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化赋能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着力点
湖南是文化大省,享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美誉,尤其是湖南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卓越的现代创新文化,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推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底蕴,凝聚了强劲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把握好文化赋能的着力点,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动能。
湖南优秀传统文化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奠定深厚底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静与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两对关系。在湖南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化道于器、融静于动,蕴含着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时代价值。
“实事求是”品格赋予充盈地气。在湖湘文化传统中,实事求是是湖南人求学问道、经邦济世的自觉追求。张栻认为“士君子之学,不过一实字”,王夫之强调“言必征实,义必切理”,黄兴一生以“笃实”作为立身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岳麓书院是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策源地。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是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凡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就毫不犹豫地干、满怀激情地干、只争朝夕地干,凡是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就坚决地改、彻底地改、全面地改,把一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激发出来,使各项工作既贯彻中央精神又契合湖南实际,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经世致用”思想赋予蓬勃生气。湖湘学派自宋代发轫以来一直倡导“求仁履实”。胡安国提出治学的目的是“康济时艰”,魏源坚守“以事实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我们这个湖湘之地最直接的一个精神就是“经世致用”。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需要发扬经世致用精神,聚焦发展短板,加速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变量突破。
“敢为人先”精神赋予奋进勇气。敢为人先是湖湘精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比如,王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高度自觉提出“事随势迁而法必变”“趋时更新”主张;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图强御侮提出新思路;周光召、袁隆平等成为科技领域巨匠……就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诠释。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最核心的要求和路径就是创新,必须发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自觉用新眼光观察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开拓作为、支持善作能为、问责无所作为。
湖南红色文化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提升精神动能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历经磨难、追求真理的精神结晶,湖南作为“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沃土,凝结着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优秀的革命传统、动人的红色故事。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尤其需要用红色文化激发创业斗志,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
以红色信念鼓舞士气。湖南是红色信念的重要创造地传承地,夏明翰奋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后英勇就义;何宝珍被捕后对敌人鄙视道:“革命者是杀不尽的”。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期,也是各类矛盾风险易发多发期,需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定力。要持续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中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斗争到底的精神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以红色作风涵养正气。陶铸曾说“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体现的正是“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的红色作风。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挑战多、任务重,需要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加强作风监督,在空间上不设禁区、时间上不分节点、对象上不搞例外,对“清谈客”型、“泥菩萨”型党员干部,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日常细微处尽责任、在急难险重时敢攻坚,推动形成奋勇担当、动真碰硬的新风正气。
以红色情怀厚植底气。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粟裕自称“沧海一粟”而心向人民。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要深刻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始终扎根人民、时刻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把群众路线当作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根本工作路线,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这项伟大事业中来。常怀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始终坚持以民意民声为导向、以民愿民盼为引领,真正把“民有所呼”化作“我有所为”,使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湖南现代创新文化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增强发展效能
创新是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必须让重要先进制造业中有创新文化的身影、科技创新中有创新文化的硬核、内陆地区改革开放中有创新文化的浸润,全面激活湖南发展效能。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湖南总体实力。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南经济的亮点与未来重要增长点。要聚焦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园总体布局,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V谷”,推进湘潭昭山、长沙天心、湖南游戏产业园、湖南演艺集团总部基地、沙洲红色文旅、铜官窑、怀化、常德等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文创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发展,依托后湖科创文化园等,建设一批高校文创成果转化与展示平台。积极开展文创赛事活动,催生更多优秀创意设计作品。构建以小微企业——成长性企业——规模企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推动文化湘军不断壮大,加快湖南对外开放。文艺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等文化湘军群体,以卓越的才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及强大的创造力,推进湖南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要以此带动更多文化企业提升科技转化力、产品创新力、市场拓展力、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强化省内40余所涉文艺类高校产学研融合,做到产中有“学”“研”,学中有“产”“研”,研中有“产”“学”,形成国内拔尖、国际领先的文化发展体系。要始终坚守主流价值观,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积极走出去、当好文化信使,在影视节目、出版物、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领域积极开拓对外贸易,谱写从“内容出海”到“创新体系出海”的新篇章。要尊重文化人才的首创精神,让一切文化创新创造潜能竞相迸发。
推动“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展现湖南更大作为。“文化+”深度融合是现代创新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要以大视野大格局推动文化与多业态有机融合,实现与高科技、新经济的有机联动。加强政策引导,落细落实一系列前瞻性“文化+”工程,深入实施“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孵化项目”和“文化+X”规模园区,构建体系完备的生态产业链,让跨界融合各要素有机互补、相得益彰、相互协调,使“冒热气”的文化创意从工厂快速走向市场、转化为发展红利。要强化公共文化机构、互联网公司以及各类文化企业的协同合作,依托湖湘文化原力、IP引力、网红活力、品牌潜力,在文化供给侧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实现文化产业系统化、体系化建设。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