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衡南县家校共育试点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衡南县是有113万人口、209所学校、12.3万学生的教育大县,但长期以来,面临着农村留守学生较多、家庭教育较弱、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等普遍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2019年5月以来,根据省委领导指示,省妇联、省教育厅在衡南县启动家校共育试点工作,目前,该县教育生态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
主要成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逐步形成
模式逐步完善。衡南县家校共育机制已从一片空白到初步完善,出台《衡南县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意见》《衡南县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成立由教育、妇联、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庄)三级工作指导机构。明确把家校共育工作列为全县各级单位党委书记一把手专项工程,纳入年度考核,每年投入300万专项工作经费。
合力基本形成。从学校看,衡南九中、松山学校等试点学校坚定不移把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作为家校共育的根本方向。从家庭看,181所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位列全省前列。目前,已有注册、经常开展共育活动的家长志愿者7.5万人,成为家校共育的主力军。从社会看,衡南县广泛整合各方面优质力量,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效果初达预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协同育人专委会调查评估显示:两年来,衡南家校共育工作整体满意度提升到95.12%。学生心理明显转变,该县中小学生出现行为障碍问题的风险由4.79分降至2.58分,出现情绪障碍问题的风险由3.55分降至2.76分,在校学生违法或重大违纪为零。家长理念明显转变,家长或监护人主要关注身心健康由72.81%升至82.81%,关注思想品德由60.1%升至80.1%。老师“身份”明显转变,以前科任老师只抓各科学习,现在“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大家长”,对于学生家庭情况了解的老师比例由59.91%上升至95.7%。
经验做法: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家校共育全过程
衡南县在家校共育试点伊始就紧紧抓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家校共育的根本,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八个一”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
铺开一张大网,展开全面筛查。试点学校每学期安排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调研普查。比如,2019年9月,衡南九中对在校的2285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心理健康筛查显示的高危预警学生,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联系村和社区开展全面家访,详细了解有关信息。
建好一个档案,推进重点帮扶。根据筛查结果,试点学校对“特殊”学生建立“一生一册”档案。比如,衡南九中将档案分为“普通关爱、中度关爱、重点关爱”三个类别。“普通关爱”,即对因身体疾病原因导致的特殊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育;“中度关爱”,即对因品德、心理、学习等原因导致的特殊学生,经常进行谈话,与家长保持联系;“重点关爱”,即对因家庭原因导致的特殊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开展帮扶助学活动等。
建立一套制度,进行预警干预。比如,衡南九中设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建立《心理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处置预案和干预制度》。通过心理自评及他评,对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严谨细致展开预警干预。
配备一个场所,开展心理咨询。“知心屋”是学校配备的专门心理健康辅导场所,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尽情倾诉,身心放松,心理困惑得以解开,心理压力得以释放,心理问题得以疗愈。目前,衡南在全县13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知心屋”。
开设一门课程,进行常态辅导。试点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由心理教育专兼职教师在学校全面定期授课。比如,衡南九中、松山学校每周开设1次心理辅导课,教授情绪调节、亲子关系、学习解压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使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开展一项家访,摸排学生状况。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推动家访常态化进行,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和每位学生及家长的现实需求。对家访中发现的各种特殊状况,班主任进行及时汇总报备学校。学校及时发布家访反馈,引导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
培育一支队伍,推进全员参与。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并给予生活待遇保障。目前,全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达到125名,家庭教育讲师133名。提高普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比如衡南九中连续三年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心理辅导学习班,组建专业能力较强的心理教育队伍。
办好一所学校,家长积极参与。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讲座。衡南九中先后邀请衡阳市家庭教育协会会长肖青春老师、全国心理二级咨询师王梦怡老师、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何芳静来校授课交流,让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共同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
有益启示:改革创新才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衡南县家校共育试点的经验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启示。
推进家校共育,必须把“四个第一”作为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衡南县家校共育试点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四个第一”作为基本遵循。湖南作为教育大省,对家庭教育向来比较重视,但在县一级特别是偏僻农村,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缺口。各地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第一”重要教诲,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认真抓实抓好家校共育。
推进家校共育,必须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作为关键抓手。近两年,衡南县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推出“知心屋”“心理委员”“家长学校”“大家访”等创新做法,使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家校共育是“育心”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推进。各地应借鉴衡南经验,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人才共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真正发挥“1+1+1>3”的效果。
推进家校共育,必须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两年来,衡南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坚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着力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据2021年统计数据,湖南省留守儿童共有64万人,位列全国第二。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不完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指导、心理行为健康问题十分突出等,各地应抓准抓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根本,使之贯穿家校共育全过程,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执笔:蒋 俊 姚 杰 蔺 佳陈鹏宇)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