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刘文典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8期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0日 05时15分21秒 编辑:陈家琦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了一系列红色故事,这些红色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体现着红色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讲好红色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并身体力行在多种场合带头讲有内涵、有温度、有共鸣的红色故事,展现了人民领袖的博大胸襟、共产党人的真挚情怀。我们要真诚地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学会讲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


善于把握讲好故事的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红色故事,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提纲挈领、推陈出新,为我们讲好红色故事提供了重要遵循。

因时而讲,把握时机切入点。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陈望道“真理味道”的故事;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些红色故事,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产生了特别的震撼效应。这让我们深切领悟到,只有把握时势、找准时机、契合场合,故事才能讲得正当其时、恰到好处。我们要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找准红色故事讲述的切入点、连接点,努力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要场合不失声。

据理而讲,占据道义制高点。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动情讲述英雄母亲邓玉芬将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的故事,诠释了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品格;2020年9月,他在湖南考察调研时深情讲述“毛主席、贺老总、夏明翰烈士等满门英烈初心不改”“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浴血奋战”“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等红色故事,强调要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让我们深切领悟到,讲好红色故事,就要善于讲能够产生认同、引起共鸣的经典史事,善于讲让人启发、给人启迪的观点主张,努力掌握红色话语的表达能力,把我们党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追求讲清楚讲透彻,让红色故事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用情而讲,增强表达感染力。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讲述了龚全珍跟随丈夫——开国将军甘祖昌回到农村艰苦奋斗的故事,他动情地说,“我向大家介绍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我向龚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2015年5月7日,他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表达“铭记历史,共创未来”的观点主张,深情讲述毛岸英在苏联卫国战争中驾驶坦克直捣柏林的故事,唤醒中俄两国渊源深厚的共同情感记忆。这些充满情感的红色故事关注受众诉求、尊重听众感受,亲切自信、娓娓道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传播力影响力。这让我们深切领悟到,讲好红色故事,就要怀着对党的历史的敬畏、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注重关照受众的心境、感受、环境及经历,用真挚、朴实的情感,把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国家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及长期奋斗所铸就的崇高精神讲真切、讲生动。


善于提炼便于识别的新概念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也是话语体系的构成内容。当今时代,谁掌握了概念的定义权,谁就掌握了话语的主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时代的眼光,考察研究党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积累的历史经验,深入探寻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趋势,总结提炼了“中国梦”“精神补钙”“初心使命”“红色基因”“精神家园”“命运共同体”等与党的历史一脉相承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核心话语概念,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越来越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标识。

我们要注重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善于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历史进程中,总结提炼能反映党的本质属性、鲜明特征及执政理念、执政规律的新观点,构建广大受众便于识别的话语新概念,生动阐释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要注重讲好我们党不懈奋斗的故事、带领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坚持人民至上的故事,让红色故事穿越时空、直抵心灵、引发共鸣。这方面,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他多次用“半条被子”这个简短故事,把“初心使命”这一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概念,诠释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


善于打造易于传播的新表述

讲故事需要依赖一定的故事文本载体。在海量信息时代,以何种方式对话语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构建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述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信息传播的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这里讲的“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实际上就是指话语的表述形式问题。目前,利用多种形式、载体所讲述的红色故事文本数量很多,包括图书、影视作品、文艺节目、专题陈列,等等。但在这些讲述红色故事的众多作品中,真正让广大受众喜欢听、愿意看,且“叫得响、传得开”的却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品的呈现和表达形式没有适应大众的接受习惯和认知需求。

我们要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趋势新特点,高度重视话语系统的形式创新,善于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提炼打造大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新表述,提高话语内容的普遍知晓率、公共认同度、内外融合性。特别是要善于从学理上贯通、从学术上转换、从史实中升华,完善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形象生动的语言构建故事文本,力求把历史史实讲具体、讲形象、讲生动,把历史故事讲得有意思、有温度、有味道。如果把本来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故事搞成枯燥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演绎,或大量堆砌“学术”“文件”语言,那么再丰富的内容也无法唤起受众的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善于运用融通中外的新范式

讲好红色故事,既有对内加强宣传教育的功能,又有对外促进与世界沟通的意义。我们必须把握传播规律、讲求传播艺术,适应国内国际受众的思维和认知习惯,善于运用融通中外的话语范式讲好红色故事。

回应受众关切增强存在感。红色故事本身是遥远的、凝固的,只有同受众的现实关切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会有色彩、有生命。讲述红色故事,要善于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聚焦受众身边的人和事,回应受众的现实关切,让红色故事入“眼”上“心”,使受众感同身受。

发挥情感效应增强认同感。情感是人类认知的纽带,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往往能引发普遍的情感动员。在多元多样信息传播环境下讲好红色故事,要善于挖掘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勇于从挫折中不断奋起的精神品格、人性光芒和人格力量,以增强红色故事的亲和度和感召力,让普通受众不觉其疏。

强化场域体验增强代入感。讲故事不仅仅指纯声音形态的信息传播,还包括视频、图像、动作、行为等多种形态组合而成的信息传递及认知塑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讲好红色故事,要注重受众体验,通过植入还原历史情节和历史场景的行为活动,使受众的认知在情景代入中得到升华,从而实现由“让我这样听”到“我要这样看”的感受转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