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大江
人到五十,面对世事万物,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常人,吃的是家常便饭,过的是寻常生活,谈的是人之常情,所见皆常事,所悟皆常理,说的话也是老生常谈。身处平常,开门无非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怀揣着理想为生活而奔波,栉风沐雨,忙碌终生。尽管如此,我大多时候都会保持一种平常心态,见怪不怪,波澜不兴,处变不惊,泰然如常,安常守分。
人一生有太多不易,总要自己面对,忍忍也就过去了,笑笑也就过去了,哭过之后雨过天晴,愁过之后春暖花开。太多的痛、太多的苦都要尝,痛苦说到底,也就一种苦,体味了这种人生的滋味,才会觉得来之不易的幸福的甜美。一个人,如果眼前常有阳光雨露、清风明月,心底常蓄一汪清水,不喝过夜的茶,不生过夜的气,不犯过夜的愁,就不会有过夜的病。若能做到不贪财色,不慕富贵,看淡名利,自然身心轻松,开心快乐。如果心里头亮堂了,茫茫暗夜里就敢行路,一路朝前走,越走越坦然,越走越宽阔。人这一辈子,少与别人为敌。不与人为敌,才是真正的无惧。敌是什么?拆开来看,“敌”就是反过来的舌头。与小人为敌,那是把自己当小人,舌头在人背后论长短。水润万物,君子无敌。“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日月无声,水过无痕。人一旦有了如水的性情,便可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至柔至坚的境界。
人在世上,更要学会珍惜和尊重,学会懂得感恩和回报。有太多的感恩箴言,经常回响在我们的耳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大家都知道,哪怕是一颗种子种下去,也会结出一千颗籽回报大地。感恩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在心底种下善良和仁慈,种下真诚和阳光,种下宽容和谦让……所有的一切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地里生长的会回归大地,从心底出发的也一定会回归内心。感恩,我们首先要守护好内心;其次,我们要发掘好内心;最后,我们才是分享感恩的欢乐。唯其如此,天空也会俯下身来爱抚大地,风儿不时吻着花儿,小草一地清新,花儿满世界芬芳,大地一片静美而慈爱。
人只要有爱,即便像木头,也能熊熊燃烧,没有了爱,只会慢慢腐朽。爱,比被爱幸福。心中有爱,孤独不再,绝望和无奈就会逃开。天无界,地无边,爱无言,情无限。爱,是有生命的,它自己也会生长。爱,又可以延续生命。有了爱,便有了一切。里尔克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写道,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要的事。
知命之年,更加笃信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有道是: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云;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作为一名文坛跋涉者,我也应该像老农一样,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在故乡,一代一代的老农,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凝视大地上这永恒的背影,也许就在一瞬之间,忽地明白了人世间的大义:枝叶枯时即是绿,水云淡痕犹入梦。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耕耘的过程中,又何尝没有收获?看看,石缝中的野草也能生长,裂缝中的阳光也还是那般明媚温暖。
人到五十,应该心态平和,凡事看淡。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宠,不争强,一切放下,归于平静。我在文坛呆的时间不算短,很多的事,很多的人,很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看清了,也不点破;看透了,一笑而过。我时常记得孙犁先生说过的话:“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匿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有朋友当面背后都笑说我是只软柿子,怎么不去争个强弱呢?我没说什么,我能说什么,我又何必去说什么呢?平平静静的我早已在自己的心底铭刻上一行话,致敬那些令人感怀的文坛前辈,也是给自己一种勉励:一个真正的作家,不争一时一地,不争一城一池,争的是文学之美、文学之道、文学之史,争的是作品流芳百世、作者名垂千古。
到了五十岁,我开始喜欢小花小草,喜欢种点蔬菜和绿植,喜欢金色的秋天,喜欢秋日的阳光,喜欢飘香的丹桂、九月的菊花,喜欢银杏树下听晚蝉,喜欢看大雁南飞、群鸟归巢,喜欢秋虫声渐起时会会老友,喜欢面对一池枯荷听雨声,喜欢呆坐到黄昏——看蓝天草地、闲云野鹤,喜欢一个人在幽静的山路上徘徊——长长的山路长长的思索……也很是喜欢欢蹦乱跳的小动物,还特别喜欢小孩,喜欢看孩子清澈的眼睛,喜欢那眼睛里溢出的天真、坦率、正直和诚实。孩子,孩子多好呀!每个孩子都是拱出土的嫩笋,十天半月就长了二三丈,“清明出土,谷雨成林。”这句俗语说得多好;每个孩子都是太阳,冉冉升起,总会燃烧起新的希望和梦想。年岁一大,我越来越像一个孩子,常常喜欢发呆出神,两眼直直的,什么也不愿去想,什么也不愿去弄明白。望着天空与大地,望着山川与河流,望着自己的来路与去路……恍惚之间,看看自己,看看影子,看看大地上的生灵,不住地问自己:我是谁?
“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在童谣里,我常常梦见自己回到故乡,回到从前的乡村和童贞的美好中。就那样在故乡大地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我还是那样喜欢蓝天白云,喜欢一个人的夜晚仰望星空,喜欢儿时相伴的那只叫小白的爱摇尾巴的小狗。秋天落叶飞,知了不见叫,仰卧地上无语向天。小孩大声嚷,上屋掏鸟窝,上树摘果子,下河摸鱼虾,无事斗公鸡;突然安静了,原来是几个“细把戏”架了云梯上天去摘月,生怕月亮听见似的。月亮明晃晃的,一切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桂花树还在,嫦娥和玉兔也还在,千万年的相思爱恋当然还在……对月独酌,月亮醉了,我也醉了,一觉睡到大天明。梦醒之后,我不知是自己变老了还是变小了,只知道自己走了几十年,又走回到了原地,又找寻到了自己久违的快乐和美好……回归童心,世界变得那么有序、纯洁、坦诚,简单而美好。
一切发生的,都是自然的。比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耕耘,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藏;比如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病痛、死亡……一切顺其自然,回归本心,方可不困惑、不沮丧、不惊慌、不畏缩、不抱怨,不畏风雨,不惧险阻。
安静的时候读经典,其实也不难读懂。譬如:世上万事万物,皆从《周易》,周而复始,不易、变易、简易。
有一天看到老树先生画语,甚是通透和畅快:山村无杂事,桂花十里香;微风临清夜,明月照大江。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