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初的“盲杖”
溪水潺潺绕田野,村道弯弯进山林。阳光流淌,大地芬芳。驱车在硬化了的村道上,打开车窗,清凉山风徐来,让人有种“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意韵。绕了很长的村道后,我们来到衡南县洪山镇新境村社公组,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三层小洋楼矗立于眼前。
屋檐下,站着一位中年汉子。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他快步走进屋里搬来凳子,接着端来已切好的自种的西瓜。动作利索,很难看出他是一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只要东西不被人挪动,我熊文初就能拿得到。”中年汉子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非常自信地说。我上前握住他那双粗糙的手,早已深信不疑。
今年49岁的熊文初,半岁时患上了先天性白内障,从此他的世界就模糊一片。成年后熊文初娶了一名智障女子,没想到大儿子也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倔强的熊文初,不认输,坚信自己也能过上好日子。他决定养猪,母亲很是支持,这给了他极大的动力和信心。他说,既然自己没有一双好眼睛,那就利用自己一双手一双脚,走出自己的路,撑起这个苦难的家。
养猪虽不难,但对于一个视力非常模糊的人来说,谈何容易?每天清晨摸索着走向猪舍,跌倒了,爬起来继续“摸黑”一步步向前;撞墙了,忍着痛苦又继续探路。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她每天牵着他从住房一步一步走向低矮的猪棚区。熊文初不忍心让年迈的母亲每天这样牵着,他就一边跌跌撞撞“摸黑”前进,一边数数,记住了从住房到猪栏共156步。经过几年一边数数走路,一边“摸黑”做事,硬是凭着156步这样的执着走出一套养猪的“独门秘诀”。
熊文初低着头,声音十分低沉:“我视力非常模糊,完全凭记忆走路,摔了不少跟头,吃了不少苦头,如不是老母亲,好几次我都要放弃养殖业……”
许久,熊文初抬起头来,声音大起来:“我能走出困境,更多亏驻村扶贫干部和乡亲们的帮扶。在大家的帮扶下,我又增加了土鸡养殖项目。养殖利润很低,有时碰到生猪和土鸡价格下跌,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每当这时,驻村扶贫干部就四处打听行情,想方设法帮我卖个好价钱。”
村干部插话道:“乡亲们都被熊文初的坚强感动了,在他资金紧缺时,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街上饲料店老板不仅赊账,还免费为他送货上门。”衡南县委一位领导来到熊文初家,了解情况后大为感动,当即为他争取到3万元扶贫资金,替熊文初解了燃眉之急。随后,这位县领导又给熊文初送来了3头母猪,并请来兽医教他相关技术。
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2015年熊文初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建起了第3个养猪棚。通过规模化养殖,养殖效益越来越好。现在每年可出栏100多头肉猪和100余羽鸡,最多时年出栏220多头肉猪和400余羽鸡。熊文初存折上的数字越变越大,如今年收入已达6万多元。早在2017年,熊文初就将家里的危房改建成了漂亮的小洋楼,主动要求摘了贫困户帽子,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越来越开心。
熊文初高兴劲儿尽写在脸上,他站起带领我们参观他家:“我家里冰箱、洗衣机、电脑、智能手机样样都有,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当然,熊文初还有一件天大的喜事,大儿子已做了第三次白内障手术,正逐步康复。大儿子将会看到光明,那也是熊文初最为欣喜的光明。熊文初接着又带领我们走他的“致富路”,从家里到猪棚鸡舍,不多不少,刚好156步。
每位盲人,出外行走都需依仗一根“盲杖”。熊文初的“盲杖”,最初是母亲,后来是扶贫干部。已脱贫致富的熊文初也想成为其他人奔向致富路的拐杖,他腼腆地说:“今后谁家遇到了养猪养鸡方面的技术难题,都可以来找我。”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