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毛泽东与通道转兵

作者:郑湘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6日 04时47分04秒 编辑:陈家琦


1929年,毛泽东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但是在1931年的赣南会议和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他遭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相继被撤销了党内和军内领导职务。从此,党内的高层会议都不让他参加,他成了一个“靠边站”的人。可是,1934年12月12日他为什么又参加了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通道会议呢?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紧急调遣30万大军,设置第四道封锁线,对红军进行合围。无数红军将士英勇献身,以惨重代价撕开国民党重兵设防的四道封锁线,十分艰难地渡过湘江,向湖南通道前进。

湘江战役后,红军指战员的思想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中央苏区的丢失和湘江战役的严重失利,极大地震撼了红军指战员的心灵。他们对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有了深刻的认识。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维汉回忆:“在红军转移的路上,不是主动地打击敌人,而是拼命逃跑、避战,处处被动挨打,损兵折将……这时我对王明路线已发生动摇,不像过去那么自信,那么积极贯彻执行了。”要求改变领导人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人们在胜利的时候认识了毛泽东,在失败的时候又进一步认识了毛泽东。面对惨重失败和迷茫、暗淡的前程,广大红军指战员们,把希望重新寄托在曾经率领他们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央苏区,率领他们打了许多胜仗的毛泽东身上,都希望他重新出来指挥红军打胜仗,挽救处于绝境中的党和红军。红一军团十五师政委萧华回忆当时的情形:“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长征初期,因身体原因,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三人经常坐担架一路同行。三人常常在担架上一起讨论党和红军的大事,担架变成了他们讨论军事和政治的舞台。为了改变红军的困境和危局,毛泽东首先是做王稼祥和张闻天的工作。通过反复分析和讨论根据地丢失的原因和第五次反“围剿”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他们二人很快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进入通道后,毛、王、张三人给周恩来提建议,要求召开会议研究红军前进的方向。周恩来同意了,并破例约请毛泽东参加会议。

12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负责人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迫在眉睫的前进方向问题。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李德七个人。会上,他们围绕着红军前进的方向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博古、李德顽固地坚持要按共产国际的原定计划,北进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毛泽东则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十分坚决地要求改变原定计划,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争论中,李德生气地中途离开会场。毛泽东从兵力部署、战场形势、战略思维等方面继续做其他同志的工作。经过激烈争论和耐心说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最终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会议作出了转兵西进、进军贵州黎平的重大决定。通道会议时间很短,只有两个多小时。正是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作出了转兵贵州的重大决策,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会议一结束,当天晚上7点半,立即以中革军委的名义向各军团各纵队发出西进贵州、进占黎平的“万万火急”电令。12月13日清晨,3万多中央红军紧急行动,兵分两路向贵州前进,把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甩在了湘西。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中央红军一路由通道的县溪,进入贵州的新厂、平茶、马路口一带;另一路在通道的播阳集结后,从寨什和猛洞两个侗寨进入贵州的洪州,迈出了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第一步。

通道会议上的激烈争论主要发生在毛泽东与博古、李德之间。会议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它折射出一种精神,即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勇于担当。这种精神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在通道,毛泽东根据严重变化了的敌情,实事求是地寻找出路,实事求是地提出转兵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通道会议是我党实事求是的一个典范。

历史的转折,是一个不断斗争的结果。尤其需要敢于斗争,不惧任何风险,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通道会议前,毛泽东连续提了九次建议,前面八次博古、李德不予采纳,第九次周恩来同意了。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大无畏的勇气挺身而出,与博古、李德据理力争,态度十分坚决和果断,最终促成通道转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通道转兵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正是从通道转兵开始,中国共产党有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精神和勇气,使中国革命从被动应战转而开始形成战略主动。

通道会议之前,毛泽东同志已经离开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但他不在其位仍然主动为党和红军分忧。无论处于多么艰难的处境,心里想的总是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和勇于担当,才有了危急时刻的通道转兵,为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奠定了基础。(作者单位: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