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三牛”精神的诠释者践行者
党的一大代表、建党先驱、革命先烈何叔衡(1876年-1935年),湖南宁乡人,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何叔衡一生“做事不辞牛荷重”,生动体现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
践行孺子牛精神的典范
何叔衡26岁考取晚清秀才,拒不做官而甘当教书育人的“穷秀才”,37岁考上湖南第一师范继续求学、探索真理,与毛泽东一道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从不惑之年投身建党伟业到知天命的矍铄老翁毅然远赴苏联留学,再到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从事地下斗争,而后进入革命根据地工作,始终“做事不辞牛荷重”。他既倔强刚烈,又忍辱负重。据谢觉哉回忆:“叔衡同志对党的认识深刻和意志坚定是超人一等的。”他信仰坚如磐石,做事有激情。毛泽东说“何胡子是苏维埃的一头牛”“何胡子是一堆感情”!赞美何叔衡对党和人民的感情真挚、忠诚执着,贡献大且不求回报的品德,欣赏他认准真理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坚韧品质。
何叔衡党性坚定,爱憎分明。当时苏区刚刚颁布的《土地法》里面有一条“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不合理规定。何叔衡说:“如果地主不分田,他们吃什么?如果叫他们给别人耕田,他们不是又成为别人的雇工了吗?革命不是要实现社会平等吗?”在何叔衡等人的坚持下,后来苏区纠正了这一错误政策。“左”倾错误统治中央后,因何叔衡不赞成肃反扩大化政策,坚决反对过多地判死刑,被诬为右倾而被撤销全部职务,但何叔衡继续留守游击区坚持斗争,直至壮烈牺牲。1981年,他当年的知己萧三在《工人日报》发表诗作:“矍铄老翁何叔衡,建党初期立殊勋。做事不辞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腾。平日能谋更善断,赤胆忠心无与伦。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
践行拓荒牛精神的楷模
1918年4月,何叔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与毛泽东创建中共湖南支部,任组织委员,55岁时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和条例,并狠抓执行落实。何叔衡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各方面的开拓创新,体现善谋能断的素质能力。谢觉哉曾回忆说:“叔衡同志每在危难震撼、人们犹豫的时候,他能不顾人家反对,不要人家赞助,毅然走自己的路,站在人们的面前。”徐特立回忆:“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的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充分说明何叔衡具有远见卓识,对未来斗争趋势判断准确,是同仁革命的引路人。
何叔衡受“心忧天下、卓励敢死,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浸润,传承升华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实现思想的创新转变。何叔衡于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留学,为了尽快取得马列主义真经,52岁的他在两年多时间内学会了俄语。大家称赞他是老年人的模范、中年人的模范,同时也是青年人的模范。何叔衡等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创造性运用到革命实践中,彰显吸纳先进思想的开放品格、敢为人先的可贵勇气和创新精神。
1931年至1932年,年过五旬的何叔衡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他坚持真理、铁面无私、公正司法。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他坚决抵制用简单化的政治口号代替事实、以死刑代替司法公正裁决的“宁左勿右”做法,做到了量刑得当。他铁腕肃贪除恶,顶住上级领导压力,将滥用职权贪腐、欺压群众的原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依法逮捕,经公审后予以枪决,赢得苏区“何青天”美名。
践行老黄牛精神的标杆
1920年6月,何叔衡组织参与驱除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取得胜利;1921年7月,何叔衡与毛泽东一起出席党的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46岁时与毛泽东等人组建中共湖南支部,在湖南大力发展基层组织和党员。1927年,他在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1930年7月从苏联学习回国后,他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在中央苏区,何叔衡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内务和临时最高法庭工作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注重调查研究,思路清晰,事无巨细,均审慎细致。毛泽东称赞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萧三以“老成持重、实干重于言辞”来评价何叔衡。
1935年1月,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同志按照党组织决定离开瑞金转移去闽西,准备到白区上海开展地下工作。一行人于1935年2月24日到达福建上杭县濯田区水口镇附近的小径村时,被敌人发现、包围。何叔衡不愿拖累同志,叫邓子恢等同志不要管他赶紧突围,纵身跳崖,壮烈牺牲,兑现了生前“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彰显了宁折不屈、死而后已的英雄本色。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