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指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丰富、深化了我们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立足于这一初心使命,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以此来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改革开放之初,基于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其时世界经济、科技等领域巨大变化的深刻观察,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这样一个富有深厚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语,来概括、诠释中国所要追求的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此后,我们党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宏大的“三步走”发展战略;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具体化。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既作出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判断,又进一步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并强调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在此基础上,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并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以此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奋斗目标,动员号召全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并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他还强调,“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一国内外背景下,该如何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同时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他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全党全国要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他说:“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还特别强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具有做好工作的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些可能会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复杂因素。他认为,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是顺顺当当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全党增强信心、勠力同心,既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又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全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我国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2019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综合发展指标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从人民生活水平看,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等等。这些发展成就,“印证了我国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实实在在的”。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社会恢复走在全球前列,主要经济指标趋好,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预计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以如期实现。”在此前后,他还高度评价了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意义。他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发展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还进一步强调,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团结凝聚广大基层群众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他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仍然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防止不切实际吊高胃口,避免盲目攀比。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这个问题要及早谋划、早作打算”。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立足于民族复兴千秋大业的中国共产党,还肩负着比这一战略目标更为远大、光荣的历史使命。为了胜任这样的历史使命,就需要全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一方面,面对我们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明确提出“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另一方面,针对前进道路种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他又一再强调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他说:“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我们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等重要论述,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深入思考,深刻反映了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性战略思考,同时又生动彰显出他清晰的历史方位感、深厚的历史思维以及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是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科学指引。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