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五岭苍苍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英模故里行

作者:刘骄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1日 10时56分31秒 编辑:李志佳

在桂湘粤赣边境,由西向东,分列着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合称“五岭”。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在那首著名的《七律·长征》中以诗意的笔墨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从此多了一层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湘南骑田岭下,宜章境内,有一乡镇,便以“五岭”名之,既是记实,也是纪念。

(一)

五岭镇紧挨着宜章县城。从县城出发,往东北方向约15公里路程,便到五岭镇邓家湾村。附近周家湾、谭家窝、刘家洞、蔡家山、廖家园等,多是以姓氏而名的村落。邓家湾村,是这些普通村落中的一个,却因出了个邓中夏而不同凡响、名闻天下。

村前白沙河清泉潆绕,村后青山悠远,邓中夏故居便坐落在这山水环绕之中。

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南朝东北,为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旧式民居,有大小房屋7间,面积133平方米。1894年10月,邓中夏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1944年,故居被侵华日军烧毁,仅剩墙基。1983年,由当地政府出资,按原样进行了重建。1994年、2009年,又两次对故居进行了维修。

门头颇有特色,为木制砖瓦翘檐,门额上有弧形过梁,雕有龙凤呈祥图案。这在旧时,乃为湘南民居所常见,其大小形制既是门户脸面,更是屋主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门上悬挂江泽民同志1993年所题“邓中夏故居”匾额,左右两侧书有门联“声威催省港雨花飞碧血,暴动震湘南古村披红装。”

进门便是厅堂,左右墙上为邓中夏生平事迹介绍,居首为其侄儿邓邦镇所绘青年邓中夏油画像,图文介绍共分七个部分,将邓中夏短暂却伟大的一生简要地勾画出来。屋内有三个展柜,陈列着邓中夏手迹复制品若干件。

邓中夏卧室在厅堂右后。令人惊喜的是,房子虽为重修,但卧室中的摆设却是邓中夏当年所用原物。这里有个不为人知的故事。1909年,邓中夏奉父母之命,与本乡女子杨贤怀结婚。杨贤怀比邓中夏大两岁,双方无任何感情基础,但父母之命不能违抗。这桩婚姻给邓中夏带来了长期的困扰,直到1921年夏,邓中夏回湖南时,给杨氏带去了一部织袜机,帮助她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之后,才解除了婚姻。但杨贤怀并未改嫁,一直守着结婚时的家具物什,居家度日。解放后,杨贤怀由国家赡养,直至1983年去世。去世后,雕花大床、衣柜、衣箱、桌椅及邓中夏求学时的书籍等物品全部移交重修一新的故居。睹物思人,观者悲叹不已。一则为悲,封建包办婚姻下的残酷,世事弄人,情非得已,令人百感交集。一则为叹,若不是这段缘分,这些原物亦会随1944年的那把火灰飞烟灭,今日又何能见之?

从故居出来,穿过小巷,便是邓家祠堂——亮公祠,经百年风雨侵蚀,仍屹立如初。1919年8月间,邓中夏回乡,就曾在祠堂里作讲演,宣传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将革命火种播撒到乡亲子弟心间。如今,斯人已去,祠堂仍在,村里红白喜事皆在此举行必不可少的仪式。

(二)

据新来的故居管理员邓如芳介绍,故居虽处偏僻,交通亦不甚方便,但前来参观的人仍然不少,特别是周末假日,父母带着小孩来参观学习的特别多,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很多游客参观后,都自发在留言本上写下感想,随手一翻,“继承邓中夏遗志”“中夏精神,浩气长存”等满页皆是。

邓中夏当得起人们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他是革命先驱。1917年,入北大就读后,邓中夏即开始研究、宣传、传播马列主义。五四运动期间,他是先锋,是战士。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我党最早的一批成员之一,后成长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他亦是旷世大才。早期革命者特别是工人运动领导人,或研究理论,或长于实际,邓中夏则两者兼得,既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他教书办学、出版刊物、撰写文章,是我党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参与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并取得胜利,堪称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而名垂史册。1945年3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题写“继启汉(李启汉,湖南江华人,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牺牲,是邓中夏妻子李瑛的哥哥)中夏之遗志”,可见其地位和影响。

他对组织忠诚。一个人是否忠诚组织,除了服从命令、勤勉工作外,更为关键的是,一看逆境中的态度,二看生死前的抉择。从这两点而论,邓中夏对党、对组织是绝对忠诚的。1931年,由于多种原因,邓中夏被撤掉全部职务,回到上海等候中央处理决定。从工运最高领导人,一下子降到最低处,其心里感受可想而知。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当时个别有着“左”倾思想的中央领导人竟然几个月不安排邓中夏工作,也不发生活费,全靠其妻李瑛在纱厂当学徒挣钱养家、艰难度日,妻子还因劳累过度导致小产。尽管如此,邓中夏对党毫无怨言、对革命更是矢志不移。翌年,组织派他担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他欣然领命,加倍努力工作,直至被捕。在狱中,他视死如归,“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挺住了敌人高官厚禄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摧残,从未半点屈节。“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怀着对革命的崇高信仰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1933年9月21日,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9岁。

令人伤心的是,邓中夏与李瑛虽生有五子,牺牲后却已“无后”。婚后几年间,夫妻俩为革命辗转多地、奔劳不息,一个小孩寄养在农民家里因战乱丢失,一个生下来便送人亦不知所踪,一个流产,两个夭折。为革命而至如此,怎不令人感佩?!

(三)

邓中夏虽“无后”,但正如他所坚信的,“红花”定能遍地开。他的精神永不灭,他的追求已成真。到访他的家乡宜章,这种感受尤为真实而强烈。

宜章是红色老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彭德怀、刘伯承等都曾在宜章留下革命足迹,著名的湘南起义更是在这里揭开序幕,红军长征途径此地、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湘南游击队在这里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宜章子弟3600余人走上井冈山,1800余名烈士献出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宜章便被认定为重点老区县之一。如今,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湘南起义纪念馆、邓中夏故居等红色景点点缀其中,成为宜章亮闪闪的“金字招牌”。

宜章是好人之城。中夏遗志在新时代的宜章大地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他曾言:“不当官,要做公仆”“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夯实了宜章人的精神土壤,生发好人辈出的蓬勃之势。全国道德模范刘真茂,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运良,全国劳模李常水、李建龙,中国好人袁贤光等100多位“宜章好人”,成为这座城市的醒目名片,宣传文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人可学。好人协会,好人网,好人馆,好人节……好人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风尚潮流,穿越时空,与中夏精神相呼相应、芬芳绵延。

宜章是小康之地。近些年来,宜章着力发展有色金属、脐橙、茶叶、油茶等优质产业,实施“五大扶贫工程”,探索出独具特色、成效卓著的脱贫攻坚“宜章模式”。2019年3月1日,对宜章而言,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宜章县脱贫摘帽。这意味着,有着65万多人口的宜章告别数千年的贫困之境,迈入小康时代。可以预见,一个“实力、开放、宜居、生态、小康”宜章正款款走来、愈发靓丽。

初夏之夜,如果你漫步中夏公园,更能近距离地触摸和感知宜章的宜居和幸福。广场上,跳舞的跳舞,打球的打球,唱歌的唱歌,男女老少各得其乐,各享其福。亨泉和着捣衣声,汩汩流淌,露天电影播放着主旋律影片,应时应景。广场后方山头上挺立的邓中夏铜像,在灯光的照耀下愈显高大、气派,正凝神注视,望向辽阔的远方……

(摄影/贺艳花)

下一篇 传奇耿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