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为精准扶贫立此存照

作者:方雪梅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6日 04时43分09秒 编辑:陈家琦


src=http_%2F%2Fnimg.ws.126.net%2F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302%2Fdffc02c6j00qpckc5000yd200m800rsg00g200k2.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2F%2Fnimg.ws.126.jpg


这是湘西苗家的早上。6点不到,远处的山梁上就挂起了一帘晨光,清凉的山风掠过木楼的小青瓦和檐角的一串红灯笼,对面一栋栗黑色木楼里荡漾着婴儿咿呀的声音……

带着《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档案实录》的采写任务,我住到了十八洞村梨子寨的阿雅家。每天早晨醒来,喜欢坐在吊脚楼的栏杆旁,呼吸清凉空气,打量这个村子的宁静与奔腾。

来梨子寨的第一天,我在寨前的风雨长亭里遇到了杨五玉老人,他是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老人年过古稀,形瘦而精神矍铄,是建档立卡户,也曾经是村里的老支书,他当过兵,骨头里有股硬气。从前的十八洞,天高地远,发展受阻,他意识到只有修路才有出路,便领着乡亲们自备干粮、锄头,不畏艰难地劈岭开山。湘西山区地貌复杂,山地缓险不一,为了公平,大家抓阄决定修路长度,摸到险峻地段的就修短点,摸到平缓地段的就修长些。三年下来,一条两米宽、六公里长,贯通竹子寨、飞虫寨,连接国道的土路,彩带一样蜿蜒在苍绿的大山里了。谈及此事,杨五玉老人脸上浮起一丝骄傲的神情,说:“总书记从这条路到了村里,我和大伙都很开心。现在村里交通更方便,游客多了,村民的钱包鼓了。像我不愁吃、不愁穿,日子很好过,真的是心满意足了。”

我的房东本名施兰珍,大家都叫她阿雅,是苗语中阿姐的意思。她长着一张讨喜的圆脸蛋,整天喜笑颜开的。这个热情能干的苗家女子,原本与丈夫在外打工,十八洞村成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后,这对小夫妻看到了希望,拿出所有积蓄,回村办起了农家乐。现在她家漂亮的吊脚木楼,立在寨子最打眼的地方,成了村里的地标,一年四季接待着天南地北的客人,阿雅每天迎来送往、忙前忙后,始终乐呵呵的。每天早上,听到她用湘西调调的普通话体贴地喊“老师,下楼吃饭咯”,我就觉得暖心得很。阿雅的丈夫杨振邦,四十出头,也是个勤快人,除了当好厨师,还得负责开车去市场采购,见我与同伴每天顶着热辣的日头去另外的寨子采访,他会摇下车窗,探出憨憨的笑脸招呼:“老师,去飞虫寨不近呢,我送你们过去吧。回头等你们采访完了,我赶过来接……”我们呢,也没把自己当外人,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他的好意,仿佛他是自家亲戚。一路上,听他不停地感慨:“没想到我们这些活在穷乡僻壤的人,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在梨子寨,我每天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个子偏矮的中年男子,从大清早开始,就躬着身子,划动着手里的竹扫帚,满村打扫卫生。他很少与人交谈,然而这个不起眼的村民,像一道光镌刻在我的记忆里。那天,我们在村民常年聚集摆摊的亭子里采访,一不留神,同伴装着U盘、笔记本的包,从木栏杆缝隙间滑落到亭子下幽深的谷底,瞬间隐没在蔓生的灌木杂树之间。山谷无路,只有风摇动茂密林木的簌簌声和急促的蝉鸣。我们急得六神无主,村民们有的说拿绳子吊,有的要回家拿长竹竿,正在这时,大家发现,有一个人影,不声不响,从极陡峭的斜坡,缓慢而艰难地下到了谷底,并在荒草杂竹中找到了手提包。众人都为那人捏着一把汗,待他气喘吁吁爬上来,才发现是村里的保洁员、老实木讷的村民隆志文。他额头上挂着汗珠,憨憨地笑着把包交给我们,并拒绝了我们以付报酬、买食品的方式表达的谢意,最后拗不过我们,勉强接了一瓶矿泉水。

每天黄昏,我们会沿着起伏的石阶路,围着村子转一圈。这天,经过石拔哑大姐家,她正在门前洗衣,屋顶有人在帮她换新瓦。平时,她总穿一身蓝色镶花边的苗服,坐在木门边,宁静得像一口老井。村里人都知道,能被总书记称为大姐,她内心的幸福,是所有的言语也表达不尽的。

石拔哑家背后的坡上,是村民杨秀富家的两层木楼。屋里的火塘上方,挂满了熏成琥珀色的苗家腊肉,门楣上写“爱在拉萨”几个大字。这是杨秀富与妻子龙拔二开的农家乐,因为思念援藏支教的儿子杨英华而命名。年近古稀的杨秀富也是建档立卡户,村里发展旅游业,他在家里开办了有六间客房的农家乐,彻底摆脱了口袋里紧巴巴的状况。杨秀富指着满墙贴着的儿子在西藏的照片和各种证书,对我们说:现在村里家家通了自来水,通了电,进出的路修宽了,日子真的越来越好过。我只希望儿子能早点谈个好对象,早点有个幸福的小家。

掌灯时分,晚风凉爽,人声寂静。空气中草叶的清香和炉灶间溢出的柴烟味糅在一起,有稼穑桑麻人家烟火日子的稳妥与踏实。路过杨远清家,见他与妻子和正坐在矮桌边吃饭,周围就是琳琅满目的银饰展示柜。得益于村里发展旅游业,这对农民夫妇,又有了新身份,变成了每年有六万元租金进账的房东。女儿也被做银饰生意的租客聘为营业员,天天在自家屋里上班。见我们进门,夫妇俩满脸挂笑,说:“快来,快来,一起吃饭啰。”苗家好客,为人慷慨,无论我们路过哪家门前,只要是饭点,主人看见了,一定会热情地招呼我们上桌。这一路上已经被好几家邀请过。听说留客吃饭是村里世代的老习俗,哪怕桌上只有一碗粥,也会匀客人一半。虽然一一谢绝,但这乡村民间的礼数,让我们心里满怀暖意,胜过美味佳肴。

我们顺着青石板道前行,拐角处就是退休老教师杨东仕的家。2013年11月,总书记来村里,就在这个木门边与又惊又喜的杨老师握了手。兴奋的老人,连夜写了一副红纸对联,“习主席握手温暖人心,共产党领导福泽万民”,横批“幸福人家”,贴在家门口。他要让所有路过的人,分享他的喜悦。

梨子寨并不大,从“幸福人家”循道左转,不一会,就到了村民施成付家前坪。当年,总书记在这里与乡亲们亲切座谈时,施成付与老伴龙德林就一左一右坐在总书记身边,真切感受到了总书记对老百姓的牵挂与关怀。现在他家前坪就叫精准扶贫广场,成了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他家的木楼,也成了“网红”打卡地。我们进门时,屋里灯光柔和,老太太龙德林迎上来,她缠着头巾,戴着耳环,穿着精致整洁的淡绿色苗服,看得出这盛装是老太太有心而为。因为老有游客要求与她合影,她得让自己展现出苗家人的精气神。她开心地告诉我们,她和老头子去过北京三回,在《星光大道》电视节目上,向全国观众讲村里脱贫故事。她用方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现在生活变好了,我们希望能活一百二三十岁,在好日子里多待几年。

在十八洞村采访期间,我从梨子寨、竹子寨、飞虫寨到当戎寨,走访了散居在村里各个角落的一家家建档立卡户,结识了许多朴实的村民,在他们的身上,弥漫着一种淳朴的民情物意,一种满满的幸福,而我更看到了一种深藏中国乡村肌体的力量。精准扶贫政策引爆了这种力量,十八洞村得以从深度贫困走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而熠熠生辉。这一个村庄的光芒,让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一种崭新的希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