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社会化服务促粮食“两稳”的调研报告
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弦必须始终绷紧。前不久,我和同事赴永州、益阳、岳阳、郴州等地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显示,近年来全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今后应以全程全面为重点推动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为保障新时期粮食安全提供更大的支撑。
发展社会化服务是促进粮食“两稳”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力以赴稳面积、稳产量。2013年以来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亿余元,推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获得国家考核评价“优秀”等次。胡春华副总理来湘调研时,对湖南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给予充分肯定。
服务主体不断壮大,致力于让农民耕地可种可租。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种粮。截至2020年,全省以粮食为主体的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3.2万个,居全国第3位,比2017年增长2倍多。农民既可以把承包耕地流转给种粮大户,也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自己种地。2020年,全省承包耕地流转比例达54.1%;生产托管服务面积7323万亩,服务小农户近500万户,比2017年增长近2倍。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致力于粮食生产全程全托。推动社会化服务由单个或几个环节向全程全托拓展。如益阳市探索水稻生产“十代”服务模式,农户购买社会化服务后,育秧、旋耕、机插、管理、防治、收割、烘干、存储、加工、销售等环节由专业机构代为实施。今年1—8月,赫山区“十代”社会化服务面积达84万亩。
服务手段不断强化,致力于生产方式精准精细。引导服务主体运用良种良法良技,推动现代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得到更大范围推广。2020年,全省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发展到6021家,带动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36%,其中水稻机插率由2017年的29.6%提高到39.2%。如南县国安稻业合作社积极推广无公害稻米生产,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优质稻3万多亩。
服务机制不断创新,致力于多途径联农惠农。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形成多元化服务模式。比如,直接购买服务型,农户将粮食生产中的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完成,收益归农户所有。新型服务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订单生产型,如角山米业与10万余户小农户签订高档优质稻生产协议,向农户提供“九统一服务”;“合作社+农户”平台服务型,如锦绣千村合作社通过县建总社、镇建分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建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全环节立体式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服务运营型,如隆平科技公司建立了“一个隆平粮社、一个产后服务中心、一个培训平台、一套增值系统”服务模式;股份合作型,如澧县干河村829户农户将4609亩土地入股村集体牵头的合作社。
服务效果不断显现,致力于促进多方互利共赢。稳定粮食生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7100万亩左右,去年达到7132万亩,粮食总产603亿斤、增长1.3%。实现服务增值,社会化服务组织将田地集中起来进行管理服务,除去成本亩均可获收益120元左右。促进农民增收,通过社会化服务,农户实现了务工、种地两不误,扩展了收入渠道。推动产业增效,部分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以产业链推动价值链升级,如南县、大通湖虾稻比普通稻谷每百斤价格高出50—80元,每亩增收500—800元。
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湖南平湖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得到长足发展,而丘陵山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去年9—10月湖南遭遇极端连续阴雨天气,丘陵山区由于社会化服务覆盖不够,因灾损失明显高于洞庭湖区。
部分服务环节仍较薄弱。湖南除了一些规模经营主体提供粮食生产全环节服务外,其他经营主体仍以耕、种、防、收等为主,特别是机插、仓储、冷链、加工等服务仍是薄弱环节。如安仁县有规模以上服务组织130多家,其中具有机插机抛设施的只有10多家,全县机插机抛面积只占粮食种植面积的9%。
服务设施配套用地保障难。服务组织的育秧大棚等设施农业用地基本得到保障,但配套库棚设施、仓储加工厂房用地仍难以解决。仓储加工厂房划归工业性质用地,服务组织很难拿到批文。一些服务组织加工用电按工业用电计算,增加了生产成本。
金融保险支持不足。针对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相对较少,信贷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保险覆盖面不广、损失起赔率不高、手续烦琐、赔付不及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思考与建议
分区域、品类支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受地形地貌、作物品种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发育程度、市场成本不尽相同。应重视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分区域制订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下达目标任务、制订保障措施,适当提高南方稻区每亩补贴标准,同步提高山丘区每亩补贴上限,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
重点补齐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短板。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应进一步聚焦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等问题,聚焦制约粮食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突出短板,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对短板弱项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对市场发育基本成熟、普及程度较高的环节则引导以市场运作为主。创新服务补贴模式,对包含了早稻集中育秧、机插机抛、烘干等3个及其他关键薄弱环节的生产托管服务,可按亩均补贴标准全额补贴。
支持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一是引导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动员群众的优势,开展直接或居间服务。二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服务专业户等主体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骨干企业。三是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支撑。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扩面提标,坚持数量质量一起抓,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补助标准,加强机耕道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高标准农田适应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推进山丘区机地双适应发展,在推进平湖区农田和机耕道建设的同时,加强山丘区机耕道建设,引导科研单位研发推广适地适业的轻便型农用机械,化解山丘区粮食生产的运输、耕作难题。支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作业数量、质量监督,合理调配服务供需对接。
强化社会化服务用地保障。完善保障社会化服务用地政策,对从事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服务组织,根据其服务面积及规模,在做好指导、规范用地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其配套设施用地比例,用于机库棚、烘干房、仓库及晒谷周转坪等建设。
加大金融保险服务支持力度。鼓励银信部门开发面向服务组织的各类金融产品,取消或降低担保贷款门槛。引导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业务中,明确面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业务量、业务数占比,并建立考核机制。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扩大保险范围,有效化解社会化服务主体生产经营的各类风险。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