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潮涌逐浪高
星移斗转,湘江北去;洞庭渔鸥,飞越时空。
1842年,鸦片战争惨败两年后,湘人魏源编写成《海国图志》五十卷,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99年,在英国人坚船利炮威胁下,岳阳开埠,五年后,长沙开埠,深居内陆的湖南被动走向了开放。1939年,岳州关关闭;1947年,长沙关关闭,它们带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悄然睡去。
时间,来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湖南向世界敞开了怀抱。2018年全省外贸总量达3080亿元,比2016年增长76.9%,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新时代的湖南人,正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建设开放强省,从容自信走到世界聚光灯下,向全球宣介新时代的“湖南故事”。
(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理念。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殷切嘱托,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湖南省委将开放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2016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开放强省”深入人心。加快开放强省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战略,是立足“一带一部”融入“一带一路”的现实要求,是湖南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必然举措,是实现换道超越培育新动能的强大支撑,是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必由之路。
“智者顺时而谋。”2017年7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五大开放行动”。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开放强省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2019年5月,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吸引了18万人次参展参会;6月,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行;7月,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在邵阳举行。一连串的开放大手笔,传递着建设开放强省、融入世界经济的坚定信心,也宣示着破解地理位置劣势、后发赶超换道超越的坚定决心。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湖南再也不是世界舞台上被动旋转的陀螺,再也不是大山深处的封闭远方。
(二)
发展的差距,折射出开放的差距。
平心而论,湖南与东部地区和周边省份相比,无论是开放的广度、深度,还是合作的层次、水平,都存在明显差距。
开放程度仍然不高。2018年湖南GDP已经排名全国第8位,但外贸总额仅为全国第19位、中部第5位;全国外贸平均依存度为33.9%,湖南仅8.5%。
开放水平仍然较低。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低附加值、资源型产品占比高,加工贸易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和开放主体培育不足、企业机制不活、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2018年,全省仍有3个省级开发区外贸数据为零。
开放观念仍然陈旧。对扩大开放认识不足,开放型人才缺乏,部分县域中小企业连外贸制单人员都没有。
开放政策仍然不优。受限于财政支撑不足等多种因素,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创新力度不够,市场环境还有较大改善空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有待破解。
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动于衷,甚至麻木不仁。我们必须从比较中找差距,从发展中查不足,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通过扩大开放补齐短板。
(三)
开放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的支撑,更不能缺少优质项目的顶托。
作为国际资本流动和自由贸易的重要载体,世界500强企业和全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是一个地方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技术变革的重要引领者,它们选择哪个地方,也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国内外投资人、企业家,对这个地方充满信心。提高开放水平首先就要积极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
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兴则产业兴。今天,湖南的“家底”是靠抓产业、强实体积攒起来的。未来,湖南的发展,还是要靠建项目、培产业来支撑。
2018年,湖南新引进120家“三类500强”投资项目217个,投资总额4878.1亿元。其中,世界500强52家,目前在湘世界500强存续企业共有172家。这充分说明,我们吸引投资的条件更好了、平台更多了,拥有更多优势、蕴藏大量机会。
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关键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搞好产业项目建设,既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经济知识,切实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又要勇于实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招商引资实践中提高能力;还要敢于担当,舍得让利,以小利换得发展大利,以眼前利谋取长远利。
只要我们真正把精力集中起来,一门心思研究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为实现中部崛起走在前列打牢坚实经济基础。
(四)
开放是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
当前外向型经济正步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发展阶段,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必须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5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推动力量、增添不竭动力。
“一带一路”的发展,为湖南开放提供了新空间。2019年5月,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成功举办;2019年6月,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圆满举行,并永久落户湖南,共有53个非洲国家及10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会,推动签署81项合作文件,成交额200余亿美元,创新开放的湖南正加速融入世界。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昔日封闭的内陆已经站到了开放的前沿,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业态,推动湖南产品和产能走出去。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势产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抱团出海”,推动“借船出海”,建设一批境外合作园区。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一带一路”开启了“走出去”的新机遇,从单纯的产品“走出去”到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必将实现共赢,打开广阔天地。
(五)
开放也是改革,与改革伴随始终。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扩大湖南开放发展水平,必须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没有特殊政策,也不搞税收洼地。5年多来,从北到南,从沿海到内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12个自贸区组成的改革“新雁阵”,引领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我们获批的各类开放平台不少,2018年全省5家综保区、2家保税物流中心新引进项目78个,拥有外贸实绩企业418家,实现进出口总额9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3%,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9.4%。但是与平台数量相比,外贸的体量还远远不够,“亩产”效益也不够理想。
破解平台效益发挥不好的问题,首先要强化开放意识,比如有的地方“叶公好龙”,眼里羡慕沿海地区开放,口中喊着扩大开放,但一遇到需要突破的具体问题,又因循守旧寸步不前;有的地方“犹抱琵琶半遮面”,怕担风险,不敢全方位开放,不敢开放需要探索的领域。对此,必须以开放倒逼改革、激活创新。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有利于更好发挥后发优势。这就要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和共赢开放,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促进开放高质量发展。
(六)
乡里之情、桑梓之谊,时时难忘、历久弥深。
湖南常年有1000万人左右在外创业打拼,他们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和开放的历练,“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是经济新常态下湖南开放崛起的时代所需,也是整合资源、挖掘商机的创新之举。
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催生孕育新一代湘商。他们的足迹印在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他们的身影远涉四海重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鼓励湘商跳出湖南、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也奋力推动湘商回归发展,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引进效益好的项目和企业,引进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近年来年均100%以上增长的异军突起,就是“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生动例证。现在,产业链式转移、集群化入驻的趋势愈益明显,重视招商引资,更要重视招才引智,充分发挥湘商总部回归、产业回归、资本回归和人才回归的“归巢效应”。
业以才聚,人以才兴。只有各级各部门善待湘商,当好“店小二”,不断优化服务,让广大湘商感到家乡的美丽、舒适和柔情,感到湖南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强大的靠山、补给的港湾,是他们美丽的家园、心灵的归宿、成长的故乡,才能打造湘商回归发展的“强磁场”。
湖南是天下湘商共同的家,今日湖南,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湘商,必将一鸣惊人,续写辉煌。
(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环境是开放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促进开放崛起,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是一条捷径。北京、上海、广东可以做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推广。
地处偏远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以“母亲式”服务,实现企业“投资有多快、服务就有多快、办理审批就有多快”,建成百亿园区。这说明,只要坚持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不懈努力,完全能打造出不亚于沿海地区的软环境,真正充当起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领头雁”的角色,让湖南经济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关键要靠深化“放管服”改革,构筑起“信息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湖南正在全省推行“一次就办好”改革,表面上看,“一次就办好”只是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次数,实则是一场涉及观念转变、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利益调整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还要在减税降负上下真功夫,降低税费、用工用能、物流等刚性成本和看不见的隐性成本,为企业群众减负担,为经济社会增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湖南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只有让开放发展新理念深入人心,完善法治环境,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便利化服务,才能形成近悦远来、万商齐聚的喜人局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今日之湖南,不仅是中国之湖南,也是世界之湖南。在前进的道路上,只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始终保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让创新、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高质量发展,未来之湖南,必将为全国开放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互动,大踏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