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湘赣边区域乡村振兴示范区
株洲市有四个县市(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处于湘赣边区域,边界线长达432.1公里,占两省总边界线长的49.2%。近年来,株洲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打造湘赣边区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闻令而动的自觉积极快速响应。自省委、省政府启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全市上下普遍认为这是株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倍感振奋,快速响应。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全面摸清底数,逐步理清思路,确定了以“乡村产业发展好、乡村人才队伍好、乡村乡风文明好、乡村生态环境好、乡村组织建设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乡村创建为抓手,加快建设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认真学习研究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三是强化区域联动。主动赴江西萍乡、吉安等地考察交流,邀请两地党政代表团来株对接,在基础设施建设、渌水流域综合治理、“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红色旅游开发等方面密切协作配合,构建了区域联动机制,并与萍乡市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合作内容。
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做实重点工作。把握关键,精准发力,扎实干好自己的事情,工作效果有力彰显。一是决胜脱贫站上新起点。通过持续努力,特别是2020年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就业脱贫、贫困监测等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站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二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以“六大强农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精细农业。聚焦品牌强农,组织各方力量评选优质品牌、推进品牌宣传、开展直播带货、举办展会节会,提升新农人营销能力,促进农产品卖出好价钱,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茶陵红茶新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关丝瓜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聚焦科技强农,与湖南农业大学、上海市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聘请40多名院士、专家分产业组建科技服务团,在保护优质种源、制定标准体系、开展科技攻关、帮助培养人才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聚焦产业融合强农,按照“基地+园区+景区”融合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小镇创建,炎陵县中村乡、云龙示范区云田镇获评全省农业特色小镇,攸县皇图岭镇、炎陵中村乡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三是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突出治垃圾、治厕所、治污水、治村容村貌,全市100%的行政村建立了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累计改(新)建农村无害化户用卫生厕所11.65万个,建成3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并运转正常,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高于5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整治“四类房”920多万平方米,相关做法和经验已在央视宣传报道。四是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省首个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挂牌运营以来,累计完成交易项目434宗,交易金额突破4.3亿元,流转总面积达到16万亩。五是村级治理得到新加强。开展村级治理试点,由市县领导负责联点指导,努力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村级治理模式。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实现“一站式”办理、“一门式”服务,相关做法被媒体多次推介。醴陵市网格化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攸县“门前三小”建设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以开放融合的理念强化区域合作。携手江西省萍乡、吉安等相邻市,加强交流合作,共绘湘赣边区域合作新画卷。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成湘赣边区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交通建设规划,停运5年的醴茶铁路恢复通车,莲株高速、东城大道、东富大道等建成通车,茶陵至常宁、醴娄高速扩容工程等项目顺利启动,渌水航道升级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二是渌水流域联防联控。与萍乡市共同制定并落实《渌水(萍水)流域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合作协议》《渌水省级样板河创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常态化开展跨省河流流域保护,渌水干流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三是区域品牌共建共享。积极参与“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用品牌引领“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制定《“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三市共建方案》,与萍乡、吉安就品牌共建等工作达成合作意向,全市共有28家企业授权使用“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四是旅游开发协同协作。重点打造4条跨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湘赣边红色文化陶瓷体验之旅”等系列活动。醴陵市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炎帝陵成功创建为5A级景区,一批美丽乡村创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五是人才交流加密加强。连续四年举办以“情系湘赣、振兴乡村”为主题的人才集训营活动,吸引湘赣边区8个县市区一大批乡村人才参训,促成“摄影+互联网”“氧化锌+陶瓷”“农产品+电子商务”、智能农机装备孵化中心等合作项目67个。
(作者系中共株洲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