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历史性地解决贫困问题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从那时起到现在,不仅十八洞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整个国家也取得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扶贫总体思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2015年11月27日,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梁家河务农起,中国减贫事业就同习近平总书记结下不解之缘。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孜孜以求的心愿。他曾经回忆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一项政治责任。他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念兹在兹,精准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了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分析情况,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他说:为了确保会议取得实效,“每次座谈会前,我都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听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召集相关省份负责同志进行工作部署”。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就精准脱贫和扶贫工作如此密集地召开专题会议,亲自调研、亲自督促、亲自部署,这还是第一次。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他在会上提出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在提出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将“扶贫攻坚”的提法正式改为“脱贫攻坚”,立下“两个确保”军令状,即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完整系统地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政策措施。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精准脱贫的决策,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脱贫攻坚要重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令人注目的是,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大连、苏州、杭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深圳、珠海等有帮扶任务的东部9个省市和9个城市的党委书记,以及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接受帮扶的西部12个省区市的党委书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帮扶脱贫攻坚的大思路。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这次到吕梁山区后,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我都走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提出包括“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在内的8项举措,使这次座谈会成为向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宣战的动员会。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总结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我们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指出:“这个制度体系中,根本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增强责任,强化落实。这些制度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两不愁三保障”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指标。“两不愁”,指的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的是保障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他提出一个重要判断:“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强调“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
2020年初,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给处在决胜关键时刻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镇定自若、精准研判、精准应对、收放自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对精准脱贫同样毫不放松。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次座谈会不同寻常,是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情况下召开的脱贫攻坚再动员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抗击疫情非常时刻,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反贫困冲锋号令。
此前近一年,2019年4月22日,他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重大判断:“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在今年这次会议上,他又作出一个重要判断:“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这两个重大判断,预示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是一个期盼已久的伟大时刻,也是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历史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再一次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
从“心里确实很沉重”,到“心里非常高兴”,见证了中国减贫奇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夺取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作出全面部署。他特别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这项工作,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实际先做起来,为面上积累经验。”
这预示着,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后,又一场新的强国富民的重大战役即将打响。
在领导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各地深度贫困地区,足迹遍布贫困地区的村落与农户,强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指挥脱贫攻坚战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作者系中国史学会会长,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求是杂志社原社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