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张建军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2日 04时36分48秒 编辑:陈家琦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喜迎农历牛年。辞旧迎新之际,令人更为振奋的是: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并且就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成就、重要经验认识,以及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等作出深刻阐述,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是根植于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征程上接续做好反贫困事业的科学指南,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精神要义、认真学习贯彻践行。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透过这一组数字,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脱贫攻坚成绩喜人。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成就作了五个方面的概括。

第一,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8年来,正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部署,我们坚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生活得到根本改变。

第二,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各方、凝聚力量,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特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举措,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变化。交通、电力、通信、住房、教育等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建设有了显著改善。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现历史性跨越。

第三,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加强贫困地区移风易俗工作,促进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部群众正是以此为激励,坚持自立自强、苦干实干,由内而外地焕发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

第四,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脱贫攻坚斗争中,无数党员干部走进贫困地区、关心贫困群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正是有了这些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才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同时也赢得了百姓的人心所向,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第五,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演讲中就提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今天,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并且“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可以说,这一成就有目共睹,赢得赞誉当之无愧。

从历史的纵向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脱贫攻坚的成就,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下大力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从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200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二〇〇一——二〇一〇年)》,再到2011年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二〇一一——二〇二〇年)》,我们经过艰辛努力,虽然解决了上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始终未能实现全面脱贫。8年来,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各级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脱贫攻坚战才能一抓到底、取得完胜。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人类反贫困史上具有典型意义,也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样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方面,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重要经验,主要是“七个坚持”。

第一个是“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反复强调了一个重要论断,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脱贫攻坚实践也表明,在中国的大地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前进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第二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再次强调,并且指出,这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只有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续实干,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个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之一。事实证明,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优势,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四个是“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在这次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指明新时代脱贫攻坚方向的发源地、见证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同十八洞干部和村民亲切座谈,由此定下了精准扶贫的方略。在后来召开的扶贫攻坚重要会议上,还多次强调“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把扶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实践表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我们一定要坚持用好这个法宝。

第五个是“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要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事实也证明,只有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充分调动起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从根子上树牢“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信念和决心,激发出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智慧和力量。

第六个是“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10月10日就我国设立“扶贫日”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设立扶贫日,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年来,正是在全社会各方努力下,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才取得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第七个是“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为了把党的大政方针、部署要求高效落实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还把2018年确定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正是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过硬作风,我们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才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这“七个坚持”,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关系我国脱贫攻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结合新的实践,深入领会、牢牢掌握。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表彰大会上鲜明提出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并且指出:“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伟大精神的精辟概括和阐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也揭示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并且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虽然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求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力量加快推进。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奋斗、一往无前。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首要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发挥好我国最大的政治优势,做到“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尤其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坚持好“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等经验做法,统筹落实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工作力量建设。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根本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脱贫攻坚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心里装着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赢得胜利赢得人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谆谆教导,努力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不负人民”。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全面脱贫这篇文章完成后,更要乘势而上、发展经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文章,让脱贫群众生活更好、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重要的在于继承发扬优良作风。无论是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难免会遇到“拦路虎”“硬骨头”,我们要坚持从严要求、真抓实干,以务实、求实、老实的态度,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言败的过硬作风,打赢一个又一个攻坚战。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紧要的在于联系实际、落到实处。在新发展阶段新的历史征程上,新的形势任务给我们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只有紧密联系实际、抓好内在结合,才能把脱贫攻坚精神力量有效转化为开拓创新巨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