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匠心铸利器——2021年湖湘工匠年度人物掠影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08日 04时42分01秒 编辑:陈家琦



邓元山副本.jpg


邓元山:以精湛的技艺打造国之重器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综合国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其中的航空发动机机匣因结构复杂、易变形、精度要求极高、零件价格昂贵等原因,往往使一些加工者望而却步,但对于爱琢磨、爱创新的邓元山来说,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征程中攻克难题,是他最具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如今他已是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特级技能师,曾获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某国家重点型号研制过程中,他紧盯前沿技术,大胆调整工艺,先后攻克关键零件加工难题30项,完成500多个新编程序的首件加工调试和工艺改进,及时满足了军队的武器装备需求;他潜心探索、大胆创新,提出利用数控高速螺旋铣替代电火花加工的新工艺,不仅能减少大量加工时间、节约成本,更为机匣生产加工过程中多余物防护及非同等材料加工探出新路。

33年来,他在突破关键加工技术难题,提升科研制造技术水平,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付玲.jpg


玲:奏响工程机械行业中国之音

扎根在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开发一线的工程师付玲,从事工程机械研发工作30余年,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奋斗,从一名基层研发人员成长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目前担任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先后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我国核电建设飞速发展,国外超大吨位履带吊厂家坐地起价,设备价格远高于市场正常价格。但为了确保如期完成安全吊装任务,核电项目方更倾向于引进国外设备。对此,付玲表示:“一味地依靠国外的技术,只会阻碍我们发展的步伐!”她顶住压力和质疑立下“军令状”,踏上了研发国产大型吊装设备的征途。寒来暑往、雨打风吹,最终她克服众多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大吨位3200吨履带吊,完成了核电建设的国内首吊。当装吊任务完成的瞬间,所有专家、工程师无不欢呼雀跃,她却十分冷静:“我国大型起重装备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技术创新,永不止步。”付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带领团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工程机械的雄厚实力,争取到ISO标准委员会落户中国,让世界工程机械行业聆听了中国声音。


冯宇副本.jpg


宇:不负韶华潜心筑梦钢铁强国

干炼钢工作前,冯宇是一名出色的土建工。1995年,湘钢优化结构,他被分配到炼钢厂。转岗后,冯宇扎根炉台,潜心钻研。“半路出家”的冯宇明白:要想当一名一流的炼钢工,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过去,用于核电和能源储备战略的临氢钢厚板的生产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国家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口。由于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各大钢厂都对生产临氢钢“退避三舍”。2012年,湘钢“摸着石头过河”,试着接单炼了几炉钢,但冶炼都未成功。这时冯宇挺身而出,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在现场研究讨论、摸索操作,一举攻破了生产瓶颈,湘钢从此成为全球在这个领域掌握此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中国炼钢人争了气。

在冯宇及团队努力下,湘钢能够生产管线钢、高建筑钢、海工用钢等高附加值且极具环保绿色理念的钢种,这些精品钢在国内、国外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质量稳定,口碑极佳。

冯宇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指导,他也应该肩负起技术传承的责任。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工作笔记,通过培训上课的形式,提高大家的操作技能。湘钢三个炼钢厂的几十位炉长、上百名炼钢工,大多都跟冯宇学过炼钢。2020年,冯宇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冯玉昭.jpg


冯玉昭:妙手焊接宇航员“生命保障线”

用“一把焊枪,一双妙手”呵护着航天器的“电五官”,从业27年来,中国电科48所军用特种传感器生产线线长、高级技工冯玉昭默默地为军用传感器发展奉献着光和热,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冯玉昭焊接的特种传感器,是实现宇航服内外温度、压力采集等功能的核心器件,堪称宇航员的“生命保障线”。但这些特种传感器电路板器件小、间距小,相邻引脚之间间隙只有几毫米,焊接时极易产生桥联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保障失灵”。面对技术难题,冯玉昭一点点钻研,一步步试验,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的积累,最终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焊接方法,克服了多个技术障碍,圆满完成了特种传感器的生产任务。她说:“传感器是航天器的‘神经末梢’,必须保证质量。”2008929日,当航天员翟志刚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时,正在收看实时转播的冯玉昭十分激动。航天员翟志刚所穿的宇航服内置的多款特种传感器正是中国电科48所研制,而特种传感器中的电子器件都是由冯玉昭和同事焊接而成。

“以匠心守初心,以匠人担使命”的责任和情怀体现在电装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在冯玉昭的带领下,单位特种传感器生产电装工序连续多年合格率达100%。在同事眼里,她既是谦逊可亲的益友,又是勤奋朴实的良师;既是充满智慧的指挥员,又是奋战一线的战斗员。


宁澔如副本.jpg


如: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创新突破

现任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设计部副部长、衡变工会技术分会主席的宁澔如,负责衡变公司主业变压器产品的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产品设计、技术支持、技术转型等工作,拥有9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项新产品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层骨干人才”等荣誉称号。

海上风电是一种清洁的新型能源,具有不占用陆地资源、风速大,发电效率高等优势,也不必担心电磁波和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宁澔如带领的海上风电项目研制小组,通过多年研究开发,打破了合资企业的垄断,提升了民族企业的实力,大大降低海上风电电气设备的投资成本。他还全面参与“西电东送”“皖电东送”“疆电外送”“青藏联网”“三峡工程”等多项国家战略性特高压工程建设和国家重大能源项目,秉持“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的技术理念,以“可靠”为核心,从设计源头确保产品一次制造成功,长期安全运行。

宁澔如从事变压器科研工作已19年,他以身作则,在衡变设计队伍中带出了一批具有“四特”精神、技术过硬的骨干人员,并向市场及生产线等输送大批技术人员。其所在的设计部多次荣获总公司和衡变公司先进集体称号。


刘建伟副本.jpg


刘建伟:不畏挑战精益求精铸“匠心”

钳工工作工序烦琐,费时费力且强度极高,一般人不愿意干。但刘建伟还在学校读书时,就对钳工工作十分感兴趣。19岁走上湖南兵器长城机械有限公司钳台时,他就暗自憋了一股劲,“绝不能认怂”。在无数个夜晚,他一个人在车间汗流浃背地挥舞着锉刀,苦练基本功,手掌满是老茧。通过20多年的磨炼,他精通了刀具、模具、量具、夹具的设计制作,获得湖南省劳模模范、湖南省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要练就精湛技术,必须勇于挑战。公司在研发某新产品时,一个产品尺寸精度要求为正负0.01毫米,可当时公司并没有这样精度的专业加工设备。面对肉眼几乎看不出来的正负0.01毫米的加工精度,刘建伟选择迎难而上。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研制出一套专用刀具,效率比使用传统方法高了近10倍,不仅攻克了任务难关,每年还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80多万元。后来,湖南省职工技协将这项操作法命名为“刘建伟刀具加工法”。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口罩紧缺,他和公司4名技术尖兵先后5次被派往娄底一家口罩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新情况,在没有装配图纸、没有工艺流程的情况下,他和同事连续三天在车间与操作人员一起研究,配齐零部件,想尽一切办法以最快速度启动生产线,有效缓解了医用口罩短缺之急。


易冉.jpg


冉:匠心成就中国“电焊花木兰”

湖湘著名“焊将”易冉,是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她经手焊出的8万辆新型重载高速铁路货车,质量全部优良。

梅花香自苦寒来。易冉从学徒成长为一流“匠才”,离不开勤学苦练。易冉入职中车,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电焊技师。20008月,新入职1个月、年仅18岁的易冉,被选派参加株洲市“晨晖杯”电焊技能大赛,并脱颖而出获得气体保护焊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受到激励的易冉更加发奋学技,短短8年完成从一个普通青工到高级技师的蝶变。

2011年10月,易冉受国资委选派,前往德国参加“嘉克—LVM杯”国际焊接比赛。一名中国女青年出现在赛场上让德国同行感到惊奇,而易冉的出色表现更让赛事组委会专门为她颁发了唯一的特别奖。她参赛的立焊、平焊板作品获德国DVS证书并被公开展示。德国当地媒体以《中国的“电焊花木兰”》为题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2014年,32岁的易冉成为湖南省最年轻技能大师。2020年,她成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

易冉常说:“一人强不算强,整体强才是真的强。”工作之余,她担任公司兼职教师,毫无保留地将操作技能、心得传授给同事,从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培养了国际焊工近百名、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5名。徒弟欧阳王彬、陈建、杨泽锋,先后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柳祥国.jpg


柳祥国:在电解槽上放飞青春梦想

锌电解厂是株冶集团湿法炼锌生产系统中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通过人工出装槽、人工剥离析出锌并堆垛,每天周而复始的强体力劳动容易使人身心疲惫。柳祥国自19942月进入锌电解厂工作至今,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现担任锌电解厂生产副厂长,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第十届技术能手、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面对荣誉,柳祥国既不沾沾自喜,也不居功自傲,仍然勤勤恳恳地奋斗在电解最辛苦的一线操作岗位。20多年来,他总结推广了30余项创新成果,每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2亿余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柳祥国‘四一’先进操作法”每年能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7600余万元;他提出的“废阳极板定位”建议实施后,创造经济效益980余万元,该成果被评为“湖南省职工首届创新成果奖”;20134月,他创新推出的获公司命名的“阴阳极操作方法”在全厂得到推广。

柳祥国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热爱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活力,我热爱我的岗位,我自豪,我是一名电解工人。”因为这份热爱,他可以连续多日冒着四十几摄氏度高温,创造多项操作法;因为这份热爱,就算皮肤被酸雾腐蚀出红疹,他仍然不舍对目标的追求;因为这份热爱,他7000多天重复劳动,甘愿将青春奉献在平凡工作岗位上。


徐仲维副本.jpg


徐仲维:名副其实的“工人发明家”

上世纪80年代,19岁的徐仲维被分配到湘潭电机厂(湘电动力有限公司前身)当一名钳工,从零开始学习手工加工金属零件。钳工台是一方新的天地,徐仲维在此打磨着自己的心性和眼界。收工之后,工友们出去玩,他留下来自学机械知识;遇到技术难点,有的人敷衍了事,他执着地思索解决之道。

从业35年来,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解决了工作中多项从研制到制造及总装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他先后获得7项专利,其中一项获得国际纽伦堡银奖及全国第19届发明展览会铜奖,是名副其实的“工人发明家”。

徐仲维说:“35年里,我一直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成为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成为赢家’作为我工作的目标,而这句话也是推动我不断前行的‘发动机’。”多年来,他积累了大量电机设计、工艺制造的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某科研攻关项目是国家重点高新装备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对国家重点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受命担任项目组组长,主持该项目的总装装配工艺、相关检测验证文件的编制及安装调试工作,先后完成了该项目中关键部分技术攻关65次;改进电机系统缓冲装置的关键技术11项,通过近万次试验验证,各项指标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企业的振兴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银波.jpg


唐银波:以技报国显担当的“首席技师”

唐银波现任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三分厂301车间铣工、科研攻关小组组长、中国兵器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唐银波多次参与企业生产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凭借精湛的操作技能圆满完成项目攻关,且部分项目已经实现量产,被誉为“技术攻关一把刀”。在分厂,“有问题找‘唐大师’”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大事难事看担当。2020年年初,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之际,刚刚复工的江麓机电集团,接到上级下达的研制生产5台口罩机的紧急任务。口罩机对江麓集团来说是一个从未生产和涉足过的产品,唐银波和工作室的其他几名同志一道加班加点,分析图纸、议定方案、生产加工,仅用7天时间,就将5台口罩机完成交付使用,其中绝大部分零件都由江麓机电集团自制,仅唐银波工作室就负责1200多个零件的加工生产,确保了口罩机按期送达生产企业,充分彰显了战“疫”的国企担当。

“创新、创效、传承、传艺”,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的理念。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秉持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工作作风,在技术攻关、技能创效、成果推广、培训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硕果累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他十分注重传帮带,在他指导培养下,公司大批青年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