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一座名窑震寰宇

作者:杨丽 来源:2022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07日 10时26分07秒 编辑:陈家琦


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除“四大发明”外,最让人引以为豪的莫过于精湛的陶瓷烧造技术了。陶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工艺美术作出的一大贡献,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悠久璀璨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湖南作为最早的陶器起源地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有浓墨重彩的光辉印记。其中,长沙铜官窑,于唐朝时最早烧制出釉下彩瓷,首开陶瓷装饰文化艺术之先河,其技术和风格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是中国陶瓷史上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铜官窑地处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石渚湖一带,又名“长沙窑”“望城窑”“石渚窑”。这里南距长沙市区30余公里,北与岳阳湘阴毗邻,东依连绵山峦,西临蜿蜒湘江。远在东汉时期,在这片丘陵起伏的古村落里,人们已开始开窑烧瓷,制造出以素釉青瓷为主的各种生活用具。

安史之乱发生后,随着中原地区大批瓷器工匠南迁至此,原本偏居一隅的铜官窑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勤劳智慧的窑匠们将南北瓷艺熔为一炉,别出心裁地把褐、绿、蓝、红等多种彩料用于釉下,并灵活运用点彩、条彩、斑块彩、线彩等手法绘于瓷坯,率先烧制出釉下彩、铜红釉等风格独特的精美瓷器。多彩陶瓷的问世让铜官窑一跃成为唐代窑场中的翘楚,打破了当时制瓷业“南青北白”的格局,形成了青、白、彩三足鼎立之势。公元9世纪上半叶,铜官窑进入鼎盛期。“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唐代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一诗中,描绘了当时铜官窑火兴旺、繁盛至极的壮观场景。

铜官窑物美价廉、产量巨大,加上水路交通方便,慕名而来的中外商贾络绎不绝。一时间,江上樯帆云集、岸边酒肆林立,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铜官窑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远销至亚洲各地及东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外销瓷器的中国窑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活跃的“弄潮儿”。铜官这个大宗外贸产品生产基地可以说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窑的窑口”。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外海发现并打捞上岸的“黑石号”沉船上,经查验,65600多件瓷器中有57500余件产自长沙铜官窑,充分证实了这座千年前“世界工厂”的非凡魅力。

当历史的车轮行至五代时期,由于政治动荡、诸侯割据、战祸连绵,铜官窑的生产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明朝后期,外销渠道在“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中被迫切断,铜官窑因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而衰落。铜官窑熊熊的窑火无奈熄灭,盛况空前的窑场在沧桑巨变中化为了千疮百孔的遗址废墟。

1956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遗址,铜官窑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中。此后,省市考古部门多次考查,现已发现铜官烧窑遗址77处、采泥洞遗址24处,还有作坊区、货藏区、码头区、生活区、墓葬区等文物遗存面积0.68平方公里。2010年,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18年5月14日,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对外开放,1000多件文物静静诉说着铜官窑昔日的繁华。


文化的桥梁

陶瓷不仅是一种日用品或工艺品,还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象征与载体。铜官窑用釉下彩绘的技法、丰富多彩的造型,生动记录下唐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同时,它创造性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陶瓷装饰,又是一座瑰丽的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除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等绘画题材外,铜官窑将民间歌谣、诗词警句以及书法广告等搬上瓷器,极富文化内涵。据统计,目前在铜官窑瓷器上发现的唐诗已超过100首,且大部分都是《全唐诗》里没有收录的诗歌。如,“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这些朴素的唐代民间诗谣,传递出乐观进取的湖湘精神。又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流传甚广的爱情诗,便是出自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君生我未生”窑壶也被称为来自唐代的“爱情圣壶”。此外,铜官窑还第一个在陶瓷装饰上涉足商品价值、姓氏铭文,直接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明码标价;第一个涉足商业广告语,在器物上用釉下彩文字标出“绝上”“美酒”“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恶意”等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彰显了唐朝工匠在商业营销方面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创意。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铜官窑一方面不断向外输送着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另一方面,它又以博大开放的胸襟广泛吸纳外域文化精华,用中国的陶瓷烧造技术制作出各种满足异国人民使用需求和艺术审美的器具,创造出兼具中外文化特色的彩瓷制品,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起一座重要桥梁。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续出土的铜官窑器皿中,不少是绿色和橄榄色釉以及青瓷釉下彩绘画,如堆贴带彩的胡人舞乐图、青釉褐绿二彩线条画出的鸟纹图等,明显具有西亚风韵。还有国家一级文物贴塑花叶纹双系执壶,采用了典型的铜官窑装饰工艺,并融入了波斯金银器的风格,堪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精品。铜官窑有力见证了唐朝时期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是实至名归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历史的传承

千年窑火不熄,精神之光永在。铜官窑在当时名窑林立、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放异彩,取得享誉中外的骄人业绩,写就了陶瓷工艺史上的历史传奇,其蕴含的精神品格启人深思、光耀古今。

铜官窑突破当时制瓷业“南青北白”单一色彩的局限,开创釉下彩装饰技法,推动制瓷业进入绚丽多彩的彩瓷时代,并将诗文书画与瓷器相映成趣、珠联璧合,率先打开文创大门,体现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湖湘精神。铜官窑紧跟市场需求,适应顾客的审美喜好、使用需求和购买能力,创制出千姿百态、用途迥异、价格不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各类器具,显示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服务至上的商业精神。铜官窑因地制宜,利用地理位置优势,闯出一条“海上陶瓷之路”,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又以瓷为媒,融合中外文化,让“中国创造”服务全球,彰显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历史之舟不再沉寂,现实之船正在启航。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乘着“一带一路”东风,承载着大唐文明、丝路支点、彩瓷源头、湖湘风采的铜官窑,在窑火精神的激励下重焕华彩,已发展成为一座陶瓷做“骨”、文化为“魂”的历史文化名镇,它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为我们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上一篇 人民中心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