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致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毛伟明 来源:2022年第1期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5日 05时06分52秒 编辑:陈家琦


致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 毛伟明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发展速度保持平稳、发展动力持续增进、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气象更新的特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见到了新气象、迈开了第一步。

一是咬定一个目标,努力实现全年全程出彩。工作中,我们紧部署,针对2020年湖南经济恢复较快、基数较高的运行态势,开局就加速、起步就起势,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在年中适时提出经济要“前高后稳”要求,作出“上半年开局精彩纷呈,下半年收尾浓墨重彩,争取全年全程出彩”的系列部署;进入第四季度,针对经受两轮疫情冲击、能源供应紧张等多重影响,提出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中部前列的要求,结好顶、收好官、开好局,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强调度,省委、省政府每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市州委书记、市州长视频会议和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尤其是在四季度,省领导带队深入市州和企业解难题、鼓干劲、增信心。抓关键,抓项目集中开工、抓消费稳定恢复、抓生产要素保障、抓农业“压舱石”稳定,提早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和78个专项规划,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世界计算大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各方投资者关注湖南、看好湖南、拥抱湖南。严督查,对照年初部署的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健全部署、安排、检查、落实的闭环工作机制。

二是抓好两个统筹,创造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在精准精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全面打赢散发疫情歼灭战。疫情形势平稳后,立即出台支持张家界增信心补短板和促进全省消费领域企业发展的战疫“双十条”,确保了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运行。回过头看,我们既没有使疫情“失控”,又没有让发展“失速”,统筹了两者的平衡。另一方面,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提出最根本的是紧盯安全生产目标、最基本的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最关键的是善于发现解决各类风险隐患、最要紧的是完善和发挥应急体系作用的要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多年来首次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同时,夯实了防汛抗旱基础,打出了长短结合的电力保供“组合拳”,超额完成前三年政府性债务化解任务,解决了大批信访突出问题,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三是打造“三个高地”,培塑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顶层设计与分层衔接相结合,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计划”、先进制造业“八大工程”、改革开放“九大行动”,出台财源建设、金融支持、“小巨人”企业培育、职业教育等政策措施。坚持战略目标与战术落地相结合,抓紧抓实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落实一链一名省领导、一链一行对接融资机制,做强领军企业、做优“小巨人”企业,巩固和提升三个世界级和三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优势,布局信创工程、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坚持平台建设与人才招引相结合,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加快建设岳麓山实验室,新获批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676名、创新团队19个,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突出“两端、两有、两带动、一环境”,推动国企、财税、能源、交通等领域改革,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建设,集中力量招大引强,积极拓展外贸平台,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四是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以服务“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为抓手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继续推进乡村振兴,以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发展格局,以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支撑加快绿色发展步伐,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显著提升。针对园区集约节约不够、经济贡献度不高、产业特色不明显、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提出创建“三生融合”“三态协同”的“五好”园区目标,实施“1+3”政策体系及配套措施,突出“以亩产论英雄”,园区技工贸收入增长15%。

五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支撑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坚持省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分3批集中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29个。尤其是在年初,从产业、技术攻关、基础设施、民生等四个方面,分别明确十个标志性强、影响力大的项目。紧盯振兴实体经济,完成“十大产业项目”投资计划,三一智联重卡、三安半导体、中联智慧产业城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紧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布局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目前已突破楚微半导体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铁建重工大型掘进机主轴承等重大技术。紧盯“四张网”,着力打基础、补短板,张吉怀高铁、“两山铁路”开通运营,永州电厂投产,长沙机场改扩建、常益长铁路进展顺利,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产运营。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继续办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新办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全省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用真金白银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六是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市县全覆盖,推动审批服务“四减”、政务服务“好差评”,企业开办时间平均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以“一榜一奖一中心、一册一办一平台”等“六个一”工作为抓手,综合施策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省人大、省政协把营商环境作为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建议提案,形成了上下一心、同向发力的浓厚氛围。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统筹兼顾、找准平衡,坚持实事求是、务实进取,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办好湖南的事情,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一,坚持稳字当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发展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实。

稳步扩大有效投资。要着眼国家宏观政策落实,谋划好、争取好、推进好、创造好项目,抓在建、促开工、保竣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着眼夯实经济发展基础,适度超前布局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要围绕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围绕多式联运、“零距离换乘”等目标,推动铁路拓展成网、机场强枢增支、公路加密提质、水运通江达海。同时,做好水利项目谋划安排。

稳健恢复升级消费。消费对稳增长具有基础作用。要制定释放消费潜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恢复、提档、升级。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拓展消费新场景,发展新兴消费。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和农村物流配送。

稳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强化对重点行业的运行监测,全面实施“链长制”,分行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支持首台、首套、首批应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优势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升级。

稳定供给生产要素。完善周转地、标准地、弹性地政策,促进企业和产业用工需求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效衔接,持续关注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积极引导新增信贷资金流向制造业。全力以赴抓好煤、电、油、气、运调度。要继续做好电力迎峰度冬各项工作,持续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加快推进宁电入湘、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等工程建设。

稳住农业基本盘。落实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物育种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生猪产业稳产保供、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

第二,坚持壮大实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体经济是立省之基、兴业之本、富民之源,必须大力倡导抓实体、兴实体、帮实体。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把培育市场主体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领航企业、上市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大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国家将实施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大力推行“免申即享”,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有效治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现象。

大力创建“五好”园区。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要提升政策引领力,全面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五好”园区建设二十条措施,突出绿色发展和亩均效益导向,推动园区争先进位、提档升级。要提升园区承载力,科学布局园区空间和产业,依法有序推进调区扩区。

第三,坚持打造“三个高地”,培塑经济发展动能。保持定力,紧盯目标,久久为功,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大做强制造业,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做强制造业,既要靠总量,更要靠质量。要精耕细作“3+3+2”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卡脖子”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推进工业“五基”攻关,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持续培育一批万亿产业、千亿企业、百亿项目。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战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种业、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加强与“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加快“三区两山两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好岳麓山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要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

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高标准建设自贸区,加快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统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热情推动湘商回归,让有志于回乡创业的企业家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机会建设家乡。

第四,坚持统筹协调,提高发展的韧性和平衡性。要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牢牢守住底线,实现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2022年一个重大的考验就是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要坚持常态防控,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要坚持精准处置,一旦出现疫情,就必须迅速打好歼灭战,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取得最好结果;疫情平稳后,及时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要坚持补好短板,做好疫苗接种,提高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能力。

统筹防范各类风险隐患。落实“六个一批”化债措施,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管控。要扎实整改中央交办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开展“夏季攻势”,着力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做好社会治安、群众信访等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统筹防范气象、地质、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发展格局中,“一核”作用还不充分、“两副”支撑还不强劲、“三带”发展还没成大的气候、“四区”协调还有差距。下一步,长株潭都市圈要以强省会战略为引领,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对其他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即使研发在长株潭、转化也要面向全省,即使主链在长株潭、配套也要面向全省,即使平台总部在长株潭、服务也要覆盖全省,以增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衡阳、岳阳副中心城市要找准定位、抬高坐标,增强资源聚合力、核心竞争力。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引擎、以县域城镇化为载体,推动县域经济提质提量提速。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劲头巩固脱贫成果,以工业化的理念打造优势农业产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深化农村改革,以久久为功的耐心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推动村庄规划全覆盖,努力实现新房、新村、新貌相统一。

统筹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不负“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推行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以“一江一湖三山四水”为主战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加快建设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做实“河湖林长制”。要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充分彰显绿色生态之美、绿色产业之美、绿色文化之美、绿色制度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五,坚持优化环境,激发发展和创造活力。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善于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改进服务方式,把企业和群众更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纳入“一件事一次办”清单,推动更多事项“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让“身在湖南办事不难”成为常态。

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制度+科技赋能”,纵深拓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普遍推行告知承诺制、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发挥“互联网+监管”平台作用,做到对企业有事必应、无事不扰。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六个一”工作,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支持企业家不断以恒心办恒业。

第六,坚持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红利。依靠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以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支持更多湘企走向资本市场。深入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争取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顶得住的作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重点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企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骨干作用。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增强基层“三保”保障能力和发展活力。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和湘江基金小镇建设,统筹发展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第七,坚持共同富裕,推动发展成果共享。我们既要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加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缩小省内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共同富裕。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六稳”的首稳就是稳就业,有就业就有收入,就能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拉动增长。要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教育方面,落实“双减”政策,加快实施“楚怡”行动计划,提高本科录取率。卫生方面,加快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一批达到三级医院水平的县级医院。文化体育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高水平建设长沙奥体中心、改扩建省科技创新馆。养老托幼方面,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加快“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要建制度,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制度,健全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要保待遇,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居民低保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和水平。要严监管,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社保基金,守护好群众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在就业、教育、社保、住房、环保、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方面,继续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