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无边胜景入画来
——湖南大力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走笔

作者:卢小伟 刘玉锋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20期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0日 10时02分43秒 编辑:陈家琦


国庆长假,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革命圣地韶山、井冈山之间,一趟趟红色旅游专列载着游客穿山越岭,串联景点,追寻革命印迹,缅怀先辈精神。一“线”连“两山”,湘赣边更紧密了,旅游更火了。

湖南亲戚,江西老表。两省版图相邻,血脉相通,交流由来已久,区域发展正逢其时。

自2019年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以来,湘赣边区域合作从初建期驶入快车道。在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下,在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行动部署下,湘赣两省加快推动顶层设计共融、基础设施共通、文旅发展共红、产业协作共兴、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短短两年内,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

韶山连井冈,湘赣今更红。巍巍罗霄山脉,一幅湘赣边区域合作画卷,犹如山川一样壮丽铺展。


战略共融纵深拓展

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罗霄山脉,跨越多个纬度,隔开湘赣,也连接两省。

在曲折绵长的省界两侧,自北向南,分布着平江县、浏阳市、醴陵市等10个湖南县市和修水县、铜鼓县、万载县等14个江西县市区,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人口1365万。

自古以来湘赣两省就往来不息,素有“江西填湖广”之说;近代民族危难时期,湘赣边区的广阔腹地,培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级层面的规划部署,频频聚焦这片边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赋予了湘赣边区域合作新的历史机遇和现实内涵。

2019年5月17日,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拉开了湘赣边区域合作新的序幕。《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建议》、渝长厦铁路长赣段建设方案、常岳昌铁路前期工作方案、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方案……一份份规划方案,在湘赣大地泼墨绘图。

时隔不到4个月,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又将两省党政领导聚在一起,进一步谋划布局合作发展。

省级层面的频繁互动,碰撞出战略共融的火花和愈发清晰的蓝图。2020年7月28日,《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外公布。按照《行动计划》,湖南将实施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红色文化旅游提升在内的十大重点工程,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引领区、多省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先行区。

2021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年,湘赣边区域合作又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部崛起、老区振兴,高瞻远瞩的战略叠加,将湘赣边区域合作推向新的时代高度。

中部新机遇,湘赣新作为,共迈新征程。

6月18日,两省召开高规格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以此为标志,示范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期、加速期。

两年多来,在战略共融上,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交通路网通联山川

今年9月中旬,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的一份航行通告——《长赣铁路跨湘江铁路桥地质勘察水上水下作业活动》引发热议:“长赣高铁要开工了”“湘江又多一座桥”……一时间,人们的期盼之情充溢网络。

长赣高铁西起长沙,东至赣州,途经湖南浏阳、江西上栗、萍乡、井冈山等地,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之一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湘赣两省的一条高铁大动脉。项目的一举一动,牵着湘赣边区域群众的心。

区域合作,联通物理空间是基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很早就在湘赣两省之间的顶层设计中达成共识。

《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多项交通基础设施通联工程,围绕示范区红色景点互通联动,打造“一环五干两轨一网”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三级公路直达国家3A级以上景区。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景公路……从公路到铁路,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湘赣边区的广大城镇乡村,正被密实的交通网络紧紧连接在一起。

铁路方面,除了长赣铁路外,还加快推进醴茶铁路电气化改造,并接入吉衡铁路和长株潭城际铁路;除了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专列外,还将开通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井冈山红色旅游观光列车组。

高速公路方面,平江—伍市(湘赣界)、江背—干杉高速公路正在推进建设,沪昆高速萍乡—醴陵—娄底段扩容工程娄底至醴陵段已启动征拆工作,茶陵—常宁高速也已开工建设。

国庆前夕,湖南平益高速控制性工程白泥湖湘江特大桥左幅顺利合龙。平益高速起于平江县石牛寨镇,止于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东与江西修平高速连通,是湘赣边交通网的重要支撑。一座桥的合龙,将推动一张路网的通畅。

依托沪昆高铁和沪昆、平汝、平伍益、铜浏、浏洪、泉南、莆炎、厦蓉等高速公路,加强湘赣边交通通道对接,共同打造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桂东、汝城、宜章与江西崇义、井冈山、莲花、铜鼓、修水等地互联互通的湘赣边红色旅游环线。

在湖南醴陵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内,东富大道、城市外环线、三电路等接赣骨干道路已经建成。东富工业园是湘赣边区域合作前沿阵地,所在地东富镇与江西省萍乡市老关镇接壤,这些“毛细血管”的畅通,进一步加强了人财物跨省流动,把区域合作落实到每一个细小个体上。


文旅融合激活老区

国庆长假,从韶山到井冈山,从平江到萍乡,鲜艳的“国旗红”把湘赣边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装扮得亮丽多姿。假期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多地游客、旅游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旅游业持续升温,“两山”专列拉动作用明显。专列将沿线24个红色景点、20个绿色景点、18个古色景点一一打通,给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出行选择,也为边区文旅融合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红色专列是磁场,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交汇,产生的牵引效应、示范效应不可估量。”一位从事旅游市场研究的学者评价道。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湘赣两省都是红色资源大省,罗霄山脉的褶皱里,蕴藏着丰富的革命记忆,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井冈山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时,对湖南深情寄语。

为践行总书记的嘱托,满足老区人民的期盼,湘赣两省及早谋划,高位推进湘赣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成立“衡山、韶山、井冈山旅游战略合作联盟”,建设湘赣边无障碍旅游区,举办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暨首届湘赣边红色旅游节,发布多条湘赣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6月,两省正式签署《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合作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两省文旅合作新篇章。当年10月,连续举办多年的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规格升级,由湘赣两省共同举行,为文旅新篇章着墨添色。

2020年以来,湘赣边文旅合作再升级。《行动计划》将红色文化传承、文化旅游融合作为重点合作内容,着力打造以“一节一会一论坛”为标志的湘赣边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在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开幕式上,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正式成立。

“两山”红色旅游专列开通,湘潭、株洲、吉安3市携手成立“湘赣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城市联盟,举行“党史忆峥嵘 初心话湘赣”湘赣边革命文物讲解大赛,发布初心源·湘鄂赣文旅一卡通……在浸染着无数英雄事迹的边区,文旅融合持续纵深推进。


美好生活正在走来

乘坐过“两山”红色旅游专列的游客会发现,车厢里的小推车跟其他列车不一样。“有茶叶、茶油、大米、豆干,都是边区特产。”一名来自益阳的游客向记者说道。

“两山”专列,既是旅游线,也是经济线、民生线。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交通互联、文旅共融、产业同兴,最终都落脚到老区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上。

“两山”专列上的特产,均是“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的农产品。罗霄山脉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岳阳黄茶、浏阳花木、炎陵黄桃等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在脱贫攻坚战中它们是“致富果”,在振兴乡村征程中,依然寄托着老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

《行动计划》提出,做强做优区域特色农业,培育壮大“湘赣红”区域品牌,形成“品牌+特色+示范”的湘赣边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今年3月,84家企业获“湘赣红”品牌授权,其中湖南57家、江西27家;授权产品涵盖粮食、蔬菜、水果等八大类156款产品。平江酱干、茶陵红茶、汝城辣椒、井冈蜜柚等一批湘赣边优质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鼓起了农户的腰包。

以“一节一馆两院”——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醴陵陶瓷馆、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湖南陶瓷技师学院建设为抓手,湘赣边产业协作也在加紧推进。在金属新材料、矿山机械、锂电池等领域联合攻关,共建了萍乡、浏阳等一批合作产业园。

东富工业园正与江西互动频频,拓宽延长共建示范区内陶瓷、玻璃产业链条,加强与萍乡在电瓷产业方面的人才、研发、检验检测合作,共建区域电瓷产业集群。1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东富工业园,今年上半年贡献技工贸总收入30亿元。

醴陵与景德镇围绕陶瓷产业,全方位加强会展经济、研发设计、人才合作、企业联姻等协作交流,打造国际陶瓷之都。

井冈山老百姓到株洲炎陵县人民医院就医,湖南省中医医院专家去萍乡上栗县做义诊,上栗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为浏阳定点医疗机构……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让老区人民更踏实安稳地享受着更美好生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