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产业兴湘
7月29日,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召开,这是湖南省委连续三年举行全省性、高规格产业项目观摩和推进会,进一步在全省营造了比学赶超抓产业、真抓实干兴项目的浓厚氛围,推动产业兴湘、产业强湘的热潮更加澎湃。
(一)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主体,工业的作用举足轻重。有学者认为,我国宋代就有“原始工业化”的趋势,当时铁的产量达到15万吨,而十八世纪初全欧洲铁产量才14万-18万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科技和文化的顶峰。宋代以后,明清王朝国力逐渐衰落,而英、法、德、美和日本等国家抓住两次工业革命机遇,相继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长春的汽车产业、深圳的电子产业、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义乌的小商品业,一个个产业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我国迅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反观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产业体系特别是制造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提出“去工业化”口号,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再、英国无力更新自己的铁路网、日本遇上“失落的二十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让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抢占高端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没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就没有经济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二)
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一直是产业发展。
湖南是近代洋务运动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煤气汽车、第一家羽绒企业、第一座新法炼锌厂。抗战时期,湖南工业在炮火中不断发展,到抗战结束时机器工厂总数达236家、居全国第二。新中国成立后,以株洲为代表,湖南工业在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带动下,逐步建立和发展壮大。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从“三化”到“一化三基”,从“四化两型”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湖南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尤其近几年产业兴湘、产业强湘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了抓产业的浓厚氛围。省领导分别牵头联系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5个100”工程为重点的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如火如荼,“135”工程升级版取得显著进展,全省各地“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鲜明树立。
——培育了较强实力的主导产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材料等产业规模过万亿元,11个工业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和飞机起降系统研制基地成为湖南产业名片。
——集聚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中联智慧产业城、华为HUB仓、惠普打印机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邵阳中电彩虹特种玻璃制造项目一举打破国际垄断,广汽三菱发动机工厂、五矿有色铜铅锌产业基地30万吨锌项目投产,涟钢超高强度钢板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积累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长沙建立链长制、湘潭“链长+盟长+行长”三长联动抓产业、衡阳开通服务效能评价直通车、岳阳每月发布项目建设龙虎榜、株洲推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娄底建立“有事请找我”机制等。
如今之湖南,产业兴湘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华为在西方霸权强压下,不仅没有倒下去,反而越挫越勇,最关键就是保持战略定力,不图一时利益,练好内功、壮大自己。但在现实中,有的地方抱怨自己条件不好,发展不了产业;有的地方资源和环境优良,新引进项目却寥寥无几;有的班子一届任期下来,产业建设建树不大。偏居湘南一隅的江华,既没有资源、区位优势,又没有技术、人才基础,为什么产业发展红红火火?靠的是一股子精神,靠的是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反映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是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我们是对人民负责还是为自己服务,是功成不必在我还是贪一时之功,考验的是初心使命,反映的是党性修养、政治站位、思想境界。一个产业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到投产,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抓产业一定意义上是“潜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这个问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发展产业不断做大蛋糕,创造更多的就业、实现更高的收入、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更优的生态……
正确政绩观既要靠内在自觉,也要有科学考核机制。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坚定、又红又专的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熟悉专业、锐意改革的就是好干部。进入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是忠诚、干净、担当。抓产业有办法、推项目敢担当、过手资金不伸手,这就是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让懂经济、善抓产业的干部有为有位,产业兴湘就会风起云涌。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旧有的城市经营理念中走出来、从土地财政的思维惯性中走出来、从依靠盲目举债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中走出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情怀,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把产业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夯实好。
(四)
创新和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新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提出的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创新型省份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开放平台,为我们当好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提供了有利机遇,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港洽周等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产业项目落户。我们正以实际行动让创新和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落地需要产业支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和开放为引领。这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嫁接和深度融合。要发挥好创新第一驱动力作用,围绕湖南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大研发力度,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发展动能。同时,充分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实现“老树发新枝”。
开放是实现后发赶超的有力武器。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就是最好的说明。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开始将部分产业向内地转移,像桂阳的家居智造产业园、蓝山的皮革皮具产业园、常宁的牛仔小镇等,都是以产业链抱团转移落户湖南。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到世界经济大海里去游泳,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五)
人才聚、事业兴。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人才竞争。上海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高地,很重要的就是通过“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20年专注引进高端人才。深圳近年来创新创业势头强劲,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实施“孔雀计划”。
“既要待遇留人,更要事业留人;既要引进人才,又要用好人才。”近年来,湖南通过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人才总量突破65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300多万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居中部前列。当然,抓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也还需久久为功。
——科学认才、准确识才。目前,人才评价机制还存在评价主体重政府轻用人单位、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评价资源配置重高端轻基层、评价依据重学历轻实际能力等问题,有时导致“看上的人才评不了,评上的人才用不上”。如何破除唯学历论、唯资历论等观念,科学界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湖南是教育大省,为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海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本土高端人才流失率高,据统计全省高校毕业生四成左右在外省就业。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集聚人才、服务人才。人才留不留得下,取决于“发展容器”的大小。这些年湖南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亟需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我们要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还需要在环境、服务、待遇等各方面努力,解决一些高端人才在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做到人才来得了、安得下。
(六)
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
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产业资本和项目。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人才就往哪里聚,哪个地方的发展就更有活力。“杉杉能源在长沙发展的15年,我们没有一件事不顺心,每一件事都能够得到省、市的大力支持,这是杉杉能源极力主张将200亿元项目放在长沙的原因”,杉杉能源公司董事局主席在长沙基地开工仪式上如是说。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自我革命,没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务实有效的举措,就难见成效。如果避重就轻,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或者避实就虚,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就会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企业获得感。
政策落实体现抓营商环境的决心。今年是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加强土地、资金、煤油电气等要素保障,让惠企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方面关键靠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公正执法,坚决向“钓鱼执法”、区别对待等顽瘴痼疾开刀。随着“双随机一公开”推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方面遵循法治精神,按法律法规办事,就能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环境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企业发展也有困难的时候,时常会遇到“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倾听企业家的心声,为他们的发展搭一把力,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七)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干事一线就是干部舞台。今年是产业项目建设深化之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召开后,各地战高温、斗酷暑,你追我赶、不遗余力地招商引资、招大引强。领导干部第一时间沉下去,北上广深活跃着湖南招商引资人员的身影,园区工地呈现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蓝图不能一蹴而就,愿景无法一夜成真,需要的是埋头苦干。毛主席说,“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产业抓项目,已经到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时候,更需要抓落实的能力和担当。咬住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应该成为抓产业抓项目的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湖南人民素有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也创造了灿若星河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躬身民族复兴的伟大新时代,我们更要以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精神,坚定不移走产业兴湘之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书写新时代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灿烂的篇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