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第一师范的“毛先生”

作者:刘立勇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6日 03时07分02秒 编辑:陈家琦


“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窳视师范。师范者,教育之教育,固陶铸国民之模范,造就青年中国之渊泉也。”1913年春的一天,毛泽东看到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招生广告后,得知这所学校免交学费,膳食费也低,便决定报考,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入学考试,成为一名师范生。1914年2月,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从此,拉开他为人师做先生的序幕。


主办夜校,初为人师

在第一师范主办工人夜学,毛泽东初为人师。1917年上半年,担任一师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长的毛泽东提出:“我国现状,社会之中坚实为大多数失学之国民。”“此时,固应以学校教育为急,造成新国民及有开拓能力之人才。”他阐明了师范生办夜学的特殊意义,提出以学友会教育研究部名义,由同学来主办工人夜学。

1917年10月的一天,一份由毛泽东起草的白话文《工人夜学招学广告》出现在长沙街头。广告言辞恳切,富于鼓动性,工人们纷纷报名。白天抽不开身,毛泽东便在晚上召集夜学教员开教务会议,商议老师配备、课程设置、授课时间等事宜,最后决定按学员文化程度的高低,分为甲乙两班,开设国文、算术、常识三种课。

在夜学里,毛泽东担任甲班的历史课。他经常结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来讲课,既通俗又生动。毛泽东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他历来反对教员“灌”,学生“吞”。他利用课余时间找工人谈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工人们最喜欢听他讲课。

毛泽东对夜学的管理工作一丝不苟。《夜学日志》上有这样的记载:“课毕由毛泽东报告不可喧扰,宜每次都来上课,三次不来者开缺不补。”毛泽东对夜学的各项工作,从教学到管理,从工人的学习到生活,细微末节都想到了。工人们说:“毛先生是我们的贴心人。”


任教修业,重返讲台

1919年4月6日,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后,在修业学校重返讲台,担任历史教员,每周10节课。他以教员的合法身份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学校成为毛泽东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他召集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到楚怡小学何叔衡处开会,介绍并分析欧洲战争后的世界局势和国内形势;组织散发“请救山东人性命”“请看我国之危险”等革命传单;发动长沙各校举行“五七”国耻纪念大会;集结游行,声援北京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筹建全省学联等。

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作为主编,不少文章出自他的笔端。在修业学校那间暑气熏蒸的教师宿舍里,毛泽东为《湘江评论》写出了《创刊宣言》《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以及30多篇有关国际、国内大事述评和杂感。文章发表后,反响不凡。

创办《湘江评论》时,毛泽东就十分关注湖南的教育,他曾在文中提及,湖南“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一班官僚式的教育家,死死盘踞,把学校当监狱,待学生如囚徒”“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多容纳异材”“正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艺术启导他们”。

任教修业学校期间,毛泽东每月工资只有几块钱,吃饭之外就所剩无几。他的行李只有旧蚊帐、旧被褥、旧竹席和几本兼作枕头的书。生活艰苦,但并没有影响他把新文化、新思想的火种播撒给学生。


主事附小,推行教改

1920年7月,谭延闿主湘后,聘请易培基为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一师校长,易培基是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的国文教师,他对自己的这个学生颇为欣赏。不久,毛泽东接到一份聘他为一师附小主事的聘书。主事相当于校长,主要负责学校教职工的聘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与安排,以及新生的录取、学生食宿等的管理与调配。就这样,年轻的毛泽东又回到学校,回到这块传播新思想、锻造人才的阵地。

毛泽东甫一担任一师附小主事,就潜心探究附小的教育改革。首先招生制度变了,规定凡要求入学的学生一律参加入学考试,公平录取,并放宽学生入学年龄和收费期限。其次,以才德为标准,建立教师队伍。毛泽东懂得,要想让学生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教师的思想就要顺应历史潮流,而不能缠绕在旧礼教、旧观念藤蔓里。毛泽东在附小工作一年半,虽然不少时间忙于各种革命活动,但在他的领导下,附小教育改革工作有很大的起色。他在附小期间的一项重要成绩,就是把一批教师、学生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如何叔衡、陈章甫、谢觉哉、任弼时、毛泽民、毛泽覃、易礼容、陈安仁、廖沫沙等,后来都成了革命活动家。

毛泽东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和体育。早在学生时代去附小实习时,他就注重把教学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1963年毛泽东的老同学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一份毛泽东当年在一师附小的实习教案《衣服》,“制衣之料或用布,或用绸。绸价贵,且不耐洗,故常服之衣,宜以布制之”。27个字的课文,毛泽东写了三页教案,教育儿童要勤俭朴素,并且结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略中国的罪行,教育儿童抵制日货,要买国货。

毛泽东从不放过一切教育学生的机会。他给学生讲国家大事和做人的道理,宣传新思想、新道德,鞭挞封建制度的腐朽。他对学生说,人生活在社会上,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同学们要注意社会实际问题,多看报纸,留心时事,不应只埋头读书。学生们都喜欢这位新主事,特别是晨会的时候,他们爱听这位大个子主事讲话,他的话题总是那么新鲜、有趣,总能给人启迪。

毛泽东认为,体育在德、智、体三育中,“占第一之位置”。他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并大力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自从学校来了毛主事,一师附小的学生就觉得特别幸运。他们在课间可以自由得像天空中的小鸟,他们追逐着,嬉闹着,用不着担心有谁来阻止,也不必害怕会遭到先生的训斥。


兼教国文,别具一格

易培基对毛泽东新颖的思想、卓越的才能十分认同。1921年下学期,他破格聘请毛泽东兼任师范部第22班国文教员。

毛泽东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课讲得生动、有水平,学生们很快被折服了。“同学们,我们是先后同学,我们一起来研究祖国的文学。祖国的遗产很丰富,有些书我读过,你们没读过;有些书你们读过,我没读过。我们取长补短,一起来学习。”22班的第一节国文课,就在这谦虚、独特的开场白中开始了。毛泽东旁征博引、谈笑风生的讲课,如同磁石般紧紧吸引了学生。外班学生来蹭课的越来越多,坐不下就站着听,室内挤满了,室外也站满了。这种场面,便是毛先生上国文课的常态。

毛泽东要求学生不要读死书。他常说,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他在课外讲话或演讲,思想新颖,理论正确,语言流利,感染力强,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导学生写作文,不但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重视提高学生在作文中的思想认识。青年学生善于接受新思想,但他们缺乏分辨能力,此时已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毛泽东,以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为己任,他借用讲坛,传播革命思想,因此他编的讲义,都带有进步思想倾向。比如,把李大钊的《今》、鲁迅的小说、《新青年》上的文章以及《共产党宣言》等都纳入了他的教材讲义。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