛、整理红色家谱、发放红色读本等方式,引导红色土地上的后代孙辈传承红色家风、摒弃依赖思想,抵制“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现象,坚定“我要脱贫”的主体意愿。聚集帮贫能量。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红色文化中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符号。要从构建社会扶贫合力角度切入,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为纽带和感召,通过邀请老红军和革命后代游旧址、创建红色爱心基金、读红色经典等方式,聚集红色能量,助力老区脱贫。

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指引作用,拓展扶贫路子。提高站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是努力奋斗的结果,展现出共产党人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的政治品质。当前抓实脱贫攻坚就是最大的政治。要摒弃为讲历史而讲历史的模式,强化情景创设和历史与现实对照,增强红色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引导党员干部向革命先辈看齐,增强投身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扶贫成效践行和检验政治忠诚。善打硬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讲究方法策略。突出善帮善扶、真帮真扶,因村因户因人分类灵活施策,做到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重点在建强支部、配优班子、兴旺产业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贴心服务。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传家宝”握在手里、记在心上、付诸实践,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讲政策、想办法、定规划、出实招、解民忧等扶贫帮困解难工作,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富矿作用,提升扶贫成效。做优红色教育。依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品牌优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打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性教育基地,形成党性教育特色,释放红色教育“虹吸效应”。做强红色旅游。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革命旧址之一。要充分利用革命旧址的完整性、革命文物的多样性、红色文化的丰富性,坚持保护底线,科学统筹文物、旧址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通过景点提质、城镇改造、配套完善、品牌推广等举措,让红色旅游更加红火。做大红色产业。以红色文化为基础,有规划、集约式发展红军体验园、红军农庄、红色康养等“红色+”系列产业;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主题设计,研发红军水杯、红军挎包等特色旅游文创产品,努力打造全域全产业链的红色产业,释放多重红色效益。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