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脱贫靠奋斗 致富感党恩

作者:李垂慧 刘明政 陈茂智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23期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3日 03时42分37秒 编辑:陈家琦

我叫李垂慧,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界牌乡大林江村二组村民,1990年出生,大专学历,全家4口人,2015年因父亲患大病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3年,我在广东一个电子厂打工,月薪5000多元,父母在广东博罗县帮老板养鸡。一次我去看望父母,看到老板的鸡棚都是空的,一问才知道是受禽流感的影响。我突发奇想,鸡场的老板都没有了鸡,市场上的鸡少了,价格肯定会涨,这个时候养鸡肯定能赚钱。我鼓起勇气跟老板谈了租借鸡棚养鸡的想法,老板看我为人真诚、做事勤快便同意了。我把打工赚的钱,加上父母积攒的血汗钱都投了进来,还在银行贷款10万元,购进8000羽鸡苗,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就在我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不幸降临了。2015年,父亲被查出肝腹水肝硬化,不得不住院治疗。经过多次手术治疗,花费了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父亲的病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身体大不如前,丧失了劳动能力。巨额的债务和家里的重担压在了我和哥哥两人身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年底,我被查出患有乙型肝炎,这无疑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漫长的治疗过程和高昂的费用又进一步加深了家里的贫困程度。

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多次打电话让我回乡治病,并用自己学到的养鸡技能创办养殖场。村支两委也积极为我想办法,在场地租赁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

2016年初,我回到家乡,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通过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和小额信用贷款,流转村里的10亩荒山,购买了1000羽本地“铜脚土鸡”鸡苗,办起了优质土鸡养殖场。我用自己在广东养鸡学到的技术,把雏鸡当宝贝精心饲养,获得成功。我饲养的肉鸡主要吃玉米和麦粕,用金银花、鱼腥草等草药熬水给鸡防病,保持了本地土鸡的纯正品质,肉质细腻、汤汁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第一批土鸡刚上市,很快就被本地和周边县的酒店订购一空,收益颇丰。

回乡创业,首战告捷,让我信心倍增,我决定扩大养殖场规模,依托养殖场的地形地势,实行生态立体种养。在扶贫队和乡、村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鸡场周围又流转土地10余亩种植柑橘,加上10余亩的养殖场,20余亩的种养基地已初具规模。此外,我还成立了和兴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种植的10多亩柑橘已经挂果,养殖场的规模也从原来1000多羽发展到了18000羽,一年有近18万元的收入。2018年,我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通过养鸡、种水果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我的养殖场为村里10余名贫困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天每人可获得70—80元不等的收入。村里的养殖户遇到技术上的困难,都来找我,我免费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还经常组织他们培训交流。明年,我将在20亩基地的空地上全部种上桑葚树,另承包10亩田来种植水稻,发展桑葚酒产业,同时提供自助采摘,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我家因病致贫,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作为一名90后年轻人,我家享受了很多国家扶贫政策,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2017年我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9年10月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在这一年的国家扶贫日表彰会上,我被评为全县脱贫之星。今后,我要用自己掌握的种养技术为村里做贡献,为村里的年轻人树立榜样,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