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接续奋斗再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回访记

作者:邓 跃 王向丞 张洋欣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7日 10时52分19秒 编辑:陈家琦


6236267.jpg


回望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州凤凰县菖蒲塘村、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在菖蒲塘村深情叮嘱乡亲们“好好干,有奔头”,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由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扶贫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今天,回访两个村子,近距离感受精准扶贫的艰辛历程和可喜变化,不禁让人们由衷地敬佩精准扶贫思想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现在的菖蒲塘村、十八洞村,环境变美了、产业兴旺了、老百姓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方向更明了。今天的十八洞村,苗族民居修葺一新,屋檐上挂起了红灯笼,一片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让人感觉生活环境舒适宜人。石拔哑“大姐”看到我们来,早早地站在门口,冲我们微笑招手,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请我们坐下。回忆起总书记入户走访时的情景,她既幸福又满足,一个劲地夸“党的政策好,感谢总书记”,连帮助“翻译”的组长都特意强调,“这确实是这些年来村民的真心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醒目标语同样高高挂在菖蒲塘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老支书王安全满怀深情地说,菖蒲塘的村民群众时刻听党话,牢记党恩。他们以亲历者的身份感慨,党的领导是实现美好生活最可靠的推动力量。

干劲更足了。从精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档案,到派出工作队、建强党支部、每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再到区分类别、靶向施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使千年小康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十八洞村从2013年人均收入只有1668元到2016年人均收入8313元,再到2020年人均收入18369元,较2013年增长了11倍。菖蒲塘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121元增加至2020年的25481元,增长了4倍多。全面小康已实现,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人们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现在村集体有什么发展想法,大家都积极献计献策,再不用像以前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讲道理。”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

信心更强了。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回想起授牌时的情形,施金通说,既激动又骄傲,骄傲是因为我们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实现了脱贫的梦想。所以敢大胆地跟总书记说“十八洞村群众现在过得很好,盼望您再回去看看。”同他一起进京领奖的菖蒲塘村原村支部书记王安全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参加完颁奖大会他的感受是“非常激动,深受鼓舞,对未来发展信心更足!”其实不只他们,采访中,讲解员隆韶英、龙群冲告诉记者,现在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向大家介绍十八洞村的脱贫历程越来越自信、自豪。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变化”,菖蒲塘村、十八洞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

从之前“三怕四空”到现在“五谷丰登”。以前的十八洞村,村民有三怕:“一怕养猪猪喂壮,交通不便,牲畜运不出去;二怕孩子上学成绩好,成绩好考上大学盘不起;三怕家里有人生病,生病之后治不起。”也曾有村民自嘲这是“没有产业口袋空、没有人气寨子空、没有老婆家庭空、没有想法精神空”的“四大皆空”贫困苗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后,按照总书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的指示要求,十八洞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乡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现在以“飞地经济”发展千亩精品猕猴桃基地,从2019年起每年为建档立卡户人均分红1600元。老支书石顺莲组建的苗绣合作社,发展订单苗绣,2020年实现产值60余万元。与步步高集团合作建立的十八洞山泉水厂,按照“50+1”的形式给村集体分红,每年保底给村集体经济分红50万元,以销售每瓶捐献1分钱的形式建立扶贫基金。乡村旅游及其衍生经济已成为十八洞村名副其实的“当家产业”,2021年前5个月接待游客15万人。老百姓说,现在的日子是“五谷丰登”生活美。

从只长“菖蒲草”到种出“花果山”。菖蒲塘村的产业发展要比十八洞村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确立了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按照总书记考察调研时提出的“依靠科技、开拓市场,不断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指示精神,菖蒲塘村加快水果产业发展步伐,通过8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变成了美丽富裕幸福的新村庄,成为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说起村上的主产业,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唐金生津津乐道,我们现在实现了“三卖”:一卖水果。全村特色水果产业面积达6000亩,其中主打产业是猕猴桃,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量突破2000多万斤。二是卖苗木。苗木是菖蒲塘村一大特色支柱产业,销往全国各地,全村繁育苗木4000多万株,其中村集体经济繁育茶叶苗木3000多万株,年创收入2000多万元。三卖技术。村上有一支由247名妇女组成的女子嫁接队,她们凭借高超的嫁接技艺,常年奔走在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等地提供技术指导和苗木嫁接服务,年创收入880多万元。“这也是我们菖蒲塘村科技输出的一张亮丽名片。”唐金生开心地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今菖蒲塘村、十八洞村站在了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的新起点上。

从奋进“小康路”到迈入“振兴路”。展望未来,田晓队长说,我们将不忘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21年6月4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夜郎十八洞”开发和总书记调研考察时走过的路线开发;注重辐射带动,开发各村寨特色旅游,如竹子寨发展竹文化,飞虫寨发展苗家特色文化。同时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对村内的16家农家乐进行人员培训、提质改造。在继续做强猕猴桃、优质大米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再流转1000亩油茶,做大油茶产业。抓住“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研学基地”“全省党性教育基地”等基地建设契机,利用好“国字号”品牌,擦亮十八洞村招牌,将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昂首阔步从“小康路”迈入“振兴路”。

从走上“致富路”到打造“示范村”。谈到未来的发展,唐金生马上说,做强水果产业,擦亮“水果之乡”品牌,肯定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我们正在设计“菖蒲塘村乡村振兴十五年规划”,这个规划完成后产业发展的思路将更为清晰明了。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强科技创新。比如,推广无籽猕猴桃,攻克治疗猕猴桃“癌症”溃疡病的难题,并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申请专利;探索“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结合旅游景点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依托电商,扩大市场,形成线上线下产销一条龙。采访中,女子嫁接队队长田香群正通过手机对接客户,她得意地告诉记者,每天能通过电商平台销售2000多斤,还能销售附近村庄的猕猴桃。从她们脸上看到了走向乡村振兴的农民最满足的笑容。

(本刊记者:邓 跃 王向丞,实习生:张洋欣,题图摄影:佟秋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